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291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3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扳扣装配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输送工序,驱动外界的载具循环移动;扣体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移送至输送工序输送的载具上;扣头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移送至扣体上料工序处理后的载具或/和扣体;弹簧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弹簧移送至扣头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与扣头之间;铆柱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移送至弹簧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并使得铆柱贯穿扣体、扣头及弹簧;铆压工序,对铆柱上料工序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处理,使得铆柱铆接在扣体上;实现扳扣的自动化组装,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扳扣,提升扳扣的组装效率。

An automatic assembling technology of spann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rench assembly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discloses an automatic wrench assembly proces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conveying process, driving the cyclic movement of external loaders; fastening feeding process, transferring the fastener of external wrenches to the conveying loaders in the conveying process; and fastening feeding process, transferring the fastener of external wrenches to the loaders after the processing of the fastening feeding process. In the spring feeding process, the spring of the external spanner is transferred between the fastener and the fastener after the feeding process of the fastener; in the rivet column feeding process, the rivet column of the external spanner is transferred to the fastener after the spring feeding process, and the rivet column penetrates through the fastener, the fastener and the spring; in the rivet pressing process, the rivet column after the rivet column feeding process is riveted to make the rivet column rivet pressed. The riveting column is riveted on the fastener body, and the automatic assembly of the spanner is realized without manual assembly of the spanner by the operator, so as to improve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of the span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扳扣装配
,尤其公开了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
技术介绍
扳扣是常用的生活用品之一,例如,钥匙扣、背包扣、宠物绳扣等都需要用到扳扣,扳扣常常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在扳扣的制造过程中,扳扣的多个零部件分开独立制造完成,当制造完成后,再经由作业人员手动组装在一起形成扳扣,扳扣的组装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实现扳扣的自动化组装,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扳扣,提升扳扣的组装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输送工序,驱动外界的载具循环移动;扣体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移送至输送工序输送的载具上;扣头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移送至扣体上料工序处理后的载具或/和扣体;弹簧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弹簧移送至扣头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与扣头之间;铆柱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移送至弹簧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并使得铆柱贯穿扣体、扣头及弹簧;铆压工序,对铆柱上料工序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处理,使得铆柱铆接在扣体上。进一步地,在所述输送工序中,采用输送装置驱动外界的载具循环移动;输送装置具有转动设置的转盘、用于驱动转盘间歇性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转盘设置有多个载具,多个载具围绕转盘的转动轴线环形阵列。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具有容置盲槽,容置盲槽自载具的上表面凹设而成,容置盲槽用于容设扳扣的扣体,容置盲槽的形状与扣体的形状吻合;沿容置盲槽的第一端至容置盲槽的第二端的方向,容置盲槽的宽度逐渐变大,扣体上料工序将扣体自上而下放入容置盲槽内。进一步地,在所述扣头上料工序中,采用扣头上料装置拾取扣头并将扣头自上而下放入容置盲槽的第二端内,扣头上料装置驱动所拾取的扣头水平移动使得扣头自容置盲槽的第二端朝容置盲槽的第一端移动,直至扣头组装至扣体内。进一步地,在所述弹簧上料工序中,采用弹簧上料装置将弹簧移送至扣头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与扣头之间;弹簧上料装置具有按压组件及移动组件,移动组件拾取弹簧并将弹簧自上而下放入容置盲槽的第二端内,按压组件抵触扣体并将扣体限制在容置盲槽内,移动组件驱动所拾取的弹簧自容置盲槽的第二端朝容置盲槽的第一端移动,直至弹簧移动至扣体与扣头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具有与容置盲槽连通的第一凹孔,第一凹孔自容置盲槽的底壁凹设而成,第一凹孔贯穿载具,铆柱显露于第一凹孔内;铆接工序具有铆接单元,铆接单元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一铆头及第二铆头、用于驱动第一铆头与第二铆头靠近或远离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铆头经由第一凹孔抵触铆柱的一端,第二铆头用于抵触铆柱的另一端。进一步地,所述载具具有与容置盲槽连通的第二凹孔,第二凹孔自容置盲槽的底壁凹设而成,第二凹孔贯穿载具,扣体、扣头均显露于第二凹孔内;铆接工序具有夹持单元,夹持单元包括活动设置的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用于驱动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靠近或远离的第三驱动组件,第一夹块经由第二凹孔抵触扣体的下端及扣头的下端,第二夹块用于抵触扣体的上端及扣头的上端,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将扣体与扣头定位在载具上;夹持单元完成扣体与扣头的定位后,铆接单元对铆柱进行铆接处理。