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236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4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包括车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行驶机构和转向机构;行驶机构包括前轮和后轮;驱动机构通过重力势能驱动,在传动机构的传动下,驱动机构带动转向机构运动,使得前轮进行转向,同时带动后轮运动;转向机构包括凸轮、推动件和第一弹簧;车架上有第一腰型孔,推动件上有滑杆,滑杆用于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滑杆在第一腰型孔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后轮;滑杆背离推动件的一端与凸轮相抵触;推动件上有第二腰型孔,前轮上有用于在第二腰型孔内滑移的联动杆;第一弹簧用于保持滑杆与凸轮相抵触;本实用的无碳小车转向较为灵活,能及时避开障碍物;同时结构相对简单,加工制造成低,前行稳定可靠。

Cam synchronous belt type carbon fre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竞赛小车,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
技术介绍
无碳小车是一种利用重力势能作为唯一能量的,同时具有连续避障功能的三轮小车。无碳小车的最大优点就是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以重力势能为唯一能量,不需要燃烧有机能源就能产生动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碳。但目前的无碳小车在灵活转向方面缺乏研究,车体无法灵活的转向,因此导致无碳小车无法及时避开障碍物,出现侧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该无碳小车转向较灵活,能及时避开障碍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包括车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行驶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行驶机构包括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所述前轮位于车架前侧,所述后轮位于车架后部的两侧,所述前轮和后轮均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车架上;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重力势能驱动,在传动机构的传动下,所述驱动机构带动转向机构运动,使得前轮进行转向,同时带动后轮运动;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凸轮、推动件和第一弹簧;所述凸轮与车架转动连接且与传动机构相联动;所述车架靠近前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腰型孔,所述推动件靠近凸轮的一侧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用于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所述滑杆在第一腰型孔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后轮;所述滑杆背离推动件的一端与凸轮相抵触;所述推动件靠近前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腰型孔,所述前轮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腰型孔内滑移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在第二腰型孔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凸轮;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前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保持滑杆与凸轮相抵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重物、连接线、安装块和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块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撑杆围成一立体空间,从而形成供重物下降的通道;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线一端与重物相连接,另一端缠绕在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传动机构通过皮带相传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用于与第一传动轮相传动的第二传动轮、用于与后轮相传动的第三传动轮和用于与凸轮相传动的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均固定在第二转动轴上;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凸轮固定在第三转动轴上;所述第三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第四传动轮相啮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至少为两个;每个固定块内均设置有与推动件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推动件贯穿通孔且与固定块滑移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杆靠近凸轮的一侧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滑杆上且与凸轮相抵触;所述套环由高耐磨性的聚氨酯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车架上设置有后轮,后轮个数为2个,后轮位于车架后部两侧,后轮转动时会带动无碳小车运动;通过在车架前部设置有前轮,前轮个数为1个,通过前轮的转向使得整个无碳小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无碳小车可以在前进的同时躲避障碍物;所述驱动机构是由重力势能驱动,即利用重力势能为唯一能源,不需要通过燃料燃烧,真正实现了无碳;当驱动机构工作后,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驱动机构一方面会带动后轮进行转动,使得整个无碳小车向前方运动;另一方面会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凸轮进行转动后,由于凸轮与滑杆相抵触,这样凸轮就会带动滑杆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由于滑杆与推动件固定连接,滑杆运动时,推动件也会一起运动,继而带动前轮进行左右转向,从而实现了无碳小车在前进过程中自动转向,这样无碳小车就会在重力势能的驱动下,沿着S形路线前行,并且自动绕过障碍物;通过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用于保持滑杆始终与凸轮相抵触;这样保证了当凸轮在进行转动时,凸轮能够一直带动推动件进行运动,继而带动前轮进行转向运动,使得本实用的无碳小车转向较为灵活,能及时避开障碍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另一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