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58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包括上换挡杆以及用于与换挡基座连接的下换挡杆,上换挡杆的下端通过连接外罩与下换挡杆的上端连接,连接外罩上设有带动竖直状态时的上换挡杆下行复位的弹性件,连接外罩竖直方向上设有导向孔和开槽,上换挡杆的侧壁设有穿过导向孔的第一导向定位件,第一导向定位件沿导向孔滑动并抵住导向孔顶部,向开槽方向翻转上换挡杆实现上换挡杆竖直状态和放倒状态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翻转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快速实现上换挡杆的放倒和直立状态的切换,上换挡放倒时便于驾驶员跨过换挡机构从另一侧车门下车,提高了安全性能,降低了对停车环境的要求。

A shift mechanism that can be put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
本技术属于车辆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汽车俨然已成为人们交通出行必备的交通工具,但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长,由于汽车引发的安全事故也逐年攀升,用车安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我国道路采用的是右侧行驶,车辆操控采用左侧控制(即左舵)的方式。我们日常靠右停车,特别是在胡同、城中村等道路狭窄的地方停车之后,驾驶员一般是从车辆左侧开门下车,当驾驶员打开车门的时候,势必会占用左侧其它车辆的行驶空间,特别是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等,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驾驶员只能从其中一侧的车门下车、下车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包括上换挡杆以及用于与换挡基座连接的下换挡杆,所述上换挡杆的下端通过连接外罩与下换挡杆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外罩上设有带动竖直状态时的上换挡杆下行复位的弹性件,所述连接外罩竖直方向上设有导向孔和开槽,所述上换挡杆的侧壁设有穿过导向孔的第一导向定位件,所述第一导向定位件沿导向孔滑动并抵住导向孔顶部,向开槽方向翻转上换挡杆实现上换挡杆竖直状态和放倒状态的切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翻转操作简单方便,便于快速实现上换挡杆的放倒和直立状态的切换,上换挡放倒时便于驾驶员跨过换挡机构从另一侧车门下车,提高了安全性能,降低了对停车环境的要求。可选地,所述连接外罩竖直方向上设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和导向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且导向槽位于导向孔上方,所述上换挡杆上设有穿过导向槽的第二导向定位件,第一导向定位件抵住导向孔顶部时,第二导向定位件到达导向槽顶部开口,翻转上换挡杆使得第二导向定位件脱离导向槽并沿导向槽顶部开口与开槽顶部开口的连接部滑动。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弧形结构。可选地,所述连接外罩竖直方向上贯设有安装孔,所述下换挡杆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孔的下部,并通过弹性圆柱销与连接外罩固定连接,所述上换挡杆的下端伸入所述安装孔的上部,并通过第一导向定位件与连接外罩滑动连接。可选地,所述下换挡杆的顶部设有定位槽,所述上换挡杆竖直状态下降复位时,所述上换挡杆的下端伸入定位槽内,所述上换挡杆上升提拉时,所述上换挡杆的下端脱离定位槽。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回位弹簧,所述上换挡杆上设有限位部,所述回位弹簧套装在上换挡杆上,并与限位部配合限制回位弹簧上端沿上换挡杆滑动,所述回位弹簧的下端与连接外罩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定位件和第二导向定位件均为圆柱销。可选地,所述导向孔为倒L型结构。可选地,还包括换挡基座,所下换挡杆的下端与所述换挡基座连接,所述上换挡杆竖直复位状态时,拨动上换挡杆带动下换挡杆运行换挡。可选地,所述上换挡杆的翻转角度为0°~90°,所述上换挡杆翻转0°时,所述上换挡杆的轴线与下换挡杆的轴线重合,所述上换挡杆翻转90°时,所述上换挡杆的轴线与下换挡杆的轴线垂直。