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27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浆锚杆,包括: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用于注入浆液;筋体组件,所述筋体组件内部形成贯穿空腔,所述注浆组件设置于所述贯穿空腔内;及,若干囊袋,各个所述囊袋均套设于所述筋体组件的周向外侧,且各个所述囊袋沿所述注浆组件的长度方向相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囊袋内形成第一锚固段,并使得相邻所述囊袋之间形成第二锚固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灌浆锚杆具有较好的锚固性能,且结构简单,易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灌浆锚杆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灌浆锚杆。
技术介绍
锚杆是岩土体加固的杆件体系结构,通过锚杆杆体的纵向拉力作用,克服岩土体抗拉能力远远低于抗压能力的缺点,增加了岩土体的粘聚性。目前,锚杆已在边坡、基坑、矿井、隧道、地下工程、坝体及抗倾、抗浮结构等工程建设中获得广泛应用。现有的锚杆是在岩土层钻孔后,将锚孔的杆体插入孔中,再将浆液灌注至孔中并且固化形成锚固段,以利用锚固段对岩土层进行加固。然而,在对淤泥质土、淤泥土等松软地层进行锚固施工时,采用传统锚杆进行锚固的过程中常存在锚固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灌浆锚杆,该灌浆锚杆具有更好的锚固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浆锚杆,包括: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用于注入浆液;筋体组件,所述筋体组件内部形成贯穿空腔,所述注浆组件设置于所述贯穿空腔内;及,若干囊袋,各个所述囊袋均套设于所述筋体组件的周向外侧,且各个所述囊袋沿所述注浆组件的长度方向相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囊袋内形成第一锚固段,并使得相邻所述囊袋之间形成第二锚固段。优选地,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注浆枪及袖阀管,所述袖阀管装设于所述筋体组件所形成的贯穿空腔内部。优选地,所述注浆组件还包括注浆枪,所述注浆枪穿设于所述袖阀管内,用于注入浆液至所述袖阀管内。优选地,所述袖阀管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出浆孔,各个所述出浆孔相互间隔设置;各个所述出浆孔的外侧均盖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单向阀门能够在浆液的压力作用下自动开启。优选地,所述筋体组件包括多个预应力筋,各个所述预应力筋之间相间隔设置于所述袖阀管的周向外侧。优选地,所述预应力筋的外侧套设有保护套管。优选地,所述灌浆锚杆包括承载板及多个锚固件,所述承载板装设于所述锚固件面向所述锚头件的一侧并与所述锚头件相平行设置;各个所述预应力筋远离所述锚头件的端部均穿出所述承载板,并与各个所述锚固件一一对应连接。优选地,所述单向阀门为弹性套。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灌浆锚杆,是通过在筋体组件的周向外侧设置多个囊袋,并使所述囊袋内形成第一锚固段,并使得相邻所述囊袋之间形成第二锚固段,而且由于受到囊袋的束缚作用,使得所形成第一锚固段更加致密,第一锚固段与锚杆之间的结合力更高,而第二锚固段则向外扩展形成不定形状,使得第二锚固段与周围岩土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结合力更大,因此在第一锚固段和第二锚固段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该灌浆锚杆具有更好的锚固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灌浆锚杆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灌浆锚杆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一种灌浆锚杆的示意图。100、灌浆锚杆;10、锚头件;20、注浆组件;21、注浆枪;22、袖阀管;221、出浆孔;23、单向阀门;30、筋体组件;31、贯穿空腔;32、预应力筋;33、保护套管;40、囊袋;50、第一锚固段;60、第二锚固段;70、承载板;80、锚固件;90、承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灌浆锚杆100,该灌浆锚杆100适用于软土及松散岩土等恶劣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好的抗拉拔性能。该灌浆锚杆100包括:锚头件10、注浆组件20、筋体组件30以及若干个囊袋40。具体的:锚头件10用于夹紧筋体组件30位于锚孔(图未示)外部的一端,即:该锚孔是指由外部设备所打的孔;筋体组件30内部形成有贯穿空腔31,注浆组件20设置在该贯穿空腔31内;各个囊袋40均套设在筋体组件30的周向外侧,各个囊袋40沿注浆组件20的长度方向相间隔设置,以在注浆组件20的周向外侧沿长度方向相交替形成了若干个第一锚固段50及若干个第二锚固段60。