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扳扣自动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67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扳扣组装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扳扣自动组装机,输送机构具有转动的第一转盘及设置于第一转盘的第一载具,扣体上料机构将扣体自动移送至第一载具,扣头上料机构将扣头自动组装至扣体上料机构处理后的扣体上,扭簧上料机构将扭簧与扣头上料机构处理后的扣体、扣头预装配在一起,铆柱上料机构将铆柱与扭簧上料机构处理后的扣体、扣头、扭簧预装配在一起,铆压机构对铆柱上料机构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以使得铆柱与扣体铆接在一起形成扳扣,下料机构将铆压机构处理后的扳扣从第一载具上移出;实现扳扣的自动化组装生产,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扳扣,提升扳扣的组装效率。

An automatic assembly machine for wre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扳扣自动组装机
本技术涉及扳扣组装
,尤其公开了一种扳扣自动组装机。
技术介绍
扳扣是常用的生活用品之一,例如,钥匙扣、背包扣、宠物绳扣等都需要用到扳扣,扳扣常常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在扳扣的制造过程中,扳扣的多个零部件分开独立制造完成,当制造完成后,再经由作业人员手动组装在一起形成扳扣,扳扣的组装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扳扣自动组装机,实现扳扣各个零部件的自动化组装生产,无需作业人员手动将各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扳扣,提升扳扣的组装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扳扣自动组装机,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输送机构、扣体上料机构、扣头上料机构、扭簧上料机构、铆柱上料机构、铆压机构及下料机构,输送机构具有转动设置的第一转盘及设置于第一转盘的第一载具,扣体上料机构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自动移送至第一载具,扣头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自动移送至扣体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将扣头与扣体预装配在一起,扭簧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扭簧自动移送至扣头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将扣体、扣头与扭簧预装配在一起,铆柱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移送至扭簧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使得铆柱贯穿扣体、扣头及扭簧,铆压机构用于对铆柱上料机构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以使得铆柱与扣体铆接在一起,下料机构用于将铆压机构处理后的扳扣从第一载具上移出。较佳地,所述第一载具具有容置盲槽,容置盲槽自第一载具的上表面凹设而成,容置盲槽用于容设扳扣的扣体,容置盲槽的形状与扣体的形状吻合;沿容置盲槽的第一端至容置盲槽的第二端的方向,容置盲槽的宽度逐渐变大;扣体上料机构用于将扣体自上而下放入容置盲槽内。较佳地,所述第一载具具有与容置盲槽连通的第一凹孔,第一凹孔自容置盲槽的底壁凹设而成,第一凹孔贯穿第一载具,铆柱显露于第一凹孔内;铆压机构具有铆接单元,铆接单元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一铆头及第二铆头、用于驱动第一铆头与第二铆头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铆头经由第一凹孔抵触铆柱的一端,第二铆头用于抵触铆柱的另一端。较佳地,所述第一载具具有与容置盲槽连通的第二凹孔,第二凹孔自容置盲槽的底壁凹设而成,第二凹孔贯穿第一载具,扣体、扣头均显露于第二凹孔内;铆压机构具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用于驱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二驱动件,第一夹块经由第二凹孔抵触扣体的下端及扣头的下端,第二夹块用于抵触扣体的上端及扣头的上端,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用于将扣体与扣头定位在载具上;夹持单元完成扣体与扣头的定位后,铆接单元对铆柱进行铆接处理。较佳地,所述扣体上料机构具有导向柱、活动设置的移载板、用于驱动移载板移动的第三驱动件、活动设置的第一机械臂,导向柱竖直设置,移载板水平移动,移载板设有位于导向柱下方的定位盲槽,扣体套设在导向柱的外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柱落入到定位盲槽内,第三驱动件驱动移载板移动将定位盲槽内的扣体移出,第一机械臂拾取经由移载板移出的定位盲槽内的扣体并将扣体移送至第一载具。较佳地,所述扭簧上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台的固定件,设置于固定件的导料组件、第一移送组件、姿势变换组件、移出组件、第二移送组件及装入组件,外界振动盘输出的扭簧沿导料组件移动,第一移送组件用于将导料组件导引后的扭簧移送至姿势变换组件,姿势变换组件驱动第一移送组件所移送的扭簧转动以变换扭簧的姿势,移出组件用于将姿势变换组件处理后的扭簧送入到第二移送组件,第二移送组件用于将移出组件移送的扭簧移送至扣头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装入组件用于将第二移送组件移送的扭簧预装配入扣体、扣头。较佳地,所述姿势变换组件包括与固定件转动设置的第二转盘、用于驱动第二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二转盘的第二载具,第二载具设有第一卡槽及与第一卡槽连通的让位槽,第一卡槽沿第二转盘的轴向方向贯穿第二转盘,让位槽沿第二转盘的径向方向自第二转盘的外表面凹设而成;第一移送组件将导料组件导引后的扭簧移入第一卡槽内,让位槽用于容设第一移送组件,第一卡槽两侧的侧壁抵触挤压扭簧的两端以使得扭簧发生弹性变形。较佳地,所述第二载具与第二转盘可拆卸连接,第二转盘设有定位槽,第二载具具有突伸入定位槽内的定位部,第二载具具有用于抵触第二转盘的挡板部;第二转盘具有第三凹孔及与第三凹孔连通的第一膨胀间隙,第三凹孔、第一膨胀间隙沿第二转盘的轴向方向贯穿第二转盘,第一膨胀间隙沿第二转盘的径向方向贯穿第二转盘一端的外表面;挡板部具有第四凹孔及与第四凹孔连通的第二膨胀间隙,第四凹孔用于连通第三凹孔,第四凹孔、第二膨胀间隙沿挡板部的厚度方向贯穿挡板部,第二膨胀间隙沿挡板部的长度方向贯穿挡板部一端的外表面,外界的柱销用于装入第三凹孔中及第四凹孔中。较佳地,所述移出组件包括设置于固定件的第四驱动件、与第四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的推板,第四驱动件驱动推板进入让位槽内并将第一卡槽内的扭簧推动至第二移送组件内,推板设有凹槽,凹槽用于容设第一卡槽内的扭簧。