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1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时抑制移动体向换挡体的吸附。在换挡杆装置(10)中,按钮(24)的突出部(26)的突部(28)与手柄主体(18)的限位器(22)抵接,从而按钮(24)的滑动停止。这里,在突出部(26)的突部(28)间形成有槽部(30)。因此,在按钮(24)的滑动停止时,能够通过槽部(30)减少限位器(22)与突出部(26)的抵接面积,从而能够抑制按钮(24)向手柄主体(18)的吸附。

Sh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的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换挡杆中,在换挡手柄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有手柄按钮,换挡手柄与手柄按钮抵接,从而手柄按钮的移动停止。这里,在这样的换挡杆中,优选能够在手柄按钮的移动停止时抑制手柄按钮向换挡手柄的吸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29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了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时抑制移动体向换挡体的吸附的换挡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的换挡装置具备:换挡体,移动该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移动体,以能够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换挡体;抵接部,设置于上述换挡体以及上述移动体中的一方;以及突出部,设置于上述换挡体以及上述移动体中的另一方,并且在多个突部间设置有槽部,多个上述突部与上述抵接部抵接,从而上述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的换挡装置具备:换挡体,移动该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移动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换挡体;抵接部,设置于上述换挡体以及上述移动体中的一方;以及突出部,设置于上述换挡体以及上述移动体中的另一方,并且在突部邻设有向该突出部的一侧部分的外周外侧敞开的多个槽部,上述抵接部与上述突部抵接,从而上述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本专利技术的第3形态的换挡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或第2形态的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构成为在上述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时,上述槽部从上述抵接部与上述突出部的抵接部分敞开。本专利技术的第4形态的换挡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第3形态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构成为上述移动体能够滑动。本专利技术的第5形态的换挡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第4形态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构成为上述突部比上述抵接部硬质。本专利技术的第6形态的换挡装置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第5形态中的任一个换挡装置的基础上,构成为上述突部的与上述换挡体以及上述移动体中的另一方的抵接面为平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形态的换挡装置中,移动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另外,在换挡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有移动体,换挡体以及移动体中的一方的抵接部与换挡体以及移动体中的另一方的突出部的多个突部抵接,从而移动体的移动停止。这里,在突出部,在多个突部间设置有槽部。因此,在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时,能够通过槽部减少抵接部与突出部的抵接面积,从而能够抑制移动体向换挡体的吸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态的换挡装置中,移动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另外,在换挡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有移动体,换挡体以及移动体中的一方的抵接部与换挡体以及移动体中的另一方的突出部的突部抵接,从而移动体的移动停止。这里,在突出部,在突部邻设有多个槽部,多个槽部向突出部的一侧部分的外周外侧敞开。因此,在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时,能够通过槽部减少抵接部与突出部的抵接面积,从而能够抑制移动体向换挡体的吸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形态的换挡装置中,在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时,槽部从抵接部与突出部的抵接部分敞开。因此,能够抑制槽部被抵接部与突出部的抵接部分密封,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移动体向换挡体的吸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4形态的换挡装置中,移动体能够滑动。因此,即使在滑动移动体的情况下,也如上所述,能够在移动体的滑动停止时抑制移动体向换挡体的吸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5形态的换挡装置中,突部比抵接部硬质。因此,在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时,能够抑制突部被压缩,从而能够提高移动体的停止位置的精度。在本专利技术的第6形态的换挡装置中,突部与抵接部的抵接面为平面状。因此,在移动体的移动停止时,能够抑制突部被压缩,从而能够提高移动体的停止位置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的(A)~(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换挡杆的图,(A)是表示换挡杆的从后方观察的后视图,(B)是表示换挡杆的从右方观察的侧视图,(C)是表示换挡杆的手柄主体的主要部分的从右方观察的侧视图。图2的(A)和(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手柄的从上方观察的剖视图(图1的(A)的2-2线剖视图),(A)表示手柄的整体,(B)表示手柄的主要部分。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按钮主体的从左斜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4的(A)~(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突出部的从左方观察的主视图,(A)表示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突出部,(B)表示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突出部,(C)表示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的突出部。附图标记说明10…换挡杆装置(换挡装置);12…换挡杆(换挡体);22…限位器(抵接部);24…按钮(移动体);26…突出部;28…突部;28A…抵接面;30…槽部;50…换挡杆装置(换挡装置);60…换挡杆装置(换挡装置);70…换挡杆装置(换挡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的(A)中用从后方观察的后视图示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装置的换挡杆装置10的主要部分,在图1的(B)中用从右方观察的侧视图示出有换挡杆装置10的主要部分。此外,在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前方,用箭头RH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右方,用箭头UP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上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换挡杆装置10设置于车辆的座椅(驾驶位)的车宽方向内侧,换挡杆装置10的左右方向配置为与车宽方向平行。如图1的(A)和(B)所示,换挡杆装置10具备作为换挡体的大致棒状的换挡杆12。在换挡杆12设置有作为换挡主体的大致圆筒状的杆14,杆14沿上下方向延伸。杆14在下侧部分(基端侧部分)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移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侧的支承体(省略图示),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换挡杆12,从而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杆14,由此变更换挡杆12的换挡位置(例如“P”位置(驻车位置),“R”位置(倒车位置),“N”位置(空挡位置),“D”位置(前进位置))。在杆14的上端部(前端部)固定有作为把持体的手柄16。手柄16设计为车辆的乘员(驾驶员)能够把持,在把持着操作手柄16的状态下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操作手柄16,由此在前后方向上转动换挡杆12。在手柄16设置有作为把持部的手柄主体18,乘员能够在手柄主体18把持手柄16。手柄主体18的外周面的大部分形成为把持面18A(参照图1的(C)),把持面18A为软质树脂制(例如聚氯乙烯制),通过二次成型形成于手柄主体18的硬质树脂的周围。在手柄主体18内形成有引导孔20,引导孔20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向右侧(座椅侧、乘员侧)敞开。在引导孔20的左侧设置有作为抵接部以及停止部的矩形板状的限位器22(参照图1的(C)和图2的(A)),限位器22构成引导孔20的左面,并且配置为与左右方向垂直。限位器22与手柄主体18的把持面18A形成为一体,限位器22为与把持面18A相同的材料,为软质树脂制。在引导孔20内设置有作为移动体以及操作体的大致柱状的按钮24(参照图2的(A)),按钮24被引导孔20引导,能够沿左右方向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挡装置,其中,/n所述换挡装置具备:/n换挡体,移动该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n移动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换挡体;/n抵接部,设置于所述换挡体以及所述移动体中的一方;以及/n突出部,设置于所述换挡体以及所述移动体中的另一方,并且在多个突部间设置有槽部,所述抵接部与多个所述突部抵接,从而所述移动体的移动停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4 JP 2018-1385551.一种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
换挡体,移动该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
移动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换挡体;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换挡体以及所述移动体中的一方;以及
突出部,设置于所述换挡体以及所述移动体中的另一方,并且在多个突部间设置有槽部,所述抵接部与多个所述突部抵接,从而所述移动体的移动停止。


2.一种换挡装置,其中,
所述换挡装置具备:
换挡体,移动该换挡体来变更换挡位置;
移动体,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换挡体;
抵接部,设置于所述换挡体以及所述移动体中的一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影山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