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4470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包括点火控制电路、升压线圈B1、熄火电路和熄火线F1,点火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并联连接,还包括保护电路和分流充电电路,熄火电路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并联连接,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分流充电电路、保护电路和熄火线F1依次串联相接并在当熄火线F1接地时能够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其中保护电路的触发端与熄火线F1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避免了熄火线与直流电源正端误连接造成的影响,并且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A power isolated igni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点火器,具体涉及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
技术介绍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体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使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器。熄火线用于实现发动机熄火,是点火器的重要部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电动机结构复杂,误将点火器熄火线与直流电源正端连接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初级线圈的内阻较小且一端接地,当点火器的熄火线与直流电源正端连接时,直流电源正端通过初级线圈与地连接,造成短路,烧毁升压线圈;由于熄火线误接直流电源正端会对升压线圈造成短路,熄火线通常使用单独排线方式,即将熄火线单独接入熄火开关,但是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在熄火线端增加了保护电路和分流充电电路,避免熄火线误接直流电源正端时损坏点火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包括点火控制电路、升压线圈B1、熄火电路和熄火线F1;点火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并联连接;还包括保护电路和分流充电电路;熄火电路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并联连接;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分流充电电路、保护电路和熄火线F1依次串联相接并在当熄火线F1接地时能够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其中保护电路的触发端与熄火线F1相连,用于防止熄火线F1误接直流电源正端并烧毁升压线圈B1;分流充电电路还用于当熄火线F1接地时进行充电储能,且充电过程中能够控制熄火电路导通工作以钳位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两端的电压并完成熄火动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增加了保护电路和分流充电电路,当熄火线F1误接直流电源正端时,避免了直流电源通过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与地短路造成升压线圈B1烧毁;本技术能够支持或实现熄火线和直流电源线共用的排线方式,即熄火线和调压器正极电源线共用一根线并接入熄火开关,旋转熄火开关使熄火线F1接地时,电动机熄火,调压器熄火,既能进一步保证发动机安全,又能简化工艺、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点火器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点火器的电路原理图,点火器包括升压线圈、点火控制电路、保护电路和熄火线H1。当熄火线H1误接入直流电源正端时,熄火线H1、二极管D1、电阻R5、电阻R6、电阻R8、二极管D4和初级线圈L2形成电流回路,当误接入的直流电源电压足够大时,产生的电流将烧毁初级线圈L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如图2所示,包括点火控制电路、升压线圈B1、熄火电路、熄火线F1、保护电路和分流充电电路。保护电路和分流充电电路可作为电源隔离电路,包含三极管D3、二极管D2、二极管D5、电阻R12、电阻R13、NPN型三极管T6和电解电容C4;NPN型三极管T6的集电极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连接,NPN型三极管T6的基极与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NPN型三极管T6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正极连接。电阻R12并联连接NPN型三极管T6的集电极和基极,二极管D5的阳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接地。电阻R13的一端与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正极连接,电容C4的阴极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与熄火线F1连接,由于二极管D3具有单向导通特性,可隔离从熄火线F1接入的直流电源,当二极管D3被损坏时,电容C4也能起到隔离直流电源的作用。分流充电电路通过充电支路与熄火电路连接,以当充电支路在充电过程的同时控制熄火电路工作;熄火电路包括二极管D1和可控硅D4;所述分流充电电路通过电阻R11与可控硅D4的门极连接,所述可控硅D4的阳极接地,可控硅D4的阴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连接,电容C3并联可控硅D4的阴极和门极。发动机转动过程中,产生交流信号,升压线圈B1将能量以磁场形式储存起来,当熄火线F1接地时,升压线圈B1放电,初级线圈L2、电阻R12、NPN型三极管T6、电容C4、二极管D3、熄火线F1和地形成回路,电容C4充电,可控硅D4的门极为高电压,可控硅D4导通,钳位初级线圈L2,次级线圈L1的两端不能产生高压,火花塞不能点火,发动机熄火。二极管D5为稳压二极管,用于稳定NPN型三极管T6的基极电压,防止NPN型三极管T6的发射极电压大于基极电压导致NPN型三极管T6不导通。电容C4为电解电容,当升压线圈B1放电时,能够储存大量的能量。当熄火线F1接地、电容C4储存能量时,电阻R13可作为分压电阻,防止可控硅D4门极和阳极间电压过高,损坏可控硅D4。点火控制电路包括反馈放大器电路、第一共射放大器电路、第二共射放大器电路、第三共射放大器电路和射极跟随器电路并依次级联,其中,点火控制电路通过反馈放大器电路对输入信号进行调相,反馈放大器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T1、电容C1、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与电阻R9并联连接作为反馈电阻,并且整体并联连接NPN型三极管T1的基极与发射极,NPN型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电容C1与电阻R8连接。第一共射放大器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T2、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和电阻R2为分压电阻,用于调节NPN型三极管T2的基极电压,NPN型三极管T2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共射放大器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T3、电阻R3和电阻R4,电阻R3和电阻R4并联连接,NPN型三极管T3的基极通过电阻R3接地,NPN型三极管T3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共射放大器电路包括PNP型三极管T4、电阻R6和电阻R7,电阻R6和电阻R7为分压电阻,用于调节PNP型三极管T4的基极电压,且PNP型三极管T4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T3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共射放大器电路、第二共射放大器电路和第三共射放大器电路实现了电压和电流的放大。射极跟随器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T5,NPN型三极管T5的基极与PNP型三极管T4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T5的发射极与NPN型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当第一共射放大器电路、第二共射放大器电路、第三共射放大器电路和射极跟随器饱和导通时,电流从初级线圈L2通过,升压线圈B1将能量以磁场形式储存起来,当第一共射放大器电路、第二共射放大器电路、第三共射放大器电路和射极跟随器由饱和导通变为截止状态时,次级线圈L1两端高电压并送至火花塞实现点火。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包括点火控制电路、升压线圈B1、熄火电路和熄火线F1;所述点火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并联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电路和分流充电电路;所述熄火电路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并联连接;所述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分流充电电路、保护电路和熄火线F1依次串联相接并在当熄火线F1接地时能够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其中保护电路的触发端与熄火线F1相连,用于防止熄火线F1误接直流电源正端并烧毁升压线圈B1;所述分流充电电路还用于当熄火线F1接地时进行充电储能,且充电过程中能够控制熄火电路导通工作以钳位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两端的电压并完成熄火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包括点火控制电路、升压线圈B1、熄火电路和熄火线F1;所述点火控制电路的输出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并联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电路和分流充电电路;所述熄火电路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并联连接;所述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分流充电电路、保护电路和熄火线F1依次串联相接并在当熄火线F1接地时能够形成一个电流回路,其中保护电路的触发端与熄火线F1相连,用于防止熄火线F1误接直流电源正端并烧毁升压线圈B1;所述分流充电电路还用于当熄火线F1接地时进行充电储能,且充电过程中能够控制熄火电路导通工作以钳位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两端的电压并完成熄火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含二极管D3,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与分流充电电路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与熄火线F1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源隔离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充电电路包括充电支路,所述充电支路包含电阻R12、NPN型三极管T6和电容C4;所述电阻R12并联连接NPN型三极管T6的集电极和基极,NPN型三极管T6的集电极与升压线圈B1的初级线圈L2连接,NPN型三极管T6的发射极与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洪兵蒋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