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发动机热端燃滑油管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轮发动机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涡轮发动机热端燃滑油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涡轮端的轴承需要通过喷射滑油来对其进行冷却、润滑。而润滑油进入后轴承必然要通过发动机的高温区域,一方面,在滑油流经这一区域时,将会与环境进行热交换使得喷射到轴承上的滑油温度升高,从而降低了滑油与轴承之间的温差,使得冷却效果变差,轴承工作温度升高。另一方面,滑油靠近供油管道壁面的温度较高,容易产生滑油结焦,结焦颗粒在流动的滑油冲刷下进入轴承,对于轴承的工作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两方面都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得发动机的翻修间隔变短。所以,对于涡轮发动机后端滑油润滑而言,降低其喷射到轴承表面时的温度,提高与轴承表面的温差,可以提高滑油的冷却效果,降低轴承的工作温度,同时也可以降低滑油在管道内表面结焦的概率。其次,燃油通过供油管道进入甩油盘雾化后燃烧释放能量,若进入甩油盘的燃油本身温度能够一定的程度提高,可以有效的提高发动机整机热效率。目前带离心甩油盘的涡轮发动机燃油一般从主轴轴端输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发动机热端燃滑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6),所述轴承(6)上安装有轴承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上安装有滑油回油腔壳体(1),所述滑油回油腔壳体(1)外包裹有燃油预热腔壳体(5),所述燃油预热腔壳体(5)与滑油回油腔壳体(1)间形成燃油预热腔(51);还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嵌套且相互留有间隙的燃油进油管(7)、滑油回油管(8)和滑油进油管(9),所述燃油进油管(7)的一端与燃油预热腔(51)相通,所述燃油预热腔(51)与供油管(17)相通,所述滑油回油管(8)的一端与滑油回油腔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滑油进油管(9)的一端位于滑油回油腔壳体(1)的内部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发动机热端燃滑油管路结构,包括轴承(6),所述轴承(6)上安装有轴承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上安装有滑油回油腔壳体(1),所述滑油回油腔壳体(1)外包裹有燃油预热腔壳体(5),所述燃油预热腔壳体(5)与滑油回油腔壳体(1)间形成燃油预热腔(51);还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嵌套且相互留有间隙的燃油进油管(7)、滑油回油管(8)和滑油进油管(9),所述燃油进油管(7)的一端与燃油预热腔(51)相通,所述燃油预热腔(51)与供油管(17)相通,所述滑油回油管(8)的一端与滑油回油腔壳体(1)的内部相通,所述滑油进油管(9)的一端位于滑油回油腔壳体(1)的内部并与轴承(6)的上部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发动机热端燃滑油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进油管(7)、滑油回油管(8)和滑油进油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同一管道转接座(10),所述管道转接座(10)上依次安装有燃油进油接头(13)、滑油出油接头(12)、滑油进油接头(11),所述燃油进油接头(13)、滑油出油接头(12)、滑油进油接头(11)依次与燃油进油管(7)、滑油回油管(8)和滑油进油管(9)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轮发动机热端燃滑油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转接座(10)内的中部从上到下依次开有燃油管连接孔(107)、滑油回油管连接孔(108)和滑油进油管连接孔(109),所述燃油进油管(7)、滑油回油管(8)和滑油进油管(9)依次安装在燃油管连接孔(107)、滑油回油管连接孔(108)和滑油进油管连接孔(109)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涡轮发动机热端燃滑油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回油管连接孔(108)内安装有可封闭滑油回油管(8)端面的上密封垫片(15),所述滑油回油管(8)上开有与滑油出油接头(12)相通的出油口(81);所述滑油进油管连接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杰,刘驰,欧阳兴宏,宋勇,刘焱敖,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航天中天动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