中传动机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车架;11、第一腰型孔;12、第三转动轴;121、第一转动齿轮;13、固定块;131、通孔;2、驱动机构;21、重物;22、连接线;23、安装块;231、第一转动轴;232、第一传动轮;233、皮带;24、支撑杆;3、传动机构;31、第二转动轴;32、第二传动轮;33、第三传动轮;34、第四传动轮;4、行驶机构;41、前轮;411、联动杆;42、后轮;5、转向机构;51、凸轮;52、推动件;521、滑杆;522、第二腰型孔;523、套环;53、第一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照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包括车架1、驱动机构2、传动机构3、行驶机构4和转向机构5;所述行驶机构4包括一个前轮41和两个后轮42,所述前轮41位于车架1前侧,所述后轮42位于车架1后部的两侧,所述前轮41和后轮42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位于车架1上;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重力势能驱动,在传动机构3的传动下,所述驱动机构2带动转向机构5运动,使得前轮41进行转向,同时带动后轮42运动;所述转向机构5包括凸轮51、推动件52和第一弹簧53;所述凸轮51与车架1转动连接且与传动机构3相联动;所述车架1靠近前轮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腰型孔11,所述推动件52靠近凸轮51的一侧设置有滑杆521,所述滑杆521用于在第一腰型孔11内滑动,所述滑杆521在第一腰型孔11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后轮42;所述滑杆521背离推动件52的一端与凸轮51相抵触;所述推动件52靠近前轮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腰型孔522,所述前轮41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腰型孔522内滑移的联动杆411;所述联动杆411在第二腰型孔522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凸轮51;所述第一弹簧53一端与前轮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3用于保持滑杆521与凸轮51相抵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架1上设置有后轮42,后轮42个数为2个,后轮42位于车架1后部两侧,后轮42转动时会带动无碳小车运动;通过在车架1前部设置有前轮41,前轮41个数为1个,通过前轮41的转向使得整个无碳小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无碳小车可以在前进的同时躲避障碍物;所述驱动机构2是由重力势能驱动,即利用重力势能为唯一能源,不需要通过燃料燃烧,真正实现了无碳;当驱动机构2工作后,通过传动机构3的传动,驱动机构2一方面会带动后轮42进行转动,使得整个无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驱动机构(2)、传动机构(3)、行驶机构(4)和转向机构(5);所述行驶机构(4)包括一个前轮(41)和两个后轮(42),所述前轮(41)位于车架(1)前侧,所述后轮(42)位于车架(1)后部的两侧,所述前轮(41)和后轮(42)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位于车架(1)上;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重力势能驱动,在传动机构(3)的传动下,所述驱动机构(2)带动转向机构(5)运动,使得前轮(41)进行转向,同时带动后轮(42)运动;所述转向机构(5)包括凸轮(51)、推动件(52)和第一弹簧(53);所述凸轮(51)与车架(1)转动连接且与传动机构(3)相联动;所述车架(1)靠近前轮(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腰型孔(11),所述推动件(52)靠近凸轮(51)的一侧设置有滑杆(521),所述滑杆(521)用于在第一腰型孔(11)内滑动,所述滑杆(521)在第一腰型孔(11)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后轮(42);所述滑杆(521)背离推动件(52)的一端与凸轮(51)相抵触;所述推动件(52)靠近前轮(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腰型孔(522),所述前轮(41)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腰型孔(522)内滑移的联动杆(411);所述联动杆(411)在第二腰型孔(522)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凸轮(51);所述第一弹簧(53)一端与前轮(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3)用于保持滑杆(521)与凸轮(51)相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驱动机构(2)、传动机构(3)、行驶机构(4)和转向机构(5);所述行驶机构(4)包括一个前轮(41)和两个后轮(42),所述前轮(41)位于车架(1)前侧,所述后轮(42)位于车架(1)后部的两侧,所述前轮(41)和后轮(42)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位于车架(1)上;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重力势能驱动,在传动机构(3)的传动下,所述驱动机构(2)带动转向机构(5)运动,使得前轮(41)进行转向,同时带动后轮(42)运动;所述转向机构(5)包括凸轮(51)、推动件(52)和第一弹簧(53);所述凸轮(51)与车架(1)转动连接且与传动机构(3)相联动;所述车架(1)靠近前轮(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腰型孔(11),所述推动件(52)靠近凸轮(51)的一侧设置有滑杆(521),所述滑杆(521)用于在第一腰型孔(11)内滑动,所述滑杆(521)在第一腰型孔(11)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后轮(42);所述滑杆(521)背离推动件(52)的一端与凸轮(51)相抵触;所述推动件(52)靠近前轮(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腰型孔(522),所述前轮(41)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腰型孔(522)内滑移的联动杆(411);所述联动杆(411)在第二腰型孔(522)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凸轮(51);所述第一弹簧(53)一端与前轮(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3)用于保持滑杆(521)与凸轮(51)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重物(21)、连接线(22)、安装块(23)和若干个支撑杆(24);所述支撑杆(24)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块(23)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撑杆(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男宋源普吕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