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轧机辊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60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整体式轧机辊系,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轧辊的上、下轴承座,上、下轴承座之间设置驱使两者上、下分离的弹性元件,分置于下轧辊两端的下轴承座的进料侧和出料侧设置向上延伸的立杆,一端的下轴承座上的两立杆之间区域布置上轧辊一端的上轴承座。上述方案中,立杆是下轴承座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上轴承座的限位及导向机构,与下轴承座是一体式结构,这就省去了与下轴承座的连接工序,使得辊系的结构简单,生产模具简单,自然能够降低成本高、提高装配效率。

Integral mill rol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体式轧机辊系
本技术涉及轧钢设备,具体的说就是轧机的轧辊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线棒材的加工,多是采用轧机轧制而成的。而轧机就其结构来分一般可分为牌坊式机架、悬臂式机架或由型材焊接为牌坊式机架,上、下轧辊构成辊系对待轧物料实施轧制。轧辊长期使用会产生疲劳磨损或损坏,需要对轧辊进行维护或者更换,由于下轴承座是采用螺栓类部件固定在牌坊式机架的底部支座上,上轴承座的压下装置通常是设置在上部横梁上,也就是说上、下轧辊是彼此独立设置的,在更换轧辊时,不仅更换轧辊耗时、耗力,还需要对辊系重新定位、调节、锁紧。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轧机的工作效率,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先申请了名称为《整体式辊系》,专利号为CN104668286B的专利,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轧辊的上、下轴承座,上、下轴承座之间设置驱使两者上、下分离的弹簧,轴承座立柱的下端与下轴承座固定连接,轴承座立柱的上端连接有横梁,横梁与上、下轧辊的长度方向一致,横梁的下部压置在上轴承座上。更换轧辊时,将磨损的旧的整体式辊系拆卸来,装上新的整体式辊系,但是这种整体式辊系的立柱与下轴承座需要相互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体式轧机辊系,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轧辊(10、20)的上、下轴承座(30、40),上、下轴承座(30、40)之间设置驱使两者上、下分离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分置于下轧辊(20)两端的下轴承座(40)的进料侧和出料侧设置向上延伸的立杆(41),一端的下轴承座(40)上的两立杆(41)之间区域布置上轧辊(10)一端的上轴承座(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轧机辊系,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轧辊(10、20)的上、下轴承座(30、40),上、下轴承座(30、40)之间设置驱使两者上、下分离的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分置于下轧辊(20)两端的下轴承座(40)的进料侧和出料侧设置向上延伸的立杆(41),一端的下轴承座(40)上的两立杆(41)之间区域布置上轧辊(10)一端的上轴承座(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轧机辊系,其特征在于:下轴承座(40)的底部与板框状的底座(50)相连,底座(50)的板面上设置凸起于板面的卡板(51),卡板(51)构成的卡槽部位用于卡置下轴承座(40)的底部和轴向两侧面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轧机辊系,其特征在于:两立杆(41)下方的下轴承座(40)上位于进料侧和出料侧所在侧开设有凹形缺口(42),进料侧的凹形缺口(42)开口指向待轧制物料的行进方向反向,出料侧的凹形缺口(42)开口指向待轧制物料的行进方向同向,凹形缺口(42)以下的部位与板框状的底座(50)通过连接件(6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整体式轧机辊系,其特征在于:下轴承座(40)的底部与板框状的底座(50)相连为一整体,底座(50)包括与轴向一致布置的两侧板(52),侧板(52)两端与端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霆熊化平王俊桂芳申晓庆张宏兵陈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