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0498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2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板桩码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该结构包括密排灌注桩前墙、锚锭墙、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拉杆,在临近前墙墙身后方采用高压旋喷形成相互交错的防渗桩;所述的复合地基是在密排灌注桩前墙和锚锭墙之间,采用水泥搅拌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密排灌注桩前墙和高压旋喷桩组合,既解决了地下连续墙墙身在特殊地基的不适宜性,又解决了前墙墙身的防渗难题,同时前墙和锚锭墙之间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应用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了作用于前墙的侧向土压力,不受风浪影响,不占用港池面积,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造价省等优点。

Single pile sheet pile wharf structure of closely spaced cast-in-place pile under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heet pile wharf, in particular to the dense row of single anchor sheet pile wharf structure pile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treatment, the structure includes a dense row of pile wall, anchor wall, 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bar, near the front wall of rear wall with high pressure jet formation impervious staggered; composite foundation is described in the dense row of piles between the front wall and anchor wall with cement mixing pile in soft soil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dense pile front wall and high pressure jet grouting pile combination,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in special foundation is not suitable, but also solve the problem of seepage front wall wall, lateral earth pressure and between the front wall and the anchor wall application of cement mixin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increases th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reduces the effect on the front wall, not by waves, does not occupy the harbor area, high construction speed,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cost advantage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
本技术涉及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属于板桩码头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30年来,沿江沿海水运工程的快速发展,致使沿江沿海未开发的优质岸线资源存量相对紧张,港口拓展空间有限,留下了以软土地基为主的岸线资源,这些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建港技术要求较高,作为国内普遍采用的三大码头结构型式,在该软土地基上应用有其各自特点:重力式码头结构:需通过软土置换或常采用山场碎石土换填软土地基(或采取直接抛填、爆破挤淤法),施工机械设备简单、施工管理方便,但这种方法在目前对山体及其植被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在山石供给剧减、价格上涨的环境下,已不能满足现有构筑物基础建设的经济需求;高桩码头:需通过加大桩基的埋深满足结构的变形和稳定,且需通过引桥和承台连接,在挖入式港池区域中会占用不少港池面积,且施工进度受大汛、水位等影响,耐久性不如其它两种码头结构型式;板桩码头结构:结构简单,利用墙身能够抵挡侧向土压力使结构达到平衡,结合现如今成熟的软土加固技术,该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可得到较大提高。因此,作为选择解决地质条件复杂下港口优良地质岸线资源不足的码头结构型式,板桩码头成为了工程设计的优选方案,国内外遮帘式地下连续墙板桩码头、卸荷式地下连续墙板桩码头在砂性土为主的沿海区域均有所应用,并有相应的理论可以借鉴,在软土这种不良地基上,传统结构是否适合该区域的应用,无相关文献可寻,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软土地基处理下的新型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以解决软土地基上建设大型板桩码头应用技术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是克服以上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就地水泥搅拌桩加固、陆地施工、工期短、不占用港池、污染小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包括密排灌注桩前墙、锚锭墙、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拉杆,其特征在于:若干高压旋喷桩设置于密排灌注桩前墙墙身后方,通过高压旋喷形成相互交错布置的若干高压旋喷桩构成的防渗墙,复合地基由若干水泥搅拌桩构成,复合地基位于防渗墙和锚锭墙之间,密排灌注桩前墙与锚锭墙之间通过拉杆相连,复合地基低于拉杆。密排灌注桩前墙由灌注桩群和胸墙组成,灌注桩群中的若干灌注桩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灌注桩群桩顶制作胸墙,灌注桩群和胸墙固结成一体。防渗墙的高度根据密排灌注桩前墙后方土质情况计算确定。