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包括:面板,呈矩形,面板的上端沿轮廓设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板,面板的下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卡扣;后壳,呈矩形盒状,所述后壳能够套于面板上,所述后壳的侧壁上开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扣孔;支撑件,固定于后壳的外侧,所述支撑件沿卡扣的安装方向支撑于支撑板与后壳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组装过程中无需任何专用工具,可更轻松安装外罩,并且完全排除了因螺丝螺母滑丝或者螺纹损坏导致外罩无法安装到位的情况。
A kind of cover for dual power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
技术介绍
双电源控制器一般包括面板和外罩,目前外罩的安装固定均由螺丝或螺栓、螺母组成。在组装过程中,极易因为电动螺丝起因功率过大导致螺丝滑丝,螺纹损坏,从而增加外罩损坏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取消了外罩的安装固定螺丝及嵌件,在组装过程中无需任何专用工具,可更轻松安装外罩。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包括:面板,所述面板的上端沿轮廓设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板,面板的下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卡扣;后壳,呈盒状,所述后壳能够套于面板下端,所述后壳的侧壁上开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扣孔;支撑件,固定于后壳的外侧,所述支撑件沿卡扣的安装方向支撑于支撑板与后壳之间。优选的,所述后壳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卡扣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下端贯穿后壳的下表面,所述卡槽内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棘齿;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沿卡槽移动的卡扣臂,所述卡扣臂上设有与棘齿相配合的啮合齿,啮合齿与棘齿相啮合时,限制卡扣臂沿卡槽向下移动。优选的,所述卡槽的上端设有限位面,所述支撑件上位于卡扣臂的上方设有能够沿卡槽滑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面相接触时,啮合齿与棘齿相啮合。优选的,所述啮合齿凸出于支撑件表面的高度大于限位块凸出于支撑件表面的高度。优选的,所述卡扣臂的端部设有向外弯曲的扳动部。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上还设有能够与支撑板相接触的弹性臂,所述卡扣与卡扣孔相配合时,所述支撑板压缩弹性臂变形。优选的,所述面板呈矩形,所述后壳呈与面板相配合的矩形盒状,所述后壳的四周外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卡槽,所述卡槽分别位于外侧壁两侧的后壳拐角处,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呈90°的板体,所述板体的上端均设有所述弹性臂,所述板体的下端均设有所述卡扣臂,两个所述卡扣臂能够同时与后壳同一拐角处的两个卡槽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卡扣孔至少分布于后壳的相对两侧壁上,每个侧壁上的卡扣孔不少于两个,所述面板上设有与卡扣孔位置相对应的卡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取消了外罩的安装固定螺丝及嵌件,改用导轨卡槽及卡扣设计,在组装过程中无需使用螺丝、螺母及嵌件,无需任何专用工具,可更轻松安装外罩,并且完全排除了因螺丝螺母滑丝或者螺纹损坏导致外罩无法安装到位的情况。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卡槽处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A-A方向剖视示意图;图8为图6中B-B方向剖视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0、面板;11、支撑板;12、卡扣;20、后壳;21、卡扣孔;22、卡槽;23、棘齿;24、限位面;30、支撑件;31、卡扣臂;32、啮合齿;33、限位块;34、扳动部;35、弹性臂;36、板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主要包括面板10、后壳20和支撑件30;面板10呈矩形,面板10的上端沿轮廓设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板11,面板10的下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卡扣12;后壳20呈矩形盒状,后壳20能够套于面板10下端,后壳20的侧壁上开有与卡扣12相配合的卡扣孔21;支撑件30固定于后壳20的外侧,支撑件30沿卡扣12的安装方向支撑于支撑板11与后壳20之间;卡扣孔21分布于后壳20的相对两侧壁上,每个侧壁上的卡扣孔21为两个,面板10上设有与卡扣孔21位置相对应的卡扣12;面板10从上往下安装进后壳20内,卡扣12与卡扣孔21配合后,面板10与后壳20之间固定,由于存在公差,通过卡扣12与卡扣孔21的配合,面板10与后壳20之间会产生晃动,尤其是朝向卡扣12安装方向的晃动,即竖直方向的晃动,现有技术是通过螺丝或螺栓、螺母来紧固,但是在组装过程中,极易因为电动螺丝起因功率过大导致螺丝滑丝,螺纹损坏,从而增加外罩损坏概率;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支撑件30,支撑件30沿卡扣12的安装方向支撑于支撑板11与后壳20之间,避免面板10与后壳20之间的晃动,而且取消了外罩的安装固定螺丝及嵌件,在组装过程中无需使用螺丝、螺母及嵌件,并且完全排除了因螺丝螺母滑丝或者螺纹损坏导致外罩无法安装到位的情况。