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壳片及具有该涨壳片的锚杆涨壳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374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5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涨壳片及具有该涨壳片的锚杆涨壳头,该涨壳片包括:涨片件、扩胀件及若干弹性元件,所述扩胀件连接于所述涨片件的端部,并可相对于所述涨片件转动;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涨片件朝向所述扩胀件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扩胀件,用于推动所述扩胀件朝向锚孔壁转动,并使所述扩胀件远离所述涨片件的一端抵紧锚孔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涨片件的端部装设可转动的扩胀件及弹性元件,进而在涨壳内楔朝向锚孔开口方向移动时,弹性元件推动扩胀件朝向锚孔壁转动并使扩胀件的端部抵紧锚孔壁,以防止涨壳内楔带动涨片件同向移动,可有效提高其锚固性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Shell expanding piece and bolt shell expanding head with the shell expanding 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涨壳片及具有该涨壳片的锚杆涨壳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锚固支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涨壳片及具有该涨壳片的锚杆涨壳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支护设备包括锚杆,锚杆的端部安装有涨壳头,该涨壳头一般包括涨壳片及涨壳内楔。在锚固过程中,需将锚杆安装有涨壳头的一端伸入锚孔,然后用户拉动锚杆朝向锚孔开口方向移动以使涨壳片涨开,进而涨壳头可抵紧锚孔壁。但是,在锚杆带动涨壳内楔朝向锚孔开口方向移动时,涨壳片容易与涨壳内楔同时朝向锚孔开口方向移动,造成其锚固性能较差,严重的会导致装设有涨壳头的锚杆不能起到锚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新型的涨壳片,该涨壳片能够在涨壳内楔朝向锚孔开口移动时始终抵紧锚孔壁,以避免涨壳片随涨壳内楔同向移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涨壳片,包括涨片件、扩胀件及若干弹性元件,所述扩胀件连接于所述涨片件的端部,并可相对于所述涨片件转动;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涨片件朝向所述扩胀件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扩胀件,用于推动所述扩胀件朝向锚孔壁转动,并使所述扩胀件远离所述涨片件的一端抵紧锚孔壁。进一步地,所述扩胀件与所述涨片件之间通过销轴相连接,且所述扩胀件可相对于所述销轴进行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涨片件朝向所述扩胀件的端部两侧均形成有缺口,所述扩胀件朝向所述涨片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一凹口的端部形状与所述缺口相适配;所述销轴可转动式穿设于所述涨片件,且所述销轴的两端部分别伸出至各所述缺口,并使所述销轴的两端部一一对应穿设于所述第一凹口的两端部。进一步地,所述涨片件朝向所述扩胀件的端部形成有凸起,所述扩胀件朝向所述涨片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凹口,且所述凸起伸入至所述第二凹口内。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涨片件朝向所述扩胀件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扩胀件。进一步地,所述涨片件背向所述弹性元件的一侧形成有若干个涨齿,所述涨齿的齿口朝向所述扩胀件。一种锚杆涨壳头,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涨壳片。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涨壳片及具有该涨壳片的锚杆涨壳头,是通过在涨片件的端部装设可转动的扩胀件及弹性元件,进而在涨壳内楔朝向锚孔开口方向移动时,弹性元件推动扩胀件朝向锚孔壁转动并使扩胀件的端部抵紧锚孔壁,以防止涨壳内楔带动涨片件同向移动,可有效提高其锚固性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含涨壳片的锚杆涨壳头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锚杆涨壳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所示锚杆涨壳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锚杆涨壳头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A区域示意图。100、锚杆涨壳头;10、涨壳内楔;11、纵向开口;12、第一斜面;13、窄端;14、宽端;15、安装孔;16、中空杆件;20、涨壳片;21、涨片件;211、卡接部;212、第二斜面;213、缺口;214、凸起;215、涨齿;22、扩胀件;221、第一凹口;222、第二凹口;23、弹性元件或弹簧;24、销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锚杆涨壳头100,该锚杆涨壳头100能够与锚孔(图未示)壁相抵接配合,具有较好的抗拉拔能力,且具有较好的锚固性能。