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司机室侧面耐碰撞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车体静强度试验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司机室侧面耐碰撞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机车/动力车的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为保护乘务人员的安全,中国铁路总公司特颁发了TJ/JW102-2017《交流传动机车司机室防撞性暂行技术规范》,对交流传动机车(含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司机室的结构强度、碰撞吸能要求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其中包括轨距为1435mm的交流传动机车(以下简称机车)、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以下简称动力车)司机室侧面耐碰撞试验的要求,即侧墙防撞结构能承受300kN载荷。而目前国内已建的机车/动力车车体静强度试验台结构主要分为地面基础承载结构和地上圈梁式承载结构,地上圈梁式承载结构把加载装置和支反装置合成一个圈梁,这两种结构主要的功能都是在于满足纵向加载能力,主结构的设计上未考虑到模拟侧墙防撞加载即横向加载能力,因此需要对地面或主结构进行施工改造以便扩展试验台能够实现模拟横向加载能力。设计模拟横向加载能力试验台存在如下设计难点:1)若对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司机室侧面耐碰撞试验装置,包括加载装置、支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连接杆(1);/n所述加载装置位于司机室一侧的侧墙外部,所述支反装置位于司机室另一侧的侧墙外部,所述横向连接杆(1)有一根或多根,并穿过司机室顶部以上的空间、司机室门、司机室窗和/或司机室底部以下的空间将所述加载装置和支反装置连接起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司机室侧面耐碰撞试验装置,包括加载装置、支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连接杆(1);
所述加载装置位于司机室一侧的侧墙外部,所述支反装置位于司机室另一侧的侧墙外部,所述横向连接杆(1)有一根或多根,并穿过司机室顶部以上的空间、司机室门、司机室窗和/或司机室底部以下的空间将所述加载装置和支反装置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侧面耐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和/或支反装置是由两根立柱(2)和纵向连接杆(3)搭建起来的框架结构,所述两根立柱(2)底部固定在地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侧面耐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还包括加载液压缸装置(4)、传力装置(5),所述传力装置(5)与司机室一侧的耐碰撞区域贴合,并通过固定带悬挂在上方的所述横向连接杆(1)上,所述加载液压缸装置(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加载装置的立柱(2)上,另一端与传力装置(5)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司机室侧面耐碰撞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反装置还包括可调支撑(6)、传力装置(5),所述传力装置(5)与司机室另一侧的耐碰撞区域贴合,并通过固定带悬挂在上方的所述横向连接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平,李继贤,刘海涛,陈晓,雷新红,柳周,孙铁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