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623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8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冷凝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上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盒;冷凝单体,设置在所述冷凝盒内,所述冷凝单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冷凝盒的内腔不连通的风道;其中,所述冷凝盒与所述冷凝单体之间形成有容纳冷凝液的盛液腔,所述冷凝盒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盛液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冷凝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冷凝器实现了既能够对风道内的湿热风进行可靠降温除湿,又能够避免湿热风与冷凝液混合而导致湿热风的湿度增大的情况发生,确保了衣物处理装置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的可靠性。

Condenser and clothing hand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凝
,尤其涉及一种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衣物处理装置(如洗干一体机或干衣机等),在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时,通常采用将干燥的热风吹向潮湿的衣物,通过干燥的热风带走衣物上的水汽而实现衣物的干燥,而干燥的热风在带走水汽后则变成湿热风。因而,设置有冷凝器来对湿热风进行除湿降温处理,以能够变成低湿度的冷风而实现重复利用。相关技术中的冷凝器,采用水冷的方式来对湿热风进行除湿降温处理,而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冷却水容易与湿热风混合,造成加大了湿热风的湿度,同时也降低了湿热风冷凝处理的效果。因此,存在除湿降温处理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以解决冷凝器除湿降温处理可靠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冷凝器,包括:冷凝盒;冷凝单体,设置在所述冷凝盒内,所述冷凝单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冷凝盒的内腔不连通的风道;其中,所述冷凝盒与所述冷凝单体之间形成有容纳冷凝液的盛液腔,所述冷凝盒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盛液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优选地,所述冷凝盒包括:第一盒体,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二盒体,内部形成有第二腔体;其中,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垂直相连,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冷凝单体由所述第一腔体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优选地,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弧形部。优选地,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盒体的顶部,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优选地,沿从所述第一盒体到所述第二盒体的方向,所述冷凝单体逐渐向下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冷凝单体包括:第一冷凝管,内部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冷凝管位于所述第一盒体内;第二冷凝管,内部形成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冷凝管位于所述第二盒体内;其中,所述第一冷凝管和所述第二冷凝管垂直相连,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冷凝管和所述第二冷凝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弧形部。优选地,所述风道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一冷凝管到所述第二冷凝管的方向缩小。优选地,所述冷凝盒内至少并排设置有两个所述冷凝单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冷凝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冷凝器及衣物处理装置,冷凝器包括冷凝盒和冷凝单体,冷凝单体设置在冷凝盒内,而且冷凝单体内部形成有用于供湿热风通过的风道,风道与冷凝盒的内腔不连通,同时,采用在冷凝盒与冷凝单体之间形成有容纳冷凝液的盛液腔。这样设置,便实现了使湿热风在风道内流动,而用于对湿热风进行降温除湿的冷凝液在盛液腔中流动,由于风道与盛液腔完全隔开不连通。从而,冷凝液在对冷凝单体降温时,冷凝液不会进入到风道内与湿热风直接接触,实现了既能够对风道内的湿热风进行可靠降温除湿,又能够避免湿热风与冷凝液混合而导致湿热风的湿度增大的情况发生。该冷凝器能够有效、可靠对湿热风进行降温除湿,进而提高了具有该冷凝器的衣物处理装置对衣物进行干燥处理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在第一方位上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器在第二方位上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冷凝器;11、冷凝盒;111、进液口;112、出液口;113、第一盒体;1131、第一腔体;114、第二盒体;1141、第二腔体;115、第一弧形部;116、侧板;12、冷凝单体;121、风道;122、第一冷凝管;1221、第一通道;123、第二冷凝管;1231、第二通道;124、第二弧形部;13、盛液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凝器1,主要用于需要对湿热风进行降温除湿处理的设备上使用,使湿热风中包含的水汽能够析出而变成低温干燥的气体。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该冷凝器1用于能够对衣物进行烘干的衣物处理装置上进行举例说明,但并不是对冷凝器1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该冷凝器1包括冷凝盒11和冷凝单体12。冷凝盒11为内部中空的结构,能够用于供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冷凝单体12设置在冷凝盒11内,而且冷凝单体12的内部形成有与冷凝盒11的内腔不连通的风道121,风道121用于供需要进行冷凝处理的湿热风流通,并在该风道121内流动的过程中而实现将湿热风冷凝处理。在具体设置中,冷凝单体12的体积小于冷凝盒11内腔的大小,因而在将冷凝单体12安装在冷凝盒11内后,冷凝盒11与冷凝单体12之间形成有容纳冷凝液的盛液腔13,并且在冷凝盒11上分别设置有与盛液腔13连通的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这样设置所形成的冷凝器1,由于风道121形成在冷凝单体12的内部,而盛液腔13位于冷凝单体12的外部,便实现了风道121与盛液腔13完全隔开不连通。从而,使在风道121内流动的湿热风与在盛液腔13内流动的冷凝液完全被分隔开而不会发生相遇混合,进而在对湿热风进行处理时,不会出现湿热风与冷凝液混合而导致湿热风的湿度增大的情况,确保了冷凝处理后所获得的气体的干燥度。具体地,冷凝器1进行湿热风冷凝处理的方式为:湿热风在风道121内流动的过程中会将热量传递到冷凝单体12上,使冷凝单体12的温度升高,而将低温的冷凝液由进液口111而输入到盛液腔13内,并与冷凝单体12的外表面接触后,低温的冷凝液会带走冷凝单体12上的温度,将冷凝单体12整体冷却,进而能够将进入到风道121内的湿热风冷却,使湿热风中包含的水分能够快速析出而变成干燥的冷风,如此,实现了对湿热风的降温除湿处理。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冷凝液优选为低温的冷凝水。冷凝液由进液口111而进入到盛液腔13内后,冷凝液便会在盛液腔13中流动,最后由出液口112流出,如此实现循环流动。因而,在持续输入冷凝液,便能够实现对各冷凝单体12内部的湿热风进行冷凝处理。而且,冷凝液在盛液腔13内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冷凝单体12浸没,始终保持与冷凝单体12接触而对冷凝单体12进行降温,使冷凝液得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凝盒;/n冷凝单体,设置在所述冷凝盒内,所述冷凝单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冷凝盒的内腔不连通的风道;/n其中,所述冷凝盒与所述冷凝单体之间形成有容纳冷凝液的盛液腔,所述冷凝盒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盛液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盒;
冷凝单体,设置在所述冷凝盒内,所述冷凝单体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冷凝盒的内腔不连通的风道;
其中,所述冷凝盒与所述冷凝单体之间形成有容纳冷凝液的盛液腔,所述冷凝盒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盛液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盒包括:
第一盒体,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
第二盒体,内部形成有第二腔体;
其中,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垂直相连,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所述冷凝单体由所述第一腔体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弧形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盒体的顶部,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盒体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亚成熊力宁蒋元慧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