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扁钢切分导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556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轧扁钢切分导卫装置,上下游依次布置的切分辊组、分离辊组先行对扁钢坯料A进行切分,随即实施分离引导,将一分为二的扁钢坯料输送到下游的轧机实施后续的轧制,实现一根坯料能生产出两根成品扁钢,以提高扁钢的热轧效率,从而大大地提高产量,具有丰厚的经济效益。的经济效益。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轧扁钢切分导卫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扁钢轧制设备,具体将就是扁钢切分轧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扁钢是指宽12

300mm、厚3

60mm、截面为长方形并稍带钝边的钢材。扁钢可以是成品钢材,也可以做焊管的坯料和叠轧薄板用的薄板坯。主要用途:扁钢作为成材可用于制箍铁、工具及机械零件,建筑上用作房架结构件、扶梯。
[0003]传统热轧扁钢生产工艺均为单线轧制,即一根坯料只能生产出一根成品扁钢,显然现有技术的扁钢轧制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轧扁钢切分导卫装置,以提高扁钢的热轧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进料导鼻的孔腔下游端布置有由上切分辊、下切分辊构成的切分辊组,上切分辊、下切分辊辊芯水平且供铅锤面,上切分辊、下切分辊的辊长方向的中部有刃口正对的上切分辊切分刃、下切分辊切分刃,上切分辊切分刃、下切分辊切分刃的正对位置处在进料导鼻的孔腔长边中心对称位置处;
[0007]切分辊组的下游侧布置上分离辊、下分离辊构成的分离辊组,上分离辊、下分离辊辊芯水平且供铅锤面,上分离辊的中部有轴向间隔布置的上辊第一分离壁、上辊第二分离壁,下分离辊的中部有轴向间隔布置的下辊第一分离壁、下辊第二分离壁,上辊第一分离壁与下辊第一分离壁正对,上辊第二分离壁与下辊第二分离壁正对;
[0008]上切分辊切分刃、下切分辊切分刃的正对位置处在上辊第一分离壁和下辊第一分离壁正对位置与上辊第二分离壁和下辊第二分离壁正对位置之间;
[0009]分离辊组的下游侧衔接有第一导孔、第二导孔,第一导孔、第二导孔的截面呈扁方形且第一导孔、第二导孔的孔长方向呈上游临近下游远离的八字形。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下游依次布置的切分辊组、分离辊组先行对扁钢坯料A进行切分,随即实施分离引导,将一分为二的扁钢坯料输送到下游的轧机实施后续的轧制,实现一根坯料能生产出两根成品扁钢,从而大大地提高产量,具有丰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是图1中的A

