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捆型材抓取臂以及使用该抓取臂的抓取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166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捆型材抓取臂,包括框架,在框架上设置了爪臂升降电机和升降丝杆,在升降丝杆的下端设置了升降台;在升降台和框架上设置了爪臂开合电机,以及抓取成捆型材的第一组爪臂组件和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爪臂开合电机固定在升降台上,升降台带动第一组爪臂组件同时升降,第一组齿轮齿条副设置在爪臂开合电机的前侧且位于框架内,在前侧架的内侧面上设置了前内连接座,爪臂开合电机驱动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轮旋转,并通过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带动前内连接座上下升降,从而驱动第一组爪臂组件开合动作以抓放成捆型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使用该抓取臂的抓取生产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成捆型材进行抓取和搬运,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生产效率高。

The grab arm of bundled profiles and the grab production line using the grab a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捆型材抓取臂以及使用该抓取臂的抓取生产线
本技术属于起吊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成捆型材抓取臂以及使用该抓取臂的抓取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型材在进行机加工的时候,大都是逐根地进行加工的,生产效率低。在有些加工场合,型材完全可以成捆地进行机加工以提高加工效率,完全不需要开捆后逐根地进行加工。这时就需要对成捆型材进行一次性起吊和搬运。现有的成捆型材起吊和搬运方式大都是采用人工抓取、绑扎、起吊和搬运的方式,生产效率低,而且,操作工人需要站在起吊的型材旁边作业,作业环境充满危险、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捆型材抓取臂以及使用该抓取臂的抓取生产线,通过机械装置自动实现对成捆型材的一次性抓取和搬运,杜绝作业过程中对操作者的人身伤害,不仅安全可靠,而且生产效率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成捆型材抓取臂,包括框架,在所述框架上设置了爪臂升降电机和升降丝杆,在所述升降丝杆上设置了升降丝杆螺母,在所述升降丝杆的下端设置了升降台,所述爪臂升降电机驱动升降丝杆绕升降丝杆螺母旋转,同时带动升降台上下升降;在所述升降台和框架上设置了爪臂开合电机,以及抓取成捆型材的第一组爪臂组件和驱动第一组爪臂组件做开合动作的第一组齿轮齿条副,所述爪臂开合电机固定在升降台上,所述第一组齿轮齿条副设置在爪臂开合电机的前侧且位于框架内,所述框架包括前侧架和后侧架,在所述前侧架的外侧面上设置了一组相互连接的前外连接座、前外直线轴承和前外导向轴,所述前外连接座固定在前外直线轴承上,通过前外直线轴承与前外导向轴滑动连接且沿前外导向轴上下滑动,在所述前侧架的内侧面上设置了一组相互连接的前内连接座、前内直线轴承和前内导向轴,所述前内连接座固定在前内直线轴承上,通过前内直线轴承与前内导向轴滑动连接且沿前内导向轴上下滑动,所述前外导向轴和前内导向轴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导向轴座固定在框架上,所述前内连接座与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爪臂开合电机驱动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轮旋转,并通过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带动前内连接座上下升降,从而驱动第一组爪臂组件进行开合动作以抓放成捆型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组爪臂组件包括第一组前连杆组件和第一组后连杆组件,所述第一组前连杆组件和第一组后连杆组件相互连接且同时进行开合动作,所述第一组前连杆组件包括第一组前连杆一、第一组前连杆二、第一组前连杆三、第一组前连杆四、第一组前连杆五、第一组前连杆六、第一组前连杆七、第一组前连杆八、第一组前转轴一、第一组前转轴二、第一组前转轴三、第一组前转轴四、第一组前转轴五和第一组前转轴六,所述第一组前转轴一设置在前外连接座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组件的第一组前连杆一、第一组前连杆二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前转轴一上,所述第一组前转轴六设置在框架的前侧架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三、第一组前连杆四、第一组前连杆五以及第一组前连杆六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前转轴六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一、第一组前连杆三以及第一组前连杆七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前转轴二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二、第一组前连杆四以及第一组前连杆八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前转轴三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五的一端通过第一组前转轴四与第一组前连杆七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前连杆六的一端通过第一组前转轴五与第一组前连杆八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后连杆组件包括第一组后连杆一、第一组后连杆二、第