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469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9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包括:多个涨壳片,各所述涨壳片依次排布且环绕设置;顶块,所述顶块抵接设置于所述涨壳片的下侧,且所述顶块下侧面设有凹槽;螺杆,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杆部穿过所述凹槽,并延伸至所述涨壳片之间;其中,转动所述螺杆,所述第二杆部上移并顶破所述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转动螺杆,第二杆部上移并顶破凹槽,涨壳片扩胀,螺杆伸长,实现对锚杆的预应力施加。施加。施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锚固支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

技术介绍

[0002]在地下工程、矿上巷道、铁路隧道、边坡防护和军工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地层变形、坍塌、失稳,需要对地层进行加固,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在地层中埋设含涨壳头的锚杆。但是现有的锚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所述预应力涨壳锚杆具有结构简单等特点,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包括:多个涨壳片,各所述涨壳片依次排布且环绕设置;顶块,所述顶块抵接设置于所述涨壳片的下侧,且所述顶块下侧面设有凹槽;螺杆,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杆部穿过所述凹槽,并延伸至所述涨壳片之间;
[0006]其中,转动所述螺杆,所述第二杆部上移并顶破所述凹槽。
[0007]优选地,所述凹槽内设有供所述第一杆部穿过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0008]优选地,所述涨壳锚杆还包括挤压块,所述挤压块位于所述顶块下侧,且上端插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挤压块与所述第二杆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所述挤压块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杆部穿过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挤压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杆部上。
>[0010]优选地,所述涨壳锚杆还包括涨壳内楔,所述涨壳内楔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涨壳内楔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杆部上,且所述涨壳内楔的下端位于各所述涨壳片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涨壳片的内侧面包括内环面和内锥面,所述内锥面位于所述内环面上侧,所述涨壳内楔的外侧面为外锥面,所述内锥面与所述外锥面抵接设置。
[0012]优选地,各所述涨壳片的外侧面上均设有弧形的安装槽,各所述安装槽依次首尾连接;所述涨壳锚杆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抱箍,所述抱箍上设有缺口,所述抱箍设置于各所述安装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螺杆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杆部连接设置的第三杆,所述第三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杆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杆的直径。
[0014]优选地,所述涨壳锚杆还包括垫板和驱动螺母,所述垫板套设于所述第三杆上,并与所述第二杆部抵接;所述驱动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杆上,并与所述垫板抵接。
[0015]优选地,各所述涨壳片外侧面均设有连续间隔设置的锯齿。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通过将涨壳片依次排布且环绕设置,顶块设置于涨壳片下侧,且其上侧面与涨壳片的下端抵接,且顶块的下侧面设有凹槽,挤压块的上端插设于凹槽中。螺杆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第一杆部上设有螺纹,并依次穿过挤压块、顶块和涨壳片。转动螺杆,第二杆部带动挤压块上移并顶破凹槽,伸入各涨壳片之间,即可拉伸锚杆,并对锚杆施加预应力。所述预应力涨壳锚杆结构简单,施工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涨壳锚杆的装配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涨壳锚杆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杆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涨壳内楔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涨壳片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块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压块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涨壳锚杆的施工状态图。
[0026]1、涨壳片;11、内环面;12、内锥面;13、安装槽;2、顶块;21、凹槽;22、第二通孔;3、挤压块;31、第一通孔;4、螺杆;41、第一杆部;42、第二杆部;43、第三杆;5、涨壳内楔;51、外锥面;6、紧固件;7、垫板;8、驱动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002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包括:多个涨壳片1、顶块2和螺杆4。各所述涨壳片1依次排布且环绕设置;所述顶块2抵接设置于所述涨壳片1的下侧,且所述顶块2下侧面设有凹槽21;螺杆4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杆部41和第二杆部42,所述第一杆部41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杆部41穿过所述凹槽,并延伸至所述涨壳片1之间;
[0029]其中,转动所述螺杆4,所述第二杆部42上移并顶破所述凹槽21。
[0030]请参阅图3

7,所述螺杆4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杆部41、第二杆部42和第三杆43。所述第二杆部42的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杆部41和所述第三杆43固定连接,优选为一体成型。即所述第二杆部42位于所述第一杆部41和所述第三杆4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杆部41和所述第三杆43上均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杆部4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41和所述第三杆43的直径。
[0031]在优选地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所述挤压块3。所述顶块2下侧面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底面上可以设有第二通孔22,且所述第二通孔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41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二杆部42的直径。所述第一杆部4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22,所述第二杆部42
直接位于所述凹槽21下侧,随着转动所述螺杆4,所述第二杆部42与所述凹槽21的底面抵接,并顶破所述凹槽21,以使所述第二杆部42延伸至各所述涨壳片1之间,即可拉伸所述螺杆4,实现对锚杆的预应力施加。
[0032]在优选地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所述挤压块3。所述挤压块3上设有第一通孔31,所述第一通孔31沿所述螺杆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第一通孔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杆部4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杆部42的直径。也就是说,当所述第一杆部4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时,所述第二杆部42的上端即与所述挤压块3的下侧面抵接,使得所述第二杆部42能带动所述挤压块3上移。
[0033]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部41和所述第二杆部42之间也可设有台阶或凸出部,所述台阶或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挤压块3的下侧面抵接。
[0034]更为优选地,所述挤压块3可以与所述螺杆4一体成型或者分体成型。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31内没有设有内螺纹,即所述挤压块3套设于所述第一杆部41上。
[0035]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31也可设有内螺纹,即所述挤压块3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杆部41上。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涨壳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涨壳片(1),各所述涨壳片(1)依次排布且环绕设置;顶块(2),所述顶块(2)抵接设置于所述涨壳片(1)的下侧,且所述顶块(2)下侧面设有凹槽(21);螺杆(4),包括连接设置的第一杆部(41)和第二杆部(42),所述第一杆部(41)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杆部(41)穿过所述凹槽(21),并延伸至所述涨壳片(1)之间;所述螺杆(4)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杆部(42)连接设置的第三杆(43),所述第三杆(43)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杆部(4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杆(43)的直径;所述涨壳锚杆还包括垫板(7)和驱动螺母(8),所述垫板(7)套设于所述第三杆(43)上,并与所述第二杆部(42)抵接;所述驱动螺母(8)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杆(43)上,并与所述垫板(7)抵接;其中,转动所述螺杆(4),所述第二杆部(42)上移并顶破所述凹槽(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涨壳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内设有供所述第一杆部(41)穿过的第二通孔(22);且所述第二杆部(4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22)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涨壳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壳锚杆还包括挤压块(3),所述挤压块(3)位于所述顶块(2)下侧,且上端插设于所述凹槽(21)内,所述挤压块(3)与所述第二杆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士亮张雁罗志文沈陈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聚能岩土锚固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