对密排灌注桩前墙和锚锭墙之间的复合地基,采用若干水泥搅拌桩按照格栅状、块体状、壁状的任一结构形式进行布置,水泥搅拌桩之间的间距和桩身的高度根据土质情况计算确定。所述的拉杆通过张紧器进行张紧。在锚锭墙与密排灌注桩前墙之间,且在拉杆以上,根据回填土的物理力学差异,在临近锚锭墙的位置可设置码砌块石,增强锚锭墙的稳定性。密排灌注桩前墙与锚锭墙之间,同时位于拉杆以上的空间,采用回填土进行回填。轨道梁设置于密排灌注桩前墙和锚锭墙之间,并通过若干竖直设置的轨道基桩进行承载,若干轨道基桩组成轨道基桩群,并穿过回填土所在的区域和复合地基。为方便施工,先浇筑的密排灌注桩留有一定的间隙,通过在临近灌注桩桩身后采用高压旋喷形成相互交错的防渗桩(可采用1排、2排或多排),密排灌注桩桩顶与胸墙固结浇筑一体组成前墙,并通过拉杆将前墙胸墙和锚锭墙锚固在一起,在所述的前墙与锚锭墙之间的软土地基,通过水泥搅拌桩加固形成满足承载能力和减少作用于前墙墙身侧向土压力的复合地基,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中水泥的掺入比和软土地基的置换率要根据计算和室内试验确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密排灌注桩前墙和高压旋喷桩组合,解决了地下连续墙墙身在软土地基的不适宜性和前墙墙身的防渗难题,同时前墙和锚锭墙之间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了作用于前墙的侧向土压力,填补了软土地基上建设大型板桩码头应用技术的空白,由于该新型板桩码头结构在陆地施工,不受风浪影响,尤其不占用港池面积,与其他类型码头结构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短,造价省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断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断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桩位示意图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为:1、密排灌注桩前墙2、锚锭墙3高压旋喷防渗桩4、防渗墙5、复合地基6、拉杆7、张紧器8、水泥搅拌桩9、水泥搅拌桩群10、灌注桩11、灌注桩群12、胸墙13、轨道基桩14、轨道基桩群15、橡胶护舷16、码砌块石17、回填土18、轨道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包括:密排灌注桩前墙1、锚锭墙2、拉杆6,密排灌注桩前墙1与锚锭墙2通过拉杆6连接,在密排灌注桩前墙1墙身后方采用高压旋喷形成相互交错的防渗墙4(可采用1排、2排或多排,防渗墙4由若干水泥搅拌桩交错组成)对前墙墙身间的间隙进行防渗处理,所述的拉杆6通过张紧器7进行张紧,待拉杆安装完后,进行回填土17施工。如图2、图3所示:若干灌注桩10间隔设置形成灌注桩群11(即密排灌注桩),灌注桩群11和胸墙12组成密排灌注桩前墙1,通过在形成的灌注桩群11桩顶上制作胸墙12,采用现浇的形式使两者固结成一体。通过在临近灌注桩桩身后采用高压旋喷形成相互交错的防渗墙4(可采用1排、2排或多排)。在锚锭墙2与密排灌注桩前墙1之间,且在拉杆以上,且临近锚锭墙2侧,可采用码砌块石16,进一步增加锚锭墙的水平承载力。胸墙的外端设有橡胶护舷15。如图3所示:所述的复合地基5是采用水泥搅拌桩8采用格栅状进行布置形成一定间隔的水泥搅拌桩群9与原状土形成复合地基5,并与高压旋喷桩相互交错的防渗墙4共同发挥作用,增加了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并减少了作用于前墙的土压力。复合地基5低于拉杆6,待拉杆6安装固定于密排灌注桩前墙1和锚锭墙2之间,用张紧器7进行张拉。拉杆应进行防腐处理。密排灌注桩前墙1与锚锭墙2之间及拉杆6以上的空间,采用回填土17进行回填。轨道梁18设置于密排灌注桩前墙1和锚锭墙2之间,并通过若干竖直设置的轨道基桩13进行承载,若干轨道基桩组成轨道基桩群14,并穿过回填土17所在的区域和复合地基5。图2和图3也为本技术的一个港口码头的实施案例,其中码头采用板桩结构,板桩墙选用Φ1200@1300密排钻孔灌注桩排桩结构,上部结构为现浇胸墙,码头前沿设计泥面底标高为-13.8m,设计水深为11.1m,拉杆采用直径70mm@1500的Q390钢拉杆,锚碇墙前采用码砌块石,锚锭墙与板桩墙间距为33m,通过钢拉杆连接,门机轨道梁均为独立梁,直桩作为门机轨道梁的桩基础,直桩采用HKFZ-X500(300)(AB)桩@3000,前轨距码头前沿的距离为3.5m,轨距为10.5m。本技术通过采用密排灌注桩前墙和高压旋喷桩组合,既解决了地下连续墙墙身在特殊地基(软土地基、含混石的地基)的不适宜性,又解决了前墙墙身的防渗难题,同时前墙和锚锭墙之间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增加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了作用于前墙的侧向土压力,由于该新型板桩码头结构在陆地施工,不受风浪影响,尤其不占用港池面积,与其他类型码头结构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工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

【技术保护点】
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包括密排灌注桩前墙(1)、锚锭墙(2)、高压旋喷桩(3)、复合地基(5)、拉杆(6),其特征在于:若干高压旋喷桩(3)设置于密排灌注桩前墙(1)墙身后方,通过高压旋喷形成相互交错布置的若干高压旋喷桩构成的防渗墙(4),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8)加固软土地基形成复合地基(5),复合地基(5)位于防渗墙(4)后,密排灌注桩前墙(1)与锚锭墙(2)之间通过拉杆(6)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包括密排灌注桩前墙(1)、锚锭墙(2)、高压旋喷桩(3)、复合地基(5)、拉杆(6),其特征在于:若干高压旋喷桩(3)设置于密排灌注桩前墙(1)墙身后方,通过高压旋喷形成相互交错布置的若干高压旋喷桩构成的防渗墙(4),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8)加固软土地基形成复合地基(5),复合地基(5)位于防渗墙(4)后,密排灌注桩前墙(1)与锚锭墙(2)之间通过拉杆(6)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下的密排灌注桩单锚板桩码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密排灌注桩前墙(1)由灌注桩群(11)和胸墙(12)组成,灌注桩群(11)中的若干灌注桩(10)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灌注桩群(11)桩顶制作胸墙(12),灌注桩群(11)和胸墙(12)固结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径王伟霞秦网根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港口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