一组后连杆三、第一组后连杆四、第一组后连杆五、第一组后连杆六、第一组后连杆七、第一组后连杆八、第一组后转轴一、第一组后转轴二、第一组后转轴三、第一组后转轴四、第一组后转轴五和第一组后转轴六,所述第一组后转轴一设置在前内连接座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组件的第一组后连杆一、第一组后连杆二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后转轴一上,所述第一组后转轴六设置在框架的前侧架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三、第一组后连杆四、第一组后连杆五以及第一组后连杆六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后转轴六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一、第一组后连杆三以及第一组后连杆七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后转轴二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二、第一组后连杆四以及第一组后连杆八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后转轴三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五的一端通过第一组后转轴四与第一组后连杆七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后连杆六的一端通过第一组后转轴五与第一组后连杆八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前转轴二与第一组后转轴二同轴,所述第一组前转轴三与第一组后转轴三同轴,所述第一组前转轴四与第一组后转轴四同轴,所述第一组前转轴五与第一组后转轴五同轴。进一步地,在所述升降台和框架上还设置了抓取成捆型材的第二组爪臂组件以及驱动第二组爪臂组件做开合动作的第二组齿轮齿条副,所述第二组爪臂组件与第一组爪臂组件同时进行开合动作,所述第二组齿轮齿条副设置在爪臂开合电机的后侧且也位于框架内,在所述后侧架的外侧面上设置了一组相互连接的后外连接座、后外直线轴承和后外导向轴,所述后外连接座固定在后外直线轴承上,通过后外直线轴承与后外导向轴滑动连接且沿后外导向轴上下滑动,在所述后侧架的内侧面上设置了一组相互连接的后内连接座、后内直线轴承和后内导向轴,所述后内连接座固定在后内直线轴承上,通过后内直线轴承与后内导向轴滑动连接且沿后内导向轴上下滑动,所述后外导向轴和后内导向轴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导向轴座固定在框架上,所述后内连接座与第二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爪臂开合电机也同时驱动第二组齿轮齿条副的齿轮旋转,并通过该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带动后内连接座上下升降,从而驱动第二组爪臂组件同时进行开合动作以抓放成捆型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组爪臂组件包括第二组前连杆组件和第二组后连杆组件,所述第二组前连杆组件和第二组后连杆组件相互连接且同时进行开合动作,所述第二组前连杆组件包括第二组前连杆一、第二组前连杆二、第二组前连杆三、第二组前连杆四、第二组前连杆五、第二组前连杆六、第二组前连杆七、第二组前连杆八、第二组前转轴一、第二组前转轴二、第二组前转轴三、第二组前转轴四、第二组前转轴五和第二组前转轴六,所述第二组前转轴一设置在后外连接座上,所述第二组前连杆组件的第二组前连杆一、第二组前连杆二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二组前转轴一上,所述第二组前转轴六设置在框架的后侧架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组前连杆三、第二组前连杆四、第二组前连杆五以及第二组前连杆六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二组前转轴六上,所述第二组前连杆一、第二组前连杆三以及第二组前连杆七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二组前转轴二上,所述第二组前连杆二、第二组前连杆四以及第二组前连杆八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二组前转轴三上,所述第二组前连杆五的一端通过第二组前转轴四与第二组前连杆七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组前连杆六的一端通过第二组前转轴五与第二组前连杆八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组后连杆组件包括第二组后连杆一、第二组后连杆二、第二组后连杆三、第二组后连杆四、第二组后连杆五、第二组后连杆六、第二组后连杆七、第二组后连杆八、第二组后转轴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捆型材抓取臂,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设置了爪臂升降电机和升降丝杆,在所述升降丝杆上设置了升降丝杆螺母,在所述升降丝杆的下端设置了升降台,所述爪臂升降电机驱动升降丝杆绕升降丝杆螺母旋转,同时带动升降台上下升降;在所述升降台和框架上设置了爪臂开合电机,以及抓取成捆型材的第一组爪臂组件和驱动第一组爪臂组件做开合动作的第一组齿轮齿条副,所述爪臂开合电机固定在升降台上,所述第一组齿轮齿条副设置在爪臂开合电机的前侧且位于框架内,所述框架包括前侧架和后侧架,在所述前侧架的外侧面上设置了一组相互连接的前外连接座、前外直线轴承和前外导向轴,所述前外连接座固定在前外直线轴承上,通过前外直线轴承与前外导向轴滑动连接且沿前外导向轴上下滑动,在所述前侧架的内侧面上设置了一组相互连接的前内连接座、前内直线轴承和前内导向轴,所述前内连接座固定在前内直线轴承上,通过前内直线轴承与前内导向轴滑动连接且沿前内导向轴上下滑动,所述前外导向轴和前内导向轴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导向轴座固定在框架上,所述前内连接座与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爪臂开合电机驱动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