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1246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8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导体以及围设于第一导体外围的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管状部,所述管状部设有自其内壁面向外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管状部的周向环绕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设置于第二导体的卡槽实现与对接连接器进行卡接,在加强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接时稳定性的同时,且使得防松脱结构更为简单。简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高频同轴端子组与电缆线组,广泛应用于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或电路板与设备、装置之间的高频讯号链接传输场合,例如:用在连接两个Wi

Fi模块或模块与天线间互相传递高频信号,在一般静置场所应用时,因不受外来力量影响,应用上尚可满足稳定连结传输需求,一旦在震动力较大或会产生冲击力的场所应用时,如飞机、卡车、遥控无人飞机、空拍机、加工机台等具震动力、冲击力的交通工具、遥控机具或加工设备时,因该高频同轴端子组与电缆线的端子组间连接不牢固,如两者组件接触不良则造成信号时有失真与断讯的问题,严重者将造成电路板端端子与线端端子耦合失败而松脱的严重连结不良的问题与缺点,致使该交通工具、遥控机具或加工设备损害或失控,严重者将造成人员有大量伤亡之虞,而现今业界所采取的勉强有效对策为以胶剂黏死两者端子组件加以固定,但如此一来,将会造成万一电路信号失真或故障时无法拆卸修理的窘境,使其产业利用性及利用价值大打折扣,实乃目前高频同轴端子组与电缆线的端子组间的电路板端端子与线端端耦合连结所极待解决的课题。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连接器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脱结构更为简单的电连接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导体以及围设于第一导体外围的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管状部,所述管状部设有自其内壁面向外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管状部的周向环绕延伸。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体的管状部沿设有向上贯穿其上端缘的若干开槽,所述开槽同时贯穿所述管状部的内、外壁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开槽向下延伸且超过所述卡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体包括固持于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上延伸且沿径向渐缩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上端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和所述主体部于连接处形成接触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引部呈开口向上的喇叭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体设有自所述导引部顶端延伸至主体部的多个缺槽,将所述导引部及主体部切分而形成弹性臂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与所述接触颈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基座设有自上表面向上凸伸且与所述第二导体形状匹配的凸台以及位于凸台外周的固持槽,所述第二导体的下端容置于所
述固持槽内,且所述第二导体的内壁与所述凸台的外壁抵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通过注塑成型形成一整体。
[0014]一种用来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对接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二基座、设置于第二基座的第三导体,以及围设于第三导体外围且收容于所述管状部的第四导体,所述管状部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第四导体之外壁设有收容于所述卡槽内的卡凸。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第二导体的管状部直接设置卡槽和开槽,使其同时实现卡箍及弹性收缩的功能,加强了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接时稳定性,使得防松脱结构更为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8]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4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5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1]图6是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配接时的剖视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基座1电连接器100
[0024]上表面11下表面12
[0025]容置槽121凸台13
[0026]固定槽14固持槽142
[0027]通槽143第一导体2
[0028]对接连接器200固持部21
[0029]主体部22导引部23
[0030]接触颈24缺槽25
[0031]延伸接脚26第二导体3
[0032]管状部30开槽31
[0033]卡槽32接脚33
[0034]第二基座4第三导体5
[0035]第四导体6卡凸61
[003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请参阅图1

6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基座1、设置于基座1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导体2以及围设于第一导体2外围的第二导体3;第二导体3包括管状部30,管状部30设有自其内壁面向外凹陷的卡槽32,卡槽32沿管状部30的周向环绕延伸。优选的,管状部30设有向上贯穿其上端缘的若干开槽31,且开槽31同时贯穿管状部30的内、外壁面;开槽31向下延伸且超过卡槽32。通过在第二导体3上设置环状卡槽32,有效地增强了该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200(将在下文中介绍)连接时的稳定性,同时,开槽31使
得管状部30具有弹性,进一步加强了管状部30的形变力,具有更好的卡持效果。
[0038]参见图3

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导体2呈中空的管状,其包括固持于本体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向上延伸且沿径向渐缩的主体部22及位于主体部22上端的导引部23,导引部23和主体部22于连接处形成接触颈24;优选地,导引部23呈开口向上的喇叭状,第一导体2设有自导引部23顶端延伸至主体部22的多个开槽25,开槽25将导引部23及主体部22切分而形成弹性臂结构。优选地,卡槽32与所述接触颈2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由于第一导体2也同样设置了弹性臂结构,在与对接连接器连接时,也能降低干涉,便于装卸。接触颈24与卡槽32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加强了电连接器100与另一对接连接器200对接时的卡持力。
[0039]继续参见图3

图5,基座1包括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基座1设有自上表面11向上凸伸且与第二导体3形状匹配的凸台13以及位于凸台13外周的固定槽14,第二导体3的下端容置于固定槽14内,且所述第二导体3的内壁与所述凸台13的外壁抵接,第二导体3还包括自其下端缘向外弯折延伸出固定槽14的若干接脚33,下表面12设有容置接脚33的容置槽121,优选地,在上下方向上,接脚33的厚度略大于容置槽121的深度,从而使得接脚33向下凸出于基座1的下表面12,以更好地与外接电路板(图中未示出)进行电连接。凸台13于中部还设置有用于收容固持部21的固持槽142,固持槽142呈向上贯通凸台13上表面的中空空心槽,第一导体2还设有自固持部21下缘向外弯折的延伸接脚26。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基座1还设有位于固持槽142下方且贯穿下表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基座、设置于基座且竖直向上延伸的第一导体以及围设于第一导体外围的第二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管状部,所述管状部设有自其内壁面向外凹陷的卡槽,所述卡槽沿所述管状部的周向环绕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沿设有向上贯穿其上端缘的若干开槽,所述开槽同时贯穿所述管状部的内、外壁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向下延伸且超过所述卡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包括固持于本体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上延伸且沿径向渐缩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上端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和所述主体部于连接处形成接触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呈开口向上的喇叭状。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设有自所述导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兵陈德金
申请(专利权)人: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