较佳地,所述第二移送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于固定件的第二机械臂、设置于第二机械臂末端的移送件,移送件包括限位板、位于限位板同一侧的两个卡板,两个卡板分别具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自两个卡板彼此靠近的一侧凹设而成,移出组件用于将姿势变换组件处理后的扭簧推入两个卡板的第二卡槽内,两个卡板的第二卡槽的底壁用于抵触挤压扭簧的两端使得扭簧发生弹性变形,限位板用于挡止抵触两个卡板的第二卡槽内的扭簧的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扳扣自动组装机的使用过程中,扣体上料机构将扣体自动移送至第一载具,扣头上料机构将扣头自动组装至扣体上料机构处理后的扣体上,扭簧上料机构将扭簧与扣头上料机构处理后的扣体、扣头预装配在一起,铆柱上料机构将铆柱与扭簧上料机构处理后的扣体、扣头、扭簧预装配在一起,铆压机构对铆柱上料机构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以使得铆柱与扣体铆接在一起形成扳扣,下料机构将铆压机构处理后的扳扣从第一载具上移出;实现扳扣的自动化组装生产,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扳扣,提升扳扣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转盘与第一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导向柱与移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扭簧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转盘与第二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移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二移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扳扣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机台2—输送机构3—扣体上料机构4—扣头上料机构5—扭簧上料机构6—铆柱上料机构7—铆压机构8—下料机构9—第一转盘11—第一载具12—容置盲槽13—第一凹孔14—第二凹孔15—导向柱16—移载板17—定位盲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扳扣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输送机构、扣体上料机构、扣头上料机构、扭簧上料机构、铆柱上料机构、铆压机构及下料机构,输送机构具有转动设置的第一转盘及设置于第一转盘的第一载具,扣体上料机构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自动移送至第一载具,扣头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自动移送至扣体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将扣头与扣体预装配在一起,扭簧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扭簧自动移送至扣头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将扣体、扣头与扭簧预装配在一起,铆柱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移送至扭簧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使得铆柱贯穿扣体、扣头及扭簧,铆压机构用于对铆柱上料机构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以使得铆柱与扣体铆接在一起,下料机构用于将铆压机构处理后的扳扣从第一载具上移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扣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设置于机台的输送机构、扣体上料机构、扣头上料机构、扭簧上料机构、铆柱上料机构、铆压机构及下料机构,输送机构具有转动设置的第一转盘及设置于第一转盘的第一载具,扣体上料机构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自动移送至第一载具,扣头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自动移送至扣体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将扣头与扣体预装配在一起,扭簧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扭簧自动移送至扣头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将扣体、扣头与扭簧预装配在一起,铆柱上料机构用于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移送至扭簧上料机构处理后的第一载具并使得铆柱贯穿扣体、扣头及扭簧,铆压机构用于对铆柱上料机构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以使得铆柱与扣体铆接在一起,下料机构用于将铆压机构处理后的扳扣从第一载具上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扣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具具有容置盲槽,容置盲槽自第一载具的上表面凹设而成,容置盲槽用于容设扳扣的扣体,容置盲槽的形状与扣体的形状吻合;沿容置盲槽的第一端至容置盲槽的第二端的方向,容置盲槽的宽度逐渐变大;扣体上料机构用于将扣体自上而下放入容置盲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扣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具具有与容置盲槽连通的第一凹孔,第一凹孔自容置盲槽的底壁凹设而成,第一凹孔贯穿第一载具,铆柱显露于第一凹孔内;铆压机构具有铆接单元,铆接单元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一铆头及第二铆头、用于驱动第一铆头与第二铆头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驱动件,第一铆头经由第一凹孔抵触铆柱的一端,第二铆头用于抵触铆柱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扳扣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具具有与容置盲槽连通的第二凹孔,第二凹孔自容置盲槽的底壁凹设而成,第二凹孔贯穿第一载具,扣体、扣头均显露于第二凹孔内;铆压机构具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用于驱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二驱动件,第一夹块经由第二凹孔抵触扣体的下端及扣头的下端,第二夹块用于抵触扣体的上端及扣头的上端,第一夹块、第二夹块用于将扣体与扣头定位在载具上;夹持单元完成扣体与扣头的定位后,铆接单元对铆柱进行铆接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扣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上料机构具有导向柱、活动设置的移载板、用于驱动移载板移动的第三驱动件、活动设置的第一机械臂,导向柱竖直设置,移载板水平移动,移载板设有位于导向柱下方的定位盲槽,扣体套设在导向柱的外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柱落入到定位盲槽内,第三驱动件驱动移载板移动将定位盲槽内的扣体移出,第一机械臂拾取经由移载板移出的定位盲槽内的扣体并将扣体移送至第一载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运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卓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