冠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0465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0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冠簧,包括沿所述冠簧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簧片;所述簧片具有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相邻两个所述簧片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所述冠簧通过将相邻两个所述簧片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在保证所述冠簧与对接插头的接触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所述冠簧可与对接插头具有多层次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接插头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冠簧,尤其涉及一种对接插头插入力较小的冠簧,可稳定地进行大电流传输。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电动汽车等的电源传输接口,通常采用冠簧插孔或普通的密绕线簧插孔。一方面,由于该种电源传输接口需要大电流通过,从而对其中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大电流传输过程中,接触件的发热情况也是该种电源传输接口需要特别考虑的另一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冠簧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接插头插入力较小的冠簧,可稳定地进行大电流传输。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冠簧,包括沿所述冠簧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具有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相邻两个所述簧片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冠簧轴向,相邻两个所述簧片的接触部分别靠近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靠近同一个所述端带的所有所述接触部至该端带的距离相同。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所述接触部至与所述接触部靠近的所述端带的距离相等。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冠簧的轴心的距离相等。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簧片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带直接连接且沿所述冠簧轴向直线延伸的直片段、连接所述直片段与另一个所述端带且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弯片段,相邻两个所述簧片的弯片段分别直接连接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上;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弯片段上。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弯片段在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中间位置。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冠簧轴向,所述直片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弯片段的长度。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所述直片段沿所述冠簧轴向的长度相同,所有所述弯片段沿所述冠簧轴向的长度相同。作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每个所述簧片沿所述冠簧圆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簧片均匀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相邻两个所述簧片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在保证所述冠簧与对接插头的接触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所述冠簧可与对接插头具有多层次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接插头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冠簧与一对接插头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冠簧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冠簧沿A-A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冠簧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冠簧100由金属片围成,所述冠簧100包括沿所述冠簧100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100两端的端带1、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1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簧片3。两个所述端带1及所述簧片3共同围设形成用于收容对接插头200的收容腔4,所述收容腔4呈类腰鼓型设置,即沿所述冠簧100轴向所述收容腔4的内径逐渐变且整体上中间小两端大。每一所述端带1为沿所述冠簧100轴向设有缺口的半封闭圆环结构,便于所述对接插头200插入。优选地,两个所述端带1的缺口沿所述冠簧100轴向连通形成一个开口5。所述簧片3在两个所述端带1之间沿所述冠簧100轴线方向延伸,且相邻两个所述簧片3之间具有间隙6,沿所述冠簧100的圆周方向上所述簧片3的宽度大于所述间隙6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间隙6与所述开口 5重合。所述簧片3具有朝向所述冠簧100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31,相邻两个所述簧片3上的接触部31位于沿所述冠簧100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即相邻两个所述簧片3的所述接触部31沿所述冠簧100轴向至同一个所述端带的距离不同;从而在保证所述冠簧100与对接插头200的接触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所述冠簧100可与对接插头200具有多层次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接插头200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所有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冠簧100的轴心的距离相等,使得所述插头与所有所述接触部31均具有良好的电性接触,有效降低接触界面的发热量,实现较大电流传输,并且可实现所述冠簧100与对接插头200之间的可靠搭接。沿所述冠簧100轴向,相邻两个所述簧片3的接触部31分别靠近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1。进一步地,靠近同一个所述端带1的所有所述接触部31至该端带1的距离相同,也即所有所述接触部31与所述对接插头200形成两个接触圈,有效地降低了对接插头200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更进一步地,所有所述接触部31至靠近所述接触部31的所述端带1的距离相等。位于每个所述簧片3沿所述冠簧100圆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簧片3均匀设置,位于同一个所述簧片3的沿所述冠簧100圆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簧片3相同,因此所述冠簧100与所述对接插头200的插拔力均匀,对接插头200受力不易发生偏摆,可提高所述冠簧100与对接插头200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簧片3包括与其中一个所述端带1直接连接且沿所述冠簧100轴向直线延伸的直片段32、连接所述直片段32与另一个所述端带1且朝向所述冠簧100的轴心方向突伸呈曲面的弯片段33。相邻两个所述簧片3的弯片段33分别直接连接于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1上;所述接触部31位于所述弯片段33上,且所述接触部31相对靠近于设有该接触部31的弯片段33直接连接的所述端带1。优选地所述接触部31位于所述弯片段33在所述冠簧100轴向上的中间位置;相邻两个所述簧片3的接触部31沿所述冠簧100轴向交错设置。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冠簧100轴向,所述直片段32的长度小于所述弯片段33的长度;所有所述直片段32沿所述冠簧100轴向的长度相同,所有所述弯片段33沿所述冠簧100轴向的长度相同;所有所述接触部31至与设有该接触部31的弯片段33直接连接的端带1的距离相等。相邻两个所述簧片3的结构相同,只是换向交错地与所述端带连接。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冠簧100通过将相邻两个所述簧片3上的接触部31位于沿所述冠簧100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在保证所述冠簧100与对接插头200的接触点数不变的情况下,所述冠簧100可与对接插头200具有多层次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接插头200插入时的插入力,更方便操作。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冠簧,包括沿所述冠簧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具有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相邻两个所述簧片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冠簧轴向,相邻两个所述簧片的接触部分别靠近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端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靠近同一个所述端带的所有所述接触部至该端带的距离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接触部至与所述接触部靠近的所述端带的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冠簧,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冠簧的轴心的距离相等。6.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冠簧,包括沿所述冠簧轴向分设于所述冠簧两端的端带、连接于两个所述端带之间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具有朝向所述冠簧的轴心方向突伸的接触部,相邻两个所述簧片上的接触部位于沿所述冠簧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易平茆玉龙胡兵波韩言言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