轮旋转,并通过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带动前内连接座上下升降,从而驱动第一组爪臂组件进行开合动作以抓放成捆型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捆型材抓取臂,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上设置了爪臂升降电机和升降丝杆,在所述升降丝杆上设置了升降丝杆螺母,在所述升降丝杆的下端设置了升降台,所述爪臂升降电机驱动升降丝杆绕升降丝杆螺母旋转,同时带动升降台上下升降;在所述升降台和框架上设置了爪臂开合电机,以及抓取成捆型材的第一组爪臂组件和驱动第一组爪臂组件做开合动作的第一组齿轮齿条副,所述爪臂开合电机固定在升降台上,所述第一组齿轮齿条副设置在爪臂开合电机的前侧且位于框架内,所述框架包括前侧架和后侧架,在所述前侧架的外侧面上设置了一组相互连接的前外连接座、前外直线轴承和前外导向轴,所述前外连接座固定在前外直线轴承上,通过前外直线轴承与前外导向轴滑动连接且沿前外导向轴上下滑动,在所述前侧架的内侧面上设置了一组相互连接的前内连接座、前内直线轴承和前内导向轴,所述前内连接座固定在前内直线轴承上,通过前内直线轴承与前内导向轴滑动连接且沿前内导向轴上下滑动,所述前外导向轴和前内导向轴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导向轴座固定在框架上,所述前内连接座与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爪臂开合电机驱动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轮旋转,并通过第一组齿轮齿条副的齿条带动前内连接座上下升降,从而驱动第一组爪臂组件进行开合动作以抓放成捆型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捆型材抓取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爪臂组件包括第一组前连杆组件和第一组后连杆组件,所述第一组前连杆组件和第一组后连杆组件相互连接且同时进行开合动作,所述第一组前连杆组件包括第一组前连杆一、第一组前连杆二、第一组前连杆三、第一组前连杆四、第一组前连杆五、第一组前连杆六、第一组前连杆七、第一组前连杆八、第一组前转轴一、第一组前转轴二、第一组前转轴三、第一组前转轴四、第一组前转轴五和第一组前转轴六,所述第一组前转轴一设置在前外连接座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组件的第一组前连杆一、第一组前连杆二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前转轴一上,所述第一组前转轴六设置在框架的前侧架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三、第一组前连杆四、第一组前连杆五以及第一组前连杆六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前转轴六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一、第一组前连杆三以及第一组前连杆七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前转轴二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二、第一组前连杆四以及第一组前连杆八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前转轴三上,所述第一组前连杆五的一端通过第一组前转轴四与第一组前连杆七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前连杆六的一端通过第一组前转轴五与第一组前连杆八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后连杆组件包括第一组后连杆一、第一组后连杆二、第一组后连杆三、第一组后连杆四、第一组后连杆五、第一组后连杆六、第一组后连杆七、第一组后连杆八、第一组后转轴一、第一组后转轴二、第一组后转轴三、第一组后转轴四、第一组后转轴五和第一组后转轴六,所述第一组后转轴一设置在前内连接座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组件的第一组后连杆一、第一组后连杆二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后转轴一上,所述第一组后转轴六设置在框架的前侧架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三、第一组后连杆四、第一组后连杆五以及第一组后连杆六的一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后转轴六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一、第一组后连杆三以及第一组后连杆七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后转轴二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二、第一组后连杆四以及第一组后连杆八的上端分别相互活动地连接在第一组后转轴三上,所述第一组后连杆五的一端通过第一组后转轴四与第一组后连杆七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后连杆六的一端通过第一组后转轴五与第一组后连杆八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前转轴二与第一组后转轴二同轴,所述第一组前转轴三与第一组后转轴三同轴,所述第一组前转轴四与第一组后转轴四同轴,所述第一组前转轴五与第一组后转轴五同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捆型材抓取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台和框架上还设置了抓取成捆型材的第二组爪臂组件以及驱动第二组爪臂组件做开合动作的第二组齿轮齿条副,所述第二组爪臂组件与第一组爪臂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兴江平褚俊杰贾海东梁利华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晨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