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87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气液分离器入口流道,入口流道依次连接预旋段和预旋腔,罐体中部为分离腔,下部为储液腔,位于底部的排液管与储液腔连通,排气管深入罐体中心位置;气液分离器入口流道是一个带有旋流功能的引射装置,液体流过引射喷嘴时,抽吸引射孔的气体,经过旋流发生器掺混并在扩压段增压后,混合物在离心力作用下分离成液体和气体,液体在储液腔中由排液管排出,进入膨胀阀,气体经过排气管排出,进入压缩机,完成一次引射和气液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引射效率,进而提高制冷效率,同时提高系统空间利用率,增强其紧凑性,并具有较高的气液分离效率。

A gas-liquid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属于喷射式制冷
,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喷射式制冷系统通常会设计一个引射器以及一个气液分离器,经过压缩机升压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在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散热后,在引射器内增速降压,利用与蒸发器出口高温制冷剂的压差,抽吸这部分气态制冷剂,在混合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之后的液态制冷剂依次进入膨胀阀和蒸发器内进行换热,气态制冷剂则回到压缩机进行升压,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引射器提高蒸发器出口的低压气态制冷剂的压力,旨在回收由于膨胀阀节流损失的机械能,进而减小压缩机耗功,提高制冷系数cop,但此技术目前还有较大的缺陷,一方面是由于经过换热的制冷剂从蒸发器支管流出时会先进入集气腔,这样的突扩结构会导致气态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另一方面气液密度差导致的速度差使得气液之间单一的轴向动量掺混和卷吸作用不强,使得引射效率不高。随着制冷工具的普及,许多应用场合对制冷工具的紧凑性和空间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汽车空调,车载冰箱以及各类便携式制冷设备等,但由于引射装置和气液分离装置之间由一系列管道连接,系统结构的紧凑性不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9),设置在罐体(19)上的气液分离器入口流道(18),罐体(19)上部设置有预旋腔(10),入口流道(18)与预旋腔(10)之间是与罐体(19)壁面相切的预旋段(8),预旋腔(10)的另一端与罐体(19)中部的分离腔(11)紧连,罐体(19)下部设置有储液腔(12),罐体(19)底部排液管(13)与储液腔(12)连通,排气管(9)深入罐体(19)中心位置;气液分离器入口流道(18)是一个引射装置,前端设置有引射喷嘴(14)和被引射气体的引射孔(2),中间设置有气液混合段(5),末端设置有引射扩压段(6);液体工质高速流过引射喷嘴(14),抽吸掺混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9),设置在罐体(19)上的气液分离器入口流道(18),罐体(19)上部设置有预旋腔(10),入口流道(18)与预旋腔(10)之间是与罐体(19)壁面相切的预旋段(8),预旋腔(10)的另一端与罐体(19)中部的分离腔(11)紧连,罐体(19)下部设置有储液腔(12),罐体(19)底部排液管(13)与储液腔(12)连通,排气管(9)深入罐体(19)中心位置;气液分离器入口流道(18)是一个引射装置,前端设置有引射喷嘴(14)和被引射气体的引射孔(2),中间设置有气液混合段(5),末端设置有引射扩压段(6);液体工质高速流过引射喷嘴(14),抽吸掺混引射孔(2)的气体工质,在混合段(5)进行掺混,在扩压段(6)减速增压,混合物沿着切向进入预旋段(8),获得周向速度之后进入预旋腔(10)和分离腔(11),并在离心力作用下分离成液体和气体,液体在储液腔(12)中由排液管(13)排出,进入膨胀阀,气体经过排气管(9)排出,进入压缩机,完成引射和气液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整体引射装置作为气液分离器入口流道(18),并通过预旋段(8)与预旋腔(10)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强刘振侠胡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