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压调节的助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58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按压调节的助行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扶手杆、支腿、驱动组件;所述支腿包括上腿、下腿,所述下腿套接在上腿外侧,所述下腿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销孔,所述上腿和下腿通过活动销固定,所述上腿和下腿为中空结构;所述扶手杆为中空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按钮、连杆机构、推块,所述按钮设置在扶手杆上,所述按钮底部与所述扶手杆之间设置弹簧,所述按钮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推块,所述推块在所述上腿内腔滑动,所述推块自上而下设置维持平台和容纳腔,所述维持平台和容纳腔圆滑过渡,所述容纳腔适配所述活动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调节高度,稳定性好,满足上下楼需要。

A kind of walking aid with press adjus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压调节的助行架
本技术涉及助行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压调节的助行架。
技术介绍
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康复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助行架来辅助康复,现在常见的助行架均具备调节高度的功能,但是在调节高度时候通常需要弯腰或者蹲下调节,而且使用过程中,尤其是上下楼梯时,高度变化较为复杂,不便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按压调节的助行架,方便调节高度,稳定性好,满足上下楼需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一种按压调节的助行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扶手杆、支腿、驱动组件;所述支腿包括上腿、下腿,所述下腿套接在上腿外侧,所述下腿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销孔,所述上腿和下腿通过活动销固定,所述上腿和下腿为中空结构;所述扶手杆为中空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按钮、连杆机构、推块,所述按钮设置在扶手杆上,所述按钮底部与所述扶手杆之间设置弹簧,所述按钮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推块,所述推块在所述上腿内腔滑动,所述推块自上而下设置维持平台和容纳腔,所述维持平台和容纳腔圆滑过渡,所述容纳腔适配所述活动销。优选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中部铰接所述扶手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所述按钮,所述第二连杆顶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底端铰接所述推块顶端。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扶手杆的铰接点为条形通槽。优选的,所述扶手杆中部外壁设置抓握部。优选的,所述活动销为球形。优选的,对应人体正面的支腿之间的距离≤对应人体背面的支腿之间的距离。优选的,对应人体正面的下腿的相邻销孔之间的距离为1cm,对应人体正面的下腿的销孔共有15个。优选的,对应人体背面的下腿的相邻销孔之间的距离为1.5cm,对应人体背面的下腿的销孔共有10个。优选的,对应人体正面的支腿之间的距离为49.5cm。优选的,扶手杆长度为36.5cm,所述支腿的长度为75cm~93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有助于使用者无需弯腰即可轻松调节高度,高度设计合理,在楼梯上使用稳定性高,降低跌倒率。2、本技术采用弹珠式调节,既能满足易调节又能保证稳固性。3、本技术采用材料与普通助行架一样,价格便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驱动组件的剖视图。图中:1-扶手杆、2-上腿、3-下腿、4-活动销、5-按钮、6-弹簧、7-推块、8-维持平台、9-容纳腔、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条形通槽、13-抓握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扶手杆1、支腿、驱动组件;所述支腿包括上腿2、下腿3,所述下腿3套接在上腿2外侧,所述下腿3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销孔,所述上腿2和下腿3通过活动销4固定,所述上腿2和下腿3为中空结构;所述扶手杆1为中空结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按钮5、连杆机构、推块7,所述按钮5设置在扶手杆1上,所述按钮5底部与所述扶手杆1之间设置弹簧6,所述按钮5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推块7,所述推块7在所述上腿2内腔滑动,所述推块7自上而下设置维持平台8和容纳腔9,所述维持平台8和容纳腔9圆滑过渡,所述容纳腔9适配所述活动销4。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0中部铰接所述扶手杆1,所述第一连杆10一端铰接所述按钮5,所述第二连杆11顶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0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11底端铰接所述推块7顶端,所述第一连杆10与所述扶手杆1的铰接点为条形通槽12,所述扶手杆1中部外壁设置抓握部13,所述活动销4为球形,对应人体正面的支腿之间的距离≤对应人体背面的支腿之间的距离,对应人体正面的下腿3的相邻销孔之间的距离为1cm,对应人体正面的下腿3的销孔共有15个,对应人体背面的下腿3的相邻销孔之间的距离为1.5cm,对应人体背面的下腿3的销孔共有10个,对应人体正面的支腿之间的距离为49.5cm,扶手杆1长度为36.5cm,所述支腿的长度为75cm~93cm。实际使用时,人手前侧的按钮5用于控制前腿的长度,人手后侧的按钮5用于控制后腿的长度,当按下按钮5后,推块7向上提起,活动销4落入容纳腔9内,上腿2和下腿3可以相对运动,当松开按钮5后,在弹簧6的作用下,按钮5复位,推块7下滑,通过维持平台8和容纳腔9之间的平滑过渡,活动销4被推入销孔内,维持平台8抵住活动销4尾部,防止松脱。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压调节的助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扶手杆(1)、支腿、驱动组件;/n所述支腿包括上腿(2)、下腿(3),所述下腿(3)套接在上腿(2)外侧,所述下腿(3)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销孔,所述上腿(2)和下腿(3)通过活动销(4)固定,所述上腿(2)和下腿(3)为中空结构;/n所述扶手杆(1)为中空结构;/n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按钮(5)、连杆机构、推块(7),所述按钮(5)设置在扶手杆(1)上,所述按钮(5)底部与所述扶手杆(1)之间设置弹簧(6),所述按钮(5)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推块(7),所述推块(7)在所述上腿(2)内腔滑动,所述推块(7)自上而下设置维持平台(8)和容纳腔(9),所述维持平台(8)和容纳腔(9)圆滑过渡,所述容纳腔(9)适配所述活动销(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压调节的助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扶手杆(1)、支腿、驱动组件;
所述支腿包括上腿(2)、下腿(3),所述下腿(3)套接在上腿(2)外侧,所述下腿(3)外壁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销孔,所述上腿(2)和下腿(3)通过活动销(4)固定,所述上腿(2)和下腿(3)为中空结构;
所述扶手杆(1)为中空结构;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按钮(5)、连杆机构、推块(7),所述按钮(5)设置在扶手杆(1)上,所述按钮(5)底部与所述扶手杆(1)之间设置弹簧(6),所述按钮(5)通过连杆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推块(7),所述推块(7)在所述上腿(2)内腔滑动,所述推块(7)自上而下设置维持平台(8)和容纳腔(9),所述维持平台(8)和容纳腔(9)圆滑过渡,所述容纳腔(9)适配所述活动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调节的助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所述第一连杆(10)中部铰接所述扶手杆(1),所述第一连杆(10)一端铰接所述按钮(5),所述第二连杆(11)顶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10)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杆(11)底端铰接所述推块(7)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涓丁来季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医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