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挡解锁机构
本技术属于P挡解锁机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P挡解锁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挡车型越来越普及,普通大众对车辆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自动挡车型的P挡解锁机构一般包括电磁阀1a、解锁板2a以及壳体3a,其中,解锁板2a通过转轴4a转动连接在壳体3a上,电磁阀1a通过螺钉横向固定在壳体3a上,电磁阀1a的阀杆11a与解锁板2a上的锁止孔21a配合,通过电磁阀1a的阀杆11a的伸缩,带动解锁板2a绕转轴4a旋转,完成解锁工作。但是,现有的P挡解锁机构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电磁阀一般外露于壳体且横向固定在壳体上,容易造成涉水损坏,且容易造成电磁阀内部油脂流失,造成回弹速度变快,撞击增大。(2)由于在电磁阀的阀杆伸缩时,没有对解锁板进行限位,阀杆会拉到行程底部,造成电磁阀的内部撞击产生异响,在伸长过程中,解锁板与换挡杆组件撞击产生异响。(3)由于解锁板无减震结构设计,解锁板与壳体间容易产生硬撞击,从而产生异响。(4)由于强制解锁位置处于换挡器的正前方,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P挡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磁阀、解锁板以及减震垫,所述解锁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减震垫固定在所述解锁板上,所述解锁板上设置有P挡锁止部;/n所述电磁阀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磁阀的阀杆连接在所述解锁板上,以使所述解锁板在解锁位置与锁止位置之间来回切换,以驱动所述P挡锁止部解除对换挡杆的锁止及对换挡杆进行锁止;/n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减震垫在所述解锁板处于解锁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减震垫在所述解锁板处于锁止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挡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磁阀、解锁板以及减震垫,所述解锁板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减震垫固定在所述解锁板上,所述解锁板上设置有P挡锁止部;
所述电磁阀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磁阀的阀杆连接在所述解锁板上,以使所述解锁板在解锁位置与锁止位置之间来回切换,以驱动所述P挡锁止部解除对换挡杆的锁止及对换挡杆进行锁止;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以及第二限位部,所述减震垫在所述解锁板处于解锁位置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减震垫在所述解锁板处于锁止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挡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板上设置有减震连接部,所述减震垫包括安装套筒、第一缓冲片以及第二缓冲片,所述安装套筒套设在所述减震连接部上,所述第一缓冲片连接在所述安装套筒的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缓冲片连接在所述安装套筒的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所述安装套筒与第一缓冲片之间围成有第一缓冲空间,所述安装套筒与第二缓冲片之间围成有第二缓冲空间;
在所述解锁板的解锁位置,所述第一缓冲片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并挤压所述第一缓冲空间;在所述解锁板的锁止位置,所述第二缓冲片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并挤压所述第二缓冲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挡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连接部呈“工”字形,所述安装套筒呈矩形,所述安装套筒的第一侧壁与所述减震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缝隙,所述安装套筒的第二侧壁与所述减震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缝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挡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所述解锁板及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威,唐吉国,吴明霞,梁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