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244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3 00:49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电路板与一芯片模组,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贯通的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自主体部的上下侧延伸的上臂部与下臂部,所述上臂部与下臂部彼此对称设置,所述上臂部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弹性臂,每一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段、自所述第一段弯折延伸的力臂部以及自力臂部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触部,每对接触部用于与电路板或芯片模组上的同一导体接触,每对所述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大于两个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距离,有利于避免每对所述接触部滑出同一导体外,从而确保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高频特性。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conductiv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尤其是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电路板与一芯片模组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趋势,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体积越做越小,与此同时如何保证电连接器具有较佳的电气性能至关重要,具有多个接触部的导电端子的高频性能较好,但是其多个接触部在与对接元件的导体接触时往往容易滑出导体的有效接触部分,因此很难保证导电端子与导体之间进行有效的多点接触,同时,这种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往往较细,在压接时可能会由于强度不够而被损坏。基于所述的现有技术,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接触稳定且强度较大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电路板与一芯片模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贯通的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侧延伸的上臂部与下臂部,所述上臂部与下臂部彼此对称设置,所述上臂部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弹性臂,每一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段、自所述第一段弯折延伸的力臂部以及自所述力臂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接触部,每对所述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大于两个接触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进一步地,每对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彼此平行延伸,每对弹性臂的两个接触部均设有自所述力臂部横向偏移的偏移部以及自偏移部进一步在上下方向上弯折延伸的弧形部。进一步地,所述力臂部横向等宽设置,所述接触部横向等宽设置,所述力臂部与所述接触部的宽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为“C”形且所述上、下臂部沿上下方向完全对称。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下表面均设有若干个凸出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两侧,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出所述限位凸台,至少一根导电端子的两侧、正前方及正后方均设有所述限位凸台。进一步地,所述芯片模组与所述电路板均设有若干导体,每对所述弹性臂的接触部抵接于同一所述导体。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排列为若干排且相邻的两排导电端子交错设置,其中一排的至少一根导电端子位于相邻排的两个相邻导电端子的正中间,且所述至少一根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与所述两个相邻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构成等边三角形。进一步地,在横向方向上,每对所述弹性臂的两个第一段之间的间隔等于两个力臂部之间的间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侧延伸且对称设置的上臂部与下臂部,所述上、下臂部各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包括在上下方向上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段、自所述第一段弯折延伸的力臂部以及自所述力臂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接触部,所述力臂部与所述接触部的横向宽度相等,在横向方向上,每对所述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之间的间隔大于两个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进一步地,每对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彼此平行延伸,每对弹性臂的两个接触部均设有自所述力臂部沿横向方向相向倾斜延伸的偏移部以及自偏移部进一步在上下方向上弯折延伸的弧形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每对所述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大于两个接触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有利于避免每对所述接触部滑出同一导体外,从而保证电连接器具有较好的高频特性,同时,所述力臂部与所述接触部的横向宽度相等,没有因为一对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变小而减小接触部的宽度,可使得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强度较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拆解图。图4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拆解图。图5为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图6为图5所示导电端子的主视图。图7为图5所示导电端子的侧视图。图8为图5所示导电端子的俯视图。图9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0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0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一电路板(未图示)与一芯片模组(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上下贯通的端子槽10,所述导电端子2设置于所述端子槽10内,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主体部20以及分别自所述主体部20的上下侧延伸的上臂部21与下臂部22,所述上臂部21与下臂部22彼此对称设置,所述上臂部21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弹性臂23,每一所述弹性臂23包括自所述主体部20延伸的第一段231、自所述第一段231弯折延伸的力臂部232以及自所述力臂部232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接触部233。①所述导电端子2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20的横向两侧凸伸的固持部24,所述端子槽10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固持部24的固定槽101,所述固持部24的两侧设有倒刺240,所述倒刺240与所述绝缘本体1干涉配合以使得所述固持部24卡持于所述端子槽10的固定槽101内,从而实现所述导电端子2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稳固组装。结合图5至图8所示,每对所述弹性臂23的两个力臂部232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大于两个接触部233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每对弹性臂23的两个力臂部232彼此平行延伸,每对弹性臂23的两个接触部233均设有自所述力臂部232横向偏移的偏移部2331以及自偏移部进一步在上下方向上弯折延伸的弧形部2332,参照图8可知,每对所述偏移部2331自所述力臂部232沿横向方向相向倾斜延伸,所述力臂部232横向等宽设置,所述接触部233横向等宽设置,所述力臂部232与所述接触部233的宽度相等,本技术之导电端子2在满足每对所述弹性臂23的两个力臂部232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大于两个接触部233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的同时保持所述力臂部232与所述接触部233的横向宽度相等,能够确保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3具有较好的强度,不容易因受压而被损坏。所述第一段231自所述主体部20呈渐缩趋势延伸,在横向方向上,每对所述弹性臂23的两个第一段231之间的间隔等于两个力臂部232之间的间隔。参阅图5至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设置为“C”形且所述上、下臂部21、22沿上下方向完全对称,即所述上、下臂部21、22各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所述弹性臂23,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相对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所述上、下表面11、12均设有若干个凸出的限位凸台13,所述限位凸台13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子2的两侧,所述接触部23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出所述限位凸台13,至少一根导电端子2的两侧、正前方及正后方均设有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电路板与一芯片模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贯通的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侧延伸的上臂部与下臂部,所述上臂部与下臂部彼此对称设置,所述上臂部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弹性臂,每一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段、自所述第一段弯折延伸的力臂部以及自所述力臂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大于两个接触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电路板与一芯片模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贯通的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端子槽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以及分别自所述主体部的上下侧延伸的上臂部与下臂部,所述上臂部与下臂部彼此对称设置,所述上臂部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弹性臂,每一所述弹性臂包括自所述主体部延伸的第一段、自所述第一段弯折延伸的力臂部以及自所述力臂部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每对所述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大于两个接触部之间的横向间隔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对弹性臂的两个力臂部彼此平行延伸,每对弹性臂的两个接触部均设有自所述力臂部横向偏移的偏移部以及自偏移部进一步在上下方向上弯折延伸的弧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部横向等宽设置,所述接触部横向等宽设置,所述力臂部与所述接触部的宽度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设置为“C”形且所述上、下臂部沿上下方向完全对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下表面均设有若干个凸出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两侧,所述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出所述限位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芳竹
申请(专利权)人: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