采用上述可选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在保证换挡功能稳定运行的同时便于从任意一侧的车门下车,提高了安全性能,放倒状态和直立状态切开操作简单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放倒的换挡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放倒的换挡机构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放倒的换挡机构的换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放倒的换挡机构的放倒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放倒的换挡机构的连接外罩的结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下换挡杆;11定位槽;12弹性圆柱销;2连接外罩;21导向孔;22导向槽;23开槽;24连接部;3上换挡杆;31球头手柄;32第一导向定位件;33第二导向定位件;4弹性件;5换挡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包括换挡基座5、上换挡杆3以及用于与换挡基座5连接的下换挡杆1,下换挡杆1的下端与换挡基座5连接,下换挡杆1的上端通过连接外罩2与上换挡杆3的下端连接,上换挡杆3能够绕连接外罩2翻转放倒或直立,当上换挡杆3处于竖直复位状态时,换挡机构处于换挡工作状态,拨动上换挡杆3带动下换挡杆1与换挡基座内的挡位机构匹配运行换挡。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外罩2上设有带动竖直状态时的上换挡杆3下行复位的弹性件4,弹性件4可以为回位弹簧,上换挡杆3上设有限位部,回位弹簧套装在上换挡杆3上,并与限位部配合限制回位弹簧上端沿上换挡杆3滑动,回位弹簧的下端与连接外罩2连接,当上换挡杆3向上提拉时,回位弹簧拉伸变形,为上换挡杆3后续下降复位提供复位弹性力。回位弹簧2的下端延设出的弹簧条可以和连接外罩2的外侧壁转动连接,保证回位弹簧不与连接外罩2脱离,同时又能够灵活的翻转,结构简单稳定。如图2至图6所示,连接外罩2竖直方向上设有导向孔21和开槽23,上换挡杆3下端的侧壁设有穿过导向孔21的第一导向定位件32,第一导向定位件32沿导向孔21滑动,当第一导向定位件32抵住导向孔21顶部时,向开槽23方向翻转上换挡杆3实现上换挡杆3由竖直状态到放倒状态的切换。上换挡杆3的翻转角度为0°~90°,当上换挡杆翻转0°时,上换挡杆3的轴线与下换挡杆1的轴线重合,上换挡杆3立起,此时换挡机构处于换挡工作状态;当上换挡杆翻转90°时,上换挡杆3的轴线与下换挡杆1的轴线垂直,上换挡杆3放倒,此时换挡机构处于放倒状态,无法进行换挡操作。上换挡杆3的顶部设有球头手柄31,便于换挡操作。如图2至图6所示,连接外罩2竖直方向上设导向槽22,导向槽22和导向孔21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且导向槽22位于导向孔21上方,上换挡杆3上设有穿过导向槽22的第二导向定位件33,第一导向定位件32抵住导向孔21顶部时,第二导向定位件33到达导向槽22顶部开口,翻转上换挡杆3使得第二导向定位件33脱离导向槽22并沿导向槽顶部开口与开槽顶部开口的连接部24滑动。连接部24可以为弧形结构,使得连接部24在上换挡杆3翻转放倒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翻转放倒更加平滑灵活稳定。第一导向定位件32和第二导向定位件33可以均为圆柱销,结构简单,连接导向稳定,导向孔21可以为倒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换挡杆以及用于与换挡基座连接的下换挡杆,所述上换挡杆的下端通过连接外罩与下换挡杆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外罩上设有带动竖直状态时的上换挡杆下行复位的弹性件,所述连接外罩竖直方向上设有导向孔和开槽,所述上换挡杆的侧壁设有穿过导向孔的第一导向定位件,所述第一导向定位件沿导向孔滑动并抵住导向孔顶部,向开槽方向翻转上换挡杆实现上换挡杆竖直状态和放倒状态的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换挡杆以及用于与换挡基座连接的下换挡杆,所述上换挡杆的下端通过连接外罩与下换挡杆的上端连接,所述连接外罩上设有带动竖直状态时的上换挡杆下行复位的弹性件,所述连接外罩竖直方向上设有导向孔和开槽,所述上换挡杆的侧壁设有穿过导向孔的第一导向定位件,所述第一导向定位件沿导向孔滑动并抵住导向孔顶部,向开槽方向翻转上换挡杆实现上换挡杆竖直状态和放倒状态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罩竖直方向上设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和导向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且导向槽位于导向孔上方,所述上换挡杆上设有穿过导向槽的第二导向定位件,第一导向定位件抵住导向孔顶部时,第二导向定位件到达导向槽顶部开口,翻转上换挡杆使得第二导向定位件脱离导向槽并沿导向槽顶部开口与开槽顶部开口的连接部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弧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放倒的换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外罩竖直方向上贯设有安装孔,所述下换挡杆的上端伸入所述安装孔的下部,并通过弹性圆柱销与连接外罩固定连接,所述上换挡杆的下端伸入所述安装孔的上部,并通过第一导向定位件与连接外罩滑动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崇山何显成曹怀礼
申请(专利权)人: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