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119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7: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该光源包括光源、发光体以及第一保护元件,其中,光源用于发射激光;发光体,用于接收所述光源发射的激光,并进行波长转换,以形成照明光,所述发光体包括一入光端和与所述入光端相对的底端,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设置于所述入光端与所述底端之间的侧面;第一保护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发光体的底端的外表面,用于阻止所述发光体的光从所述底端出射。通过上述照明装置,能够防止激光直接出射,提高了安全性,提高了散热。

Ligh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装置
本申请涉及照明
,特别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车灯作为机动车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件,是车辆照明的主要方式。特别是车前大灯,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保证,其亮度、照度分布已经形成了严格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传统的现代汽车车灯经历了白炽灯、卤素灯、氙气灯等光源的演变,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灯具设计、制造以及亮度分布实现方案。随着新能源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降低车灯功耗、实现更安全车灯照明等需求也日益突出,也推动了基于LED和激光光源的车大灯技术的发展。尽管LED的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车灯需要在高热环境下应用,而LED技术在此情况下很难实现小面积、高光通量的车灯光源,特别在车前大灯应用中传统车灯光学系统无法直接应用在LED光源。因此LED车前灯通常设置多光源、多灯具模式以满足使用需求。由于LED与传统卤素灯、钨丝灯泡发光特性差异较大,在后装LED车灯丝方面,即使近年来有较大改进,仍存在传统反射杯不匹配导致LED车灯照明范围不合规的现象。相比于此,激光光源单位面积光强高,结合波长转换荧光粉技术,具有更易实现光型控制、实现高效照度分布的应用潜力,并已在车灯领域特别是远光照明领域有了应用尝试。但目前的激光光源也存在如人眼直视危害、高防护需求、系统全新设计、车灯整体更换等不足,价格昂贵的同时,更换也相当不易,特别是在后装市场,几乎无法满足替换传统车灯光源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激光荧光车灯的激光安全性问题,本申请将光源与发光体分离,提供了一种安全性能高的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用于发射激光;发光体,用于接收所述光源发射的激光,并进行波长转换,以形成照明光,所述发光体包括一入光端和与所述入光端相对的底端,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设置于所述入光端与所述底端之间的侧面;第一保护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发光体的底端的外表面,用于阻止所述发光体的光从所述底端出射。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发射激光的光源与发光体分离,使得两个热源得以隔离;通过将发光体的出光面设置在彼此相对的入射端与底端之间的侧面,并在底端设置阻止光出射的第一保护元件,使得激光在由发光体出射前必然经过一个转向的过程,消除了激光直接泄漏出射的可能,从而提高了光源的安全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体接触的表面为反射面,或者所述发光体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接触的表面为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一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体的接触面之间填充反射材料。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体的底端设有散射结构。该技术方案使得入射到发光体底部的激光的光分布被改变,光束不再集中于一个小角度范围内,避免了强光出射造成的视觉安全性问题。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元件包括散热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发光体存在波长转换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本技术方案在发光体远离入光端一侧设置散热结构,使得发光体产生的热量能够向远离入光端、远离激光光源一侧散发,实现了热量的双向传导,避免了热量在发光体与激光光源之间的堆积,有利于发光体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提高了发光体的使用寿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体包括导光体与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位置,激光从所述入光端进入到所述导光体,并经由所述波长转换层后从出光面出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波长转换层为荧光硅胶、荧光玻璃、荧光陶瓷或量子点膜。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光体与所述波长转换层接触的表面设有微结构。该技术方案提高了光从导光体入射到波长转换层的通过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入光端设有选择性透光膜,用于透射小角度入射的所述激光并反射其他光。该技术方案使得导光体内的大角度激光和照明光不会经入光端倒回到激光光源,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体为荧光导光体,所述激光从所述入光端进入到所述荧光导光体,并经由所述荧光导光体进行波长转换后从出光面出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设置有高折射介质和/或微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体的底端面为弧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光传导组件,所述光传导组件设于所述光源与所述发光体之间,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激光传导到所述发光体的入光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传导组件包括光学镜片、光纤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进一步包括导热元件以及散热底座,所述导热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散热底座以及所述发光体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元件与所述散热底座形成容置腔,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光传导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元件与所述发光体的连接面以及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为反射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二保护元件,所述第二保护元件设置在所述发光体的照明光的光路上,且具有高透光性,所述第二保护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元件以及所述导热元件。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元件与所述散热底座之间和/或所述导热元件与所述发光体之间和/或所述发光体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之间填充有导热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照明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发光体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照明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照明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发光体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照明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发光体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照明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照明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与图1,图1为本申请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中所提高的照明装置10包括:用于发射激光的光源11,用于将光源11发射的激光进行传导以及汇聚的光传导组件12,用于接收光传导组件12所传导过来的光的发光体13,设置于发光体13上且用于保护发光体13的第一保护元件14,环绕光源11及光传导组件12设置的导热元件15及与导热元件15一端贴合设置的散热底座16,其中,导热元件15以及散热底座16构成了一个容置腔。光源11,设置于容置腔内,具体的设置在散热底座上,具体为激光器,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激光器,这里不做限定,但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激光器。光传导组件12,也设置于容置腔内,且用于将光源11发射的激光进行汇聚成激光光锥,并将汇聚的激光光锥入射到发光体13中,可选地光传导组件12可以为单透镜、正负透镜组、光纤、光波导以及反射镜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光传导组件12采用单透镜。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源,用于发射激光;/n发光体,用于接收所述光源发射的激光,并进行波长转换,以形成照明光,所述发光体包括一入光端和与所述入光端相对的底端,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设置于所述入光端与所述底端之间的侧面;/n第一保护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发光体的底端的外表面,用于阻止所述发光体的光从所述底端出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6 CN 2018108366207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用于发射激光;
发光体,用于接收所述光源发射的激光,并进行波长转换,以形成照明光,所述发光体包括一入光端和与所述入光端相对的底端,所述发光体的出光面设置于所述入光端与所述底端之间的侧面;
第一保护元件,覆盖设置于所述发光体的底端的外表面,用于阻止所述发光体的光从所述底端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体接触的表面为反射面,或者所述发光体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接触的表面为反射面,或者所述第一保护元件与所述发光体的接触面之间填充反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的底端设有散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元件包括散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包括导光体与波长转换层,所述波长转换层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位置,激光从所述入光端进入到所述导光体,并经由所述波长转换层后从出光面出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层为荧光硅胶、荧光玻璃、荧光陶瓷或量子点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体与所述波长转换层接触的表面设有微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端设有选择性透光膜,用于透射小角度入射的所述激光并反射其他光。


9.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贤鹏李屹张红秀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