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工序,采用下料装置将铆压工序处理后的扳扣自动输出;下料装置具有倾斜设置的导料管和活动设置的第一机械手,导料管设有贯穿导料管的导料孔,第一机械手拾取铆压工序处理后的扳扣并将扳扣放入导料孔内,放入导料孔内的扳扣在重力作用下沿导料管滑出。进一步地,在所述扣体上料工序中,采用扣体上料装置将扣体移送至输送工序输送的载具上;扣体上料装置具有导向柱、活动设置的移载板、用于驱动移载板移动的第四驱动组件、活动设置的第二机械手,导向柱竖直设置,移载板水平移动,移载板设有位于导向柱下方的定位盲槽,扣体套设在导向柱的外侧在重力作用下沿导向柱落入到定位盲槽内,第四驱动组件驱动移载板移动将定位盲槽内的扣体移出,第二机械手拾取定位盲槽内的扣体并将扣体移送至载具。进一步地,所述扣体上料装置具有与导向柱平行设置的导向槽,扣体的头部套设于导向柱的外侧,扣体的尾部滑动容设在导向槽内,导向槽的侧壁用于挡止限位扣体的尾部;导向柱的底端与移载板之间具有让位间隙,让位间隙的高度小于扣体的高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输送工序驱动外界的载具循环移动;扣体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移送至输送工序输送的载具上;扣头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移送至扣体上料工序处理后的载具或/和扣体;弹簧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弹簧移送至扣头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与扣头之间;铆柱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移送至弹簧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并使得铆柱贯穿扣体、扣头及弹簧;铆压工序对铆柱上料工序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处理,使得铆柱铆接在扣体上;实现扳扣的自动化组装,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扳扣,提升扳扣的组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盘及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载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移载板、导向柱及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扳扣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输送工序2—扣体上料工序3—扣头上料工序4—弹簧上料工序5—铆柱上料工序6—铆压工序7—转盘8—载具9—容置盲槽11—第一凹孔12—第二凹孔13—下料工序14—导向柱15—移载板16—定位盲槽17—导向槽101—扣体102—扣头103—弹簧104—铆柱105—卡槽106—圈体部107—弹条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输送工序1,驱动外界的载具8循环移动;扣体上料工序2,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101移送至输送工序1输送的载具8上;扣头上料工序3,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102移送至扣体上料工序2处理后的载具8上或/和扣体101上,并将扣头102与扣体101预装配在一起;弹簧上料工序4,将外界的扳扣的弹簧103移送至扣头上料工序3处理后的扣体101与扣头102之间,确保扣体101、扣头102、弹簧103预装配在一起;铆柱上料工序5,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104移送至弹簧上料工序4处理后的扣体101,并使得铆柱104贯穿扣体101、扣头102及弹簧103,完成整个扳扣的预装配;铆压工序6,对铆柱上料工序5处理后的铆柱104进行铆压处理,使得铆柱104铆接在扣体101上,从而完成整个扳扣的自动化组装。经由输送工序1、扣体上料工序2、扣头上料工序3、弹簧上料工序4、铆柱上料工序5及铆压工序6的配合,实现扳扣的自动化组装,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组装扳扣,大大提升扳扣的组装效率。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在所述输送工序1中,采用输送装置驱动载具循环移动;输送装置具有转动设置的转盘7、用于驱动转盘7间歇性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转盘7大致为圆形平板,根据实际需要,第一驱动组件可以包括凸轮分割器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经由凸轮分割器驱动转盘7间歇性转动,转盘7上设置有多个载具8,多个载具8围绕转盘7的转动轴线环形阵列。当某一道工序完成处理后,第一驱动组件驱动转盘7将载具8转动至下一道待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输送工序,驱动外界的载具循环移动;扣体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移送至输送工序输送的载具上;扣头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移送至扣体上料工序处理后的载具或/和扣体;弹簧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弹簧移送至扣头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与扣头之间;铆柱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移送至弹簧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并使得铆柱贯穿扣体、扣头及弹簧;铆压工序,对铆柱上料工序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处理,使得铆柱铆接在扣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输送工序,驱动外界的载具循环移动;扣体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体移送至输送工序输送的载具上;扣头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扣头移送至扣体上料工序处理后的载具或/和扣体;弹簧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弹簧移送至扣头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与扣头之间;铆柱上料工序,将外界的扳扣的铆柱移送至弹簧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并使得铆柱贯穿扣体、扣头及弹簧;铆压工序,对铆柱上料工序处理后的铆柱进行铆压处理,使得铆柱铆接在扣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工序中,采用输送装置驱动外界的载具循环移动;输送装置具有转动设置的转盘、用于驱动转盘间歇性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转盘设置有多个载具,多个载具围绕转盘的转动轴线环形阵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具有容置盲槽,容置盲槽自载具的上表面凹设而成,容置盲槽用于容设扳扣的扣体,容置盲槽的形状与扣体的形状吻合;沿容置盲槽的第一端至容置盲槽的第二端的方向,容置盲槽的宽度逐渐变大,扣体上料工序将扣体自上而下放入容置盲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扣头上料工序中,采用扣头上料装置拾取扣头并将扣头自上而下放入容置盲槽的第二端内,扣头上料装置驱动所拾取的扣头水平移动使得扣头自容置盲槽的第二端朝容置盲槽的第一端移动,直至扣头组装至扣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上料工序中,采用弹簧上料装置将弹簧移送至扣头上料工序处理后的扣体与扣头之间;弹簧上料装置具有按压组件及移动组件,移动组件拾取弹簧并将弹簧自上而下放入容置盲槽的第二端内,按压组件抵触扣体并将扣体限制在容置盲槽内,移动组件驱动所拾取的弹簧自容置盲槽的第二端朝容置盲槽的第一端移动,直至弹簧移动至扣体与扣头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扳扣的自动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具有与容置盲槽连通的第一凹孔,第一凹孔自容置盲槽的底壁凹设而成,第一凹孔贯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运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卓众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