该锚杆涨壳头100包括:涨壳内楔10及至少三个涨壳片20,各个涨壳片20周向装设在涨壳内楔10的外侧面,各个涨壳片20相互间隔设置,并且涨壳片20可相对于涨壳内楔10纵向滑动。可以理解的,技术人员将锚杆涨壳头100送至锚孔内后,可拉动涨壳内楔10朝向锚孔开口的方向移动,即:涨壳内楔10沿其纵向方向移动以使位于涨壳内楔10外侧的涨壳片20涨开,进而令涨壳片20抵紧锚孔壁,达到锚固效果;另外,在涨壳内楔10外侧面沿周向分布有至少三个涨壳片20,能够有效增加锚杆涨壳头100涨开时与锚孔壁的抵接面积,进一步的提高了锚杆涨壳头100的锚固性能。其中,涨壳内楔10呈锥形设置;另外,在使用锚杆涨壳头100进行锚固时,该涨壳内楔10的窄端13背离锚孔底部,该涨壳内楔10的宽端14朝向锚孔底部。其中,该涨壳片20包括:涨片件21、扩胀件22及若干弹性元件23,涨片件21与扩胀件22相连接,该扩胀件22可相对于涨片件21转动,即该扩胀件22以与涨片件21相连接的一端为轴进行转动;弹性元件23的一端与涨片件21朝向扩胀件22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与扩胀件22相连接,并且该弹性元件23位于扩胀件22朝向涨壳内楔10的一侧,弹性元件23用于推动扩胀件22朝向锚孔壁转动,以使扩胀件22远离涨片件21的一端抵紧锚孔壁。可以理解的,锚杆涨壳头100被送至锚孔内的过程中,锚孔壁抵压扩胀件22以使弹性元件2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锚杆涨壳头100被送至锚孔内后,弹性元件23将由压缩状态回复为松弛状态,并推动扩胀件22朝向锚孔壁转动,以使扩胀件22远离涨片件21的一端与锚孔壁相抵接;当拉动涨壳内楔10朝向锚孔开口方向进行纵向移动时,涨壳内楔10的宽端14逐渐移动至扩胀件22处,以使各个涨片件21涨开并抵紧锚孔壁,即在涨片件21与锚孔壁之间形成了锚固力。可以理解的,在涨片件21涨开的过程中,扩胀件22远离涨片件21的一端始终抵紧锚孔壁,另一端抵接在涨片件21上,从而能够防止在涨壳内楔10朝向锚孔开孔方向移动时出现涨壳内楔10带动涨片件21同向移动的现象,进而避免出现锚杆涨壳头100不能起到锚固效果的问题。请一并参阅图2,该涨片件21朝向涨壳内楔10的一侧形成有卡接部211,并且该卡接部211呈T型设置;涨壳内楔10朝向涨片件21的一侧开设有纵向开口11,该纵向开口11沿涨壳内楔10的纵向设置,即:在涨壳内楔10的外侧面开设有与涨片件21数量相同的纵向开口11,并且其纵向开口11的长度方向与涨壳内楔10的长度方向相同。卡接部211卡接在该纵向开口11上,即:卡接部211远离涨片件21的一端穿过纵向开口11并与涨壳内楔10的内侧面相抵接,从而涨片件21通过卡接部211与纵向开口11的卡接配合作用,以使涨片件21限位在涨壳内楔10上。另外,该涨片件21可沿该纵向开口11的长度方向上进行移动。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在涨壳内楔10的外侧面形成有第一斜面12,该第一斜面12的数量与涨片件21的数量相同;涨片件21朝向第一斜面12的一侧形成有第二斜面212,第二斜面212与第一斜面12相滑动配合,即:在涨壳内楔10的宽端14逐渐移动至扩胀件22的过程中,第一斜面12与第二斜面212相贴合并逐渐朝向锚孔开口方向移动,同时,第一斜面12逐渐远离第二斜面212背向扩胀件22的一端。另外,该纵向开口11开设在第一斜面12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涨壳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涨片件(21)、扩胀件(22)及若干弹性元件(23),所述扩胀件(22)连接于所述涨片件(21)的端部,并可相对于所述涨片件(21)转动;所述弹性元件(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涨片件(21)朝向所述扩胀件(22)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扩胀件(22),用于推动所述扩胀件(22)朝向锚孔壁转动,并使所述扩胀件(22)远离涨片件(21)的一端抵紧锚孔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涨壳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涨片件(21)、扩胀件(22)及若干弹性元件(23),所述扩胀件(22)连接于所述涨片件(21)的端部,并可相对于所述涨片件(21)转动;所述弹性元件(2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涨片件(21)朝向所述扩胀件(22)的端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扩胀件(22),用于推动所述扩胀件(22)朝向锚孔壁转动,并使所述扩胀件(22)远离涨片件(21)的一端抵紧锚孔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扩胀件(22)与所述涨片件(21)之间通过销轴(24)相连接,且所述扩胀件(22)可相对于所述销轴(24)进行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涨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片件(21)朝向所述扩胀件(22)的端部两侧均形成有缺口(213),所述扩胀件(22)朝向所述涨片件(2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口(221),所述第一凹口(221)的端部形状与所述缺口(213)相适配;所述销轴(24)可转动式穿设于所述涨片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聚能岩土锚固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