A剖视图;
[0013]图3、4分别是图1的俯视图、左视图;
[0014]图5是隐藏了箱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图5中隐藏了上半部部件的立体图;
[0016]图7、8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扁钢轧制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结合1~6所示,一种热轧扁钢切分导卫装置,箱体10的上游端有承接待轧制扁钢坯A的进料导鼻20,进料导鼻20的孔腔21截面为扁方形;
[0018]进料导鼻20的孔腔下游端布置有由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构成的切分辊组,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辊芯水平且供铅锤面,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的辊长方向的中部有刃口正对的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的正对位置处在进料导鼻20的孔腔长边中心对称位置处;
[0019]切分辊组的下游侧布置上分离辊50、下分离辊60构成的分离辊组,上分离辊50、下分离辊60辊芯水平且供铅锤面,上分离辊50的中部有轴向间隔布置的上辊第一分离壁51、上辊第二分离壁52,下分离辊60的中部有轴向间隔布置的下辊第一分离壁61、下辊第二分离壁62,上辊第一分离壁51与下辊第一分离壁61正对,上辊第二分离壁52与下辊第二分离壁62正对;
[0020]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的正对位置处在上辊第一分离壁51和下辊第一分离壁61正对位置与上辊第二分离壁52和下辊第二分离壁62正对位置之间;
[0021]分离辊组的下游侧衔接有第一导孔70、第二导孔80,第一导孔70、第二导孔80的截面呈扁方形且第一导孔70、第二导孔80的孔长方向呈上游临近下游远离的八字形。
[0022]结合图5、6、7,上游轧机轧制成型的扁钢坯料A由轧辊的出料侧导出,本专利技术中的箱体10的上游端有承接待轧制扁钢坯A的进料导鼻20即来料引导板,进料导鼻20的鸭嘴形状恰好能保证其抵达该轧辊的角形出料位,扁钢坯A顺利进入进料导鼻20的扁方形截面的孔腔内,扁钢坯A随即抵达切分辊组位置处,高速行进的扁钢坯A上有上游轧机初步轧制出的中分刻痕A1,如图7中的第三道工序,彼此正对的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与扁钢坯A上的中分刻痕A1对齐,这样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的对峙辊切就将扁钢坯A一分为二,如图7中的第四工序,被一分为二的两扁钢坯a迅速抵达分离辊组,彼此正对的上辊第一分离壁51与下辊第一分离壁61以及上辊第二分离壁52与下辊第二分离壁62将引导着两扁钢坯a进入各自的下游第一导孔70、第二导孔80,并在八字形分离布置的第一导孔70、第二导孔80的导向作用下向下游轧机高速行进。
[0023]本专利技术中,扁钢坯A由切分辊组切分后的扁钢坯a即刻由分离辊组分离引导并进入第一导孔70、第二导孔80,避免了分离后的高速行进的扁钢坯a由于软质进一步突显而导致的堆钢现象。
[0024]所述的上切分辊30的上切分辊切分刃31的两侧为浅槽形的槽状,所述的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的辊面形状相同。以所述的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为界的左右两个浅槽,同时由于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的辊面形状相同,所以,被切分开来的两个扁钢坯a仍然受到轴向方向的约束,即高速进行的扁钢坯a的外侧边沿的位置依然受到约束,无法在轴向方向上任意向外偏离,只能向下游导送。
[0025]上辊第一分离壁51与上辊第二分离壁52之间有沿辊身周向的上辊环形凹槽53,下辊第一分离壁61与下辊第二分离壁62之间有沿辊身周向的下辊环形凹槽63,所述的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分别抵近于上辊环形凹槽53、下辊环形凹槽63处。由于上分离辊50的辊身周向的上辊环形凹槽53,同样的下分离辊60上设置的下辊环形凹槽63,既保证了上辊第一分离壁51与上辊第二分离壁52之间的轴向间距,以及下辊第一分离壁61与下
辊第二分离壁62之间的轴向间距,又利用了两者之间轴向区域开设上辊环形凹槽53、下辊环形凹槽63,这样就实现了上切分辊30的上切分辊切分刃31抵近于上辊环形凹槽53,同样的下切分辊切分刃41抵近于下辊环形凹槽63,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扁钢坯a高速行进过程中的自由段行程,消除了无约束行进状态的扁钢坯a容易出现的堆钢现象。
[0026]为了保证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对齐时的刃间间距以及上辊第一分离壁51与下辊第一分离壁61之间的间距,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所述的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由轴承铰接支撑在上切分辊轴90、下切分辊轴100上,上分离辊50、下分离辊60由轴承铰接支撑在上分离辊轴110、下分离辊轴120上,上切分辊轴90、下切分辊100、上分离辊轴110、下分离辊轴120两端的端轴与支撑上切分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轧扁钢切分导卫装置,其特征在于:箱体(10)的上游端有承接待轧制扁钢坯A的进料导鼻(20),进料导鼻(20)的孔腔(21)截面为扁方形;进料导鼻(20)的孔腔下游端布置有由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构成的切分辊组,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辊芯水平且供铅锤面,上切分辊(30)、下切分辊(40)的辊长方向的中部有刃口正对的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的正对位置处在进料导鼻(20)的孔腔长边中心对称位置处;切分辊组的下游侧布置上分离辊(50)、下分离辊(60)构成的分离辊组,上分离辊(50)、下分离辊(60)辊芯水平且供铅锤面,上分离辊(50)的中部有轴向间隔布置的上辊第一分离壁(51)、上辊第二分离壁(52),下分离辊(60)的中部有轴向间隔布置的下辊第一分离壁(61)、下辊第二分离壁(62),上辊第一分离壁(51)与下辊第一分离壁(61)正对,上辊第二分离壁(52)与下辊第二分离壁(62)正对;上切分辊切分刃(31)、下切分辊切分刃(41)的正对位置处在上辊第一分离壁(51)和下辊第一分离壁(61)正对位置与上辊第二分离壁(52)和下辊第二分离壁(62)正对位置之间;分离辊组的下游侧衔接有第一导孔(70)、第二导孔(80),第一导孔(70)、第二导孔(80)的截面呈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斌孟庆贵李运强杨玉华王从芹丁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