具体的,本实施例采用导轨卡槽及卡扣设计,后壳20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卡扣12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卡槽22,卡槽22的下端贯穿后壳20的下表面,卡槽22内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棘齿23;支撑件30上设有沿卡槽22移动的卡扣臂31,卡扣臂31上设有与棘齿23相配合的啮合齿32,棘齿23向上倾斜,啮合齿32向下倾斜,啮合齿32与棘齿23相啮合时,限制卡扣臂31沿卡槽22向下移动,安装时,将支撑件30从下往上安装,卡扣臂31从下方进入卡槽22并沿卡槽22向上滑动,啮合齿32与棘齿23相啮合时,卡扣臂31无法向下移动,此时支撑件30支撑于支撑板11与后壳20之间时,保持支撑板11与后壳20之间在最大位移位置,从而避免支撑板11与后壳20之间朝靠近的方向晃动。本实施例还能够限制卡扣臂31沿卡槽22向上移动,卡槽22的上端设有限位面24,支撑件30上位于卡扣臂31的上方设有能够沿卡槽22滑动的限位块33,限位块33与限位面24相接触时,啮合齿32与棘齿23相啮合,将支撑件30从下往上安装,卡扣臂31从下方进入卡槽22并沿卡槽22向上滑动,直至限位块33与限位面24相接触,啮合齿32与棘齿23相啮合,从而限定了支撑件30的位置,安装更方便快捷;其中,啮合齿32凸出于支撑件30表面的高度大于限位块33凸出于支撑件30表面的高度;限位块33在沿卡槽22向上滑动的过程中,避免与棘齿23产生摩擦。为了能够实现拆卸的目的,卡扣臂31的端部设有向外弯曲的扳动部34,卡扣臂31本体具有一定的弹性,通过向外扳动扳动部34,使啮合齿32脱离棘齿23,即可向下滑动,从而拆卸卡扣臂31;为了便于拆卸,支撑件30上还设有能够与支撑板11相接触的弹性臂35,卡扣12与卡扣孔21相配合时,支撑板11压缩弹性臂35变形,先安装固定支撑件30,再将面板10从上往下安装进后壳20内,卡扣12与卡扣孔21相配合,此时支撑板11压缩弹性臂35变形;在拆卸时,向外扳动扳动部34,啮合齿32脱离棘齿23,弹性臂35在弹力作用下能够快速使支撑件30脱离,从而实现快速拆卸的目的。面板10呈矩形,后壳20呈与面板10相配合的矩形盒状,为了安装固定的稳定性,后壳20的四周外侧壁上均设有卡槽22,卡槽22分别位于外侧壁两侧的后壳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n面板,所述面板的上端沿轮廓设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板,面板的下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卡扣;/n后壳,呈盒状,所述后壳能够套于面板下端,所述后壳的侧壁上开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扣孔;/n支撑件,固定于后壳的外侧,所述支撑件沿卡扣的安装方向支撑于支撑板与后壳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板,所述面板的上端沿轮廓设有向外凸出的支撑板,面板的下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卡扣;
后壳,呈盒状,所述后壳能够套于面板下端,所述后壳的侧壁上开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扣孔;
支撑件,固定于后壳的外侧,所述支撑件沿卡扣的安装方向支撑于支撑板与后壳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卡扣的安装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卡槽的下端贯穿后壳的下表面,所述卡槽内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棘齿;
所述支撑件上设有沿卡槽移动的卡扣臂,所述卡扣臂上设有与棘齿相配合的啮合齿,啮合齿与棘齿相啮合时,限制卡扣臂沿卡槽向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上端设有限位面,所述支撑件上位于卡扣臂的上方设有能够沿卡槽滑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面相接触时,啮合齿与棘齿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电源控制器的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蓉,张捷,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奥帆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