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本技术属于踝关节辅助器械和行走辅助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老年人或小腿以下的腿疾人的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会随着年龄地增加而逐步降低,在下肢力量衰减和下肢关节损伤方面表现最为明显,以至于影响腿疾人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行走时,小腿肌肉的等长收缩导致长时间行走增加肌肉疲劳,踝关节等其他部位的疾病影响行走时踝关节的背屈和跖屈运动,会导致步伐不均、变小及重心不稳等的行走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辅助行走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包括小腿支具,小腿支具上端设有小腿固定结构,小腿支具下端铰接有用于放置鞋体的鞋体骨架,小腿支具后端和鞋体骨架后端之间设有储能机构;当储能机构处于自然状态时,鞋体前端低于后端,鞋体在地面的正投影与鞋体呈预设范围的角度。进一步的,当储能机构处于自然状态时,鞋体在地面的正投影与鞋体的角度为50°。进一步的,储能机构由摆杆和扁簧组成;扁簧两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支具(3),小腿支具(3)上端设有小腿固定结构(1),小腿支具(3)下端铰接有用于放置鞋体(7)的鞋体骨架(9),小腿支具(3)后端和鞋体骨架(9)后端之间设有储能机构(5);当储能机构(5)处于自然状态时,鞋体(7)前端低于后端,鞋体(7)在地面的正投影与鞋体(7)呈预设范围的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支具(3),小腿支具(3)上端设有小腿固定结构(1),小腿支具(3)下端铰接有用于放置鞋体(7)的鞋体骨架(9),小腿支具(3)后端和鞋体骨架(9)后端之间设有储能机构(5);当储能机构(5)处于自然状态时,鞋体(7)前端低于后端,鞋体(7)在地面的正投影与鞋体(7)呈预设范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储能机构(5)处于自然状态时,鞋体(7)在地面的正投影与鞋体(7)的角度为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储能机构(5)由摆杆(5-1)和扁簧(5-2)组成;扁簧(5-2)两端分别设有摆杆(5-1),摆杆(5-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支架(4);小腿支具(3)后端设有上连接凸台(3-1),上支架(4)一端通过紧固螺钉(4-1)固定在连接凸台(3-1)上,上支架(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插销(4-2)与摆杆(5-1)的上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支架(6);鞋体骨架(9)后端设有下连接凸台,下支架(6)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下连接凸台上,下支架(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寇博,宋耀静,王艳花,张伟社,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