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5434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装置,包括顶杆和扭簧,顶杆铰接于控制保护开关的线圈外壳上,控制保护开关的线圈下方通过拉簧连接有止位杆,止位杆的一端铰接于控制保护开关上,止位杆的另一端抵接顶杆的底端,线圈中的衔铁可下压止位杆;顶杆的内侧设有卡槽,扭簧安装于卡槽内,扭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自由端、扭簧圈和第二自由端,卡槽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槽、环形槽和行程限位槽,第一自由端嵌入第一限位槽内,扭簧圈嵌入环形槽内,第二自由端可在行程限位槽内转动,第二自由端伸出行程限位槽后抵接线圈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顶杆无法自动复位或者复位不到位的现象,提高了控制保护开关的可靠性。

A top bar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rotection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装置
本技术属于保护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装置。
技术介绍
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由螺丝固定在顶杆装置上,在正常状态下顶杆的端部是由止位杆压住的,不能自由转动,当电路短路时,止位杆解锁顶杆,顶杆转动而推动控制保护开关的传动装置脱扣,分断主回路电流。然而顶杆由于采用螺丝固定,无法自动复位,仅通过主接触器电磁线圈的电磁拉力来帮助顶杆复位。当线路发生故障经排除后恢复正常供电时,若电磁拉力不够而导致顶杆没有及时复位、或者因为零部件之间的尺寸偏差导致顶杆卡死的话,产品合闸后线路还是会有缺相产生,导致控制保护开关的可靠性无法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装置,解决顶杆无法自动复位或者复位不到位的现象,以提高控制保护开关的可靠性。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装置,包括顶杆和扭簧,顶杆铰接于控制保护开关的线圈外壳上,控制保护开关的线圈下方通过拉簧连接有止位杆,止位杆的一端铰接于控制保护开关上,止位杆的另一端抵接顶杆的底端,线圈中的衔铁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和扭簧,所述顶杆铰接于控制保护开关的线圈外壳上,所述控制保护开关的线圈下方通过拉簧连接有止位杆,所述止位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控制保护开关上,所述止位杆的另一端抵压所述顶杆的底端,所述线圈中的衔铁可下压所述止位杆;所述顶杆的内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扭簧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扭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自由端、扭簧圈和第二自由端,所述卡槽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槽、环形槽和行程限位槽,所述第一自由端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扭簧圈嵌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自由端可在所述行程限位槽内转动,所述第二自由端伸出所述行程限位槽后抵接所述线圈外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保护开关的顶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和扭簧,所述顶杆铰接于控制保护开关的线圈外壳上,所述控制保护开关的线圈下方通过拉簧连接有止位杆,所述止位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控制保护开关上,所述止位杆的另一端抵压所述顶杆的底端,所述线圈中的衔铁可下压所述止位杆;所述顶杆的内侧壁上设有卡槽,所述扭簧安装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扭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自由端、扭簧圈和第二自由端,所述卡槽包括互相连通的第一限位槽、环形槽和行程限位槽,所述第一自由端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扭簧圈嵌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自由端可在所述行程限位槽内转动,所述第二自由端伸出所述行程限位槽后抵接所述线圈外壳。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蓉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奥帆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