可以理解的,该灌浆锚杆100的工作过程为:工作人员将注浆组件20及筋体组件30的同侧端部伸入至锚孔内;注浆组件20将浆液注入至贯穿空腔31处,贯穿空腔31处的浆液将会流动至第一锚固段50及第二锚固段60处。由于受到囊袋40的束缚作用,使得所形成的第一锚固段50更加致密,第一锚固段50与筋体组件30之间的结合力更高,而第二锚固段60则向外扩展形成不定形状,使得第二锚固段60与周围岩土层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结合力更大,因此在第一锚固段50和第二锚固段60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该灌浆锚杆100具有更好的锚固效果。其中,该注浆组件20包括:袖阀管22,袖阀管22装设在筋体组件30所形成的贯穿空腔31的内部,且袖阀管22与筋体组件30之间留置有供浆液流动的空间。另外,该注浆组件20还包括用于注入浆液至袖阀管22内的注浆枪21,该注浆枪21穿设于袖阀管22内,其也能够由袖阀管22内取出。其中,在袖阀管22上开设有多个出浆孔221,该出浆孔221沿袖阀管22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另外,在各个出浆孔221的外侧盖设有单向阀门23,该单向阀门23能够在浆液的压力作用下自动开启,即:该单向阀门23仅在袖阀管22内侧的压力大于袖阀管22外侧环境中的压力时自动开启,能够避免位于袖阀管22外侧的浆液倒灌进入袖阀管22内。袖阀管22至少通过一组出浆孔221与囊袋40相连通,以使浆液经过出浆孔221直接注入至囊袋40内或外侧土体内,从而形成第一锚固段50及第二锚固段60。可以理解的,如图1所示,注浆枪21穿设在袖阀管22内,注浆枪21上方的端部位于袖阀管22的外部,注浆枪21下方的端部伸入至袖阀管22内部,以使注浆枪21注入的浆液由袖阀管22上的单向阀门23向囊袋40或外侧土体内扩散。另外,该单向阀门23优选为弹性套,当袖阀管22内部注入浆液时,出浆孔221处的压力将会增大;进而,在出浆孔221处的压力增大的基础上,弹性套与出浆孔221之间形成间隙,浆液自该间隙流出,当袖阀管22外侧的压力大于袖阀管22内侧的压力时,弹性套自动关闭,从而避免袖阀管22外侧的浆液倒灌进入袖阀管22内。其中,该筋体组件30包括多个预应力筋32,各个预应力筋32沿袖阀管22的周向外侧进行分布设置,并且各个预应力筋32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即:贯穿空腔31是由位于袖阀管22周向外侧的各个预应力筋32相互围设而成。另外,该灌浆锚杆100还包括有承压板90,承压板90通过筋体组件30安装在承载基体(图未标)上,锚头件10装设于该承压板90背向承载基体的一侧,能够避免锚头件10直接与承载基体相接触。可以理解的,当工作人员将注浆枪21由锚孔内取出之后,可将承压板90安装在各个预应力筋32位于锚孔外部的一端,并使各个预应力筋32的端部穿出承压板90,进而,工作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浆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注浆组件(20),所述注浆组件(20)用于注入浆液;/n筋体组件(30),所述筋体组件(30)内部形成贯穿空腔(31),所述注浆组件(20)设置于所述贯穿空腔(31)内;及,/n若干囊袋(40),各个所述囊袋(40)均套设于所述筋体组件(30)的周向外侧,且各个所述囊袋(40)沿所述注浆组件(20)的长度方向相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囊袋(40)内形成第一锚固段(50),并使得相邻所述囊袋(40)之间形成第二锚固段(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浆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浆组件(20),所述注浆组件(20)用于注入浆液;
筋体组件(30),所述筋体组件(30)内部形成贯穿空腔(31),所述注浆组件(20)设置于所述贯穿空腔(31)内;及,
若干囊袋(40),各个所述囊袋(40)均套设于所述筋体组件(30)的周向外侧,且各个所述囊袋(40)沿所述注浆组件(20)的长度方向相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囊袋(40)内形成第一锚固段(50),并使得相邻所述囊袋(40)之间形成第二锚固段(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组件(20)包括袖阀管(22),所述袖阀管(22)装设于所述筋体组件(30)所形成的贯穿空腔(31)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浆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组件(20)还包括:注浆枪(21),所述注浆枪(21)穿设于所述袖阀管(22)内,用于注入浆液至所述袖阀管(22)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浆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袖阀管(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士亮程良奎王哲崔涵晟白光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聚能岩土锚固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