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0644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3
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固定端子模组和浮动端子模组;所述浮动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内导体及固定地套设于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第一外导体;所述固定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内导体及固定地套设于第二绝缘本体外的第二外导体,第一内导体包括向上延伸的对接部和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内导体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焊接脚,第一外导体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三连接部,第二外导体包括相对的第四连接部及焊接部,第一连接部向下弹性抵接于第二连接部,第二外导体组装于第一外导体的同轴外侧且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浮动接触,浮动端子模组能够以第一连接部为支点相对于固定端子模组作径向偏摆。子模组作径向偏摆。子模组作径向偏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连接器


[0001]本技术公开一种同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CN218005411U,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浮动连接器,包括可浮动偏摆的绝缘体以及设置在绝缘体内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设于顶部的对接插口和位于底部且呈柔性设置的引脚,引脚可吸收导电端子的摆动变形,由于引脚与插接口一体设置,端子的摆动幅度有限,不能满足浮动连接器在各个角度偏移插接需求。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其浮动连接效果较佳。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固定端子模组和浮动端子模组;所述浮动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内导体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第一外导体;所述固定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内导体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的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包括向上延伸的对接部和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内导体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焊接脚,所述第一外导体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外导体包括相对的第四连接部及焊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下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外导体组装于所述第一外导体的同轴外侧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浮动接触,所述浮动端子模组能够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支点相对于所述固定端子模组作径向偏摆。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导体包括中空的筒状部,若干所述对接部自所述筒状部的周向朝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呈“S”形设置且包括自所述筒状部向内延伸并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弯折部向外延伸并向下反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板状,所述第二弯折部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径向偏摆。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同轴连接器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同轴插接,当所述固定端子模组相对于所述对接连接器径向偏移距离小于等于0.3毫米时,所述浮动端子模组可通过径向偏摆实现正常配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弹性弯折可带动所述浮动端子模组相对于所述固定端子模组作上下浮动。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上下贯穿的对接腔且包括延伸至所述对接腔的止位扣,所述止位扣卡持于所述筒状部的上边缘,所述筒状部的下缘设有止退凸起,所述止退凸起干涉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内壁。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中岛部、环绕所述中岛部的外环部以及位于所述中岛部与外环部之间的空腔,所述空腔设有向上贯穿的开口,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下端
自所述开口装入所述空腔且设有径向朝外凸出的若干凸缘,所述凸缘被所述外环部卡持以限制所述浮动端子模组径向偏摆的幅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连接所述中岛部与外环部的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持于所述中岛部,所述焊接脚自所述第二连接部沿所述中岛部向下延伸后再沿所述桥部向外延伸出所述外环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部设有向外凸伸的凸环,所述第四连接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凹环,所述凹环阻挡在所述凸环上方,限制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浮动并防止其自所述第二外导体脱落。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外壁设有向内凹陷的颈部,所述第一外导体设有对应的凸点,所述凸点卡持于所述颈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外环部的顶部包括朝内向下倾斜设置的引导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下端设有若干缺槽,使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下端可向内收缩并沿所述引导部组装至所述空腔中,所述桥部位于所述缺槽中。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彼此分离并可弹性抵接的第一内导体和第二内导体,以使浮动端子模组可相对于固定端子模组在各个角度作径向偏摆,有利于同轴连接器的顺利插接。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配接后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同轴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9]图4是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20]图5是图4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2]图7是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沿图3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沿图3中B

B线的剖视图。
[0024]图9是本技术之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10是本技术之对接连接器沿图3中C

C线的剖视图;
[0026]图11是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正常配接时沿图3中C

C线的剖视图。
[0027]图12是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偏移配接时沿图3中C

C线的剖视图。
[0028]【元件符号说明】
[0029][0030][003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之同轴连接器10可焊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并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20配接,所述对接连接器20安装至一电子设备。所述同轴连接器10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0均为同轴射频连接器,比如Fakra,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器用来传输车用摄像头的信号,两个连接器之间具有小幅度的浮动,如此可达到避免车用防震的效果。
[0034]参阅图4,所述同轴连接器10包括固定端子模组101和浮动端子模组102。结合图5至图8,所述浮动端子模组102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内
导体2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1的第一外导体3。所述固定端子模组101包括第二绝缘本体4、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的第二内导体5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外的第二外导体6。所述第一内导体2包括向上延伸的对接部21和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二内导体5包括第二连接部51和焊接脚52,所述第一外导体3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三连接部31和向上延伸的配接部30,所述第二外导体6包括相对的第四连接部61及用于焊接至所述电路板的焊接部62。所述第一连接部22向下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1,所述第二外导体6组装于所述第一外导体3的同轴外侧且所述第三连接部31与所述第四连接部61浮动接触,所述浮动端子模组102能够以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为支点相对于所述固定端子模组101作径向偏摆,从而为所述同轴连接器1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提供偏移配接的条件。
[0035]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内导体2包括中空的筒状部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连接器,包括固定端子模组和浮动端子模组;所述浮动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内导体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外的第一外导体;所述固定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第二内导体及固定地套设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外的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一内导体包括向上延伸的对接部和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内导体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焊接脚,所述第一外导体包括向下延伸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外导体包括相对的第四连接部及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下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外导体组装于所述第一外导体的同轴外侧且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浮动接触,所述浮动端子模组能够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支点相对于所述固定端子模组作径向偏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导体包括中空的筒状部,若干所述对接部自所述筒状部的周向朝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呈“S”形设置且包括自所述筒状部向内延伸并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自所述第一弯折部向外延伸并向下反折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为板状,所述第二弯折部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可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部径向偏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连接器可与一对接连接器同轴插接,当所述固定端子模组相对于所述对接连接器径向偏移距离小于等于0.3毫米时,所述浮动端子模组可通过径向偏摆实现正常配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弹性弯折可带动所述浮动端子模组相对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金萧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