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臂组件和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909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机臂组件和无人机。其中,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上肢,所述机臂上肢具有相对的两端,并设有一端开口的收容槽;和机臂下肢,所述机臂下肢包括连接部和伸缩部,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所述伸缩部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连接部,并可伸出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机臂上肢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绕所述机臂上肢转动过程中具有伸展位,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对接导通,所述伸缩部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收容槽内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机臂的折叠和伸展,以方便携带,并且,能够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能。

Boom assembly and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臂组件和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机臂组件和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作为一种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对作战环境要求低、战场生存能力较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资源勘测、植被保护、灾后搜救、交通巡逻等多项领域。相关技术中,无人机的机臂和机身多为整体构造,采用模具成型,少数无人机机身为上下壁板、碳纤管胶接、螺接而成,其机臂销接于上下壁板夹层间。这样,由于机臂较长,结构不够紧凑,占有过大的体积,在非飞行状态下不便于携带。对于这种情况,有些无人机是通过拆装固定螺丝来实现折叠和展开,但是这样需要随身携带工具,而且螺丝经过多次拆装容易丢失或者滑丝,很可能会影响飞行的安全性能。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臂组件和无人机,旨在实现机臂的折叠和伸展,以方便携带,并且,能够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上肢,所述机臂上肢具有相对的两端,并设有一端开口的收容槽;和机臂下肢,所述机臂下肢包括连接部和伸缩部,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所述伸缩部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连接部,并可伸出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机臂上肢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绕所述机臂上肢转动过程中具有伸展位,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对接导通,所述伸缩部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收容槽内移动。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机臂下肢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壳的两相对端面,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收容槽连通;所述伸缩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内,并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着所述导向槽朝向所述收容槽内移动。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机臂上肢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伸缩部设置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件。可选地,所述导向件为齿轮,所述配合件为齿条,所述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齿条。可选地,所述伸缩部为两个相对设置并连接的左下肢和右下肢,所述左下肢和所述右下肢位于所述伸展位时均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收容槽移动。可选地,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子收容槽和第二子收容槽,所述第一子收容槽和所述第二子收容槽相对设置,并均贯穿所述机臂上肢的一端;所述导向槽包括第一子导向槽和第二子导向槽,所述第一子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子导向槽相对设置,并均贯穿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左下肢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右下肢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所述第一子导向槽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第一子收容槽连通,所述左下肢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着所述第一子导向槽朝向所述第一子收容槽移动;所述第二子导向槽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第二子收容槽连通,所述右下肢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着所述第二子导向槽朝向所述第二子收容槽移动。可选地,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凸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安装轴;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机臂上肢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至少贯穿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机臂上肢的侧壁,且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安装轴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可选地,所述机臂组件还包括固定弹性件,所述固定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另一端连接所述机臂上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和机臂组件,所述机臂组件的机臂上肢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身;所述机臂组件包括:机臂上肢,所述机臂上肢具有相对的两端,并设有一端开口的收容槽;和机臂下肢,所述机臂下肢包括连接部和伸缩部,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所述伸缩部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连接部,并可伸出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机臂上肢的一侧;所述连接部绕所述机臂上肢转动过程中具有伸展位,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对接导通,所述伸缩部于所述伸展位时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收容槽内移动。可选地,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设于所述机身,并于所述机臂上肢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过程中限位抵接于所述机臂上肢。可选地,所述机身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机臂上肢包括主体部和旋转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有一端开口的收容槽,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为未开口端,所述主体部的未开口端设有旋转部;所述主体部的未开口端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旋转部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旋转槽内,所述限位组件于所述旋转部转动过程中限位抵接于所述旋转部。可选地,所述旋转部开设有旋转孔和两个限位孔,所述旋转孔为圆弧孔,两个所述限位孔分别设于所述旋转孔的两端,并均连通于所述旋转孔;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直径与所述限位孔的孔径相适配,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与所述旋转孔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旋转槽具有相对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对应于所述容置槽,并贯穿所述机身;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贯穿孔、一所述限位孔及所述容置槽内,另一端显露于所述机身的表面。可选地,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弹性件,所述限位弹性件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另一端弹性抵接于所述限位柱。可选地,所述限位柱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背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且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直径,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不小于所述旋转部沿所述限位柱长度方向的尺寸;和/或,所述旋转部为圆弧状旋转筋,所述旋转槽为圆弧状槽,且所述旋转槽的尺寸与所述旋转部的尺寸相适配。可选地,所述机臂组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机臂组件沿所述机身的周向间隔分布。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无人机的机臂组件包括机臂上肢和机臂下肢,机臂上肢开设有一端开口的收容槽,机臂下肢包括连接部和伸缩部,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机臂上肢的开口端,伸缩部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连接部,并可伸出连接部背离机臂上肢的一侧。如此的设置,连接部绕机臂上肢转动过程中具有伸展位,连接部朝向机臂上肢的一端于伸展位时与机臂上肢的开口端对接导通,伸缩部于伸展位时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收容槽内移动,以部分收容于收容槽内,这样便可实现机臂组件可伸缩和可折叠,以方便携带,节省空间。同时,该机臂组件结构紧凑,且不需要拆装操作,其可靠性较强,进而能够保证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臂组件,应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组件包括:/n机臂上肢,所述机臂上肢具有相对的两端,并设有一端开口的收容槽;和/n机臂下肢,所述机臂下肢包括连接部和伸缩部,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所述伸缩部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连接部,并可伸出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机臂上肢的一侧;/n所述连接部绕所述机臂上肢转动过程中具有伸展位,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对接导通,所述伸缩部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收容槽内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臂组件,应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组件包括:
机臂上肢,所述机臂上肢具有相对的两端,并设有一端开口的收容槽;和
机臂下肢,所述机臂下肢包括连接部和伸缩部,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所述伸缩部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地连接于连接部,并可伸出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机臂上肢的一侧;
所述连接部绕所述机臂上肢转动过程中具有伸展位,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对接导通,所述伸缩部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收容槽内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连接壳,所述连接壳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机臂下肢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连接壳的两相对端面,所述导向槽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收容槽连通;
所述伸缩部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槽内,并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着所述导向槽朝向所述收容槽内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机臂上肢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伸缩部设置有配合件,所述配合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齿轮,所述配合件为齿条,所述齿轮啮合连接于所述齿条。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为两个相对设置并连接的左下肢和右下肢,所述左下肢和所述右下肢位于所述伸展位时均沿其长度方向朝向所述收容槽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子收容槽和第二子收容槽,所述第一子收容槽和所述第二子收容槽相对设置,并均贯穿所述机臂上肢的一端;
所述导向槽包括第一子导向槽和第二子导向槽,所述第一子导向槽和所述第二子导向槽相对设置,并均贯穿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左下肢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右下肢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所述第一子导向槽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第一子收容槽连通,所述左下肢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着所述第一子导向槽朝向所述第一子收容槽移动;所述第二子导向槽位于所述伸展位时与所述第二子收容槽连通,所述右下肢位于所述伸展位时沿着所述第二子导向槽朝向所述第二子收容槽移动。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臂上肢的开口端凸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安装轴;
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机臂上肢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至少贯穿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机臂上肢的侧壁,且所述连接槽的侧壁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安装轴可转动地插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昌华李杰郝淼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