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月基恒温层地下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0582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月基恒温层地下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设于月球的恒温层处,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第一车站、第二车站、隧道、第一电磁装置、第二电磁装置、磁悬浮装置和车厢,隧道连接第一车站和第二车站,且隧道为真空环境,第一电磁装置设于第一车站,第二电磁装置设于第二车站,磁悬浮装置设于隧道的内壁,磁悬浮装置对车厢施加克服重力的磁浮力,以使车厢处于悬浮状态;第一电磁装置对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车厢自第一车站向第二车站移动;第二电磁装置对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车厢停在第二车站。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进行较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同时,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人类进行搭乘。

Underground vacuum f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 with lunar base constant temperatur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月基恒温层地下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月基恒温层地下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卫星,是人类进行深空探测的前哨,开展月球地下空间智能利用是建立月球基地、将月球纳入人类活动范围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月球的月表的微重力、近真空、极大温差(-183℃—127℃)及超低热导等极端环境,无法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如何在月球的极端环境下建设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成为建立人类基地之间的交通联系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月基恒温层地下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能在极端环境下进行交通运输。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环境的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所述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设于月球的恒温层处,所述恒温层的温度保持恒定,所述恒温层距离所述月球的月表的距离至少为1米,所述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第一车站、第二车站、隧道、第一电磁装置、第二电磁装置、磁悬浮装置和车厢,所述隧道连接所述第一车站和所述第二车站,且所述隧道为真空环境,所述第一电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车站,所述第二电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车站,所述磁悬浮装置设于所述隧道的内壁,所述车厢用于承载乘客,并在所述隧道内移动,所述磁悬浮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克服重力的磁浮力,以使所述车厢处于悬浮状态;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所述车厢自所述第一车站向所述第二车站移动;所述第二电磁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所述车厢停在所述第二车站。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第三电磁装置,所述第三电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车站,所述第三电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磁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磁装置之间,所述第三电磁装置与所述第二电磁装置间隔设置而形成第一间隔空间,所述车厢停止时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隔空间设有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对所述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所述车厢加速或减速。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包括第一电磁挡板,所述第二电磁装置包括第二电磁挡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磁挡板和所述第二电磁挡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磁挡板对所述车厢的第一端面施加电磁力而驱动所述车厢自所述第一车站向所述第二车站移动,当所述车厢移动至所述第二车站时,所述第二电磁挡板对所述车厢的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施加电磁力。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磁装置包括第三电磁挡板,所述第三电磁挡板与所述第二电磁挡板相对,所述第三电磁挡板和所述第二电磁挡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当所述车厢自所述第一车站移动至所述第二车站时,所述第三电磁挡板对所述车厢的所述第一端面施加电磁力,以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车厢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往复减速位移至停止。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磁装置还包括第一位移机构,所述第一位移机构与所述第三电磁挡板连接,所述第一位移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磁挡板位移,以使所述第二间隔空间与所述隧道连通或关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为平面且互相平行,所述车厢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端面及所述第二端面连接的多个侧面,所述多个侧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围合形成承载乘客的厢体空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车厢的横截面为矩形。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面的数量为3个,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所述车厢的横截面为第一三角形,所述隧道的横截面为第二三角形,所述第一三角形与所述第二三角形对应。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隧道的内壁包括底壁和两个侧壁,在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上均设有所述磁悬浮装置。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车站和所述第二车站设有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车站或所述第二车站连接,所述升降系统的另一端突出于月表。通过上述设置,真空的隧道使得车厢行驶时无空气阻力,同时磁悬浮装置为车厢提供无摩擦力的行驶条件,车厢能够不需自带动力装置且以较快的速度行驶,有利于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从第一车站至第二车站方向进行较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同时,恒温层为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有利于人类进行搭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星球的地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在第二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从地质条件看,星球(如地球或外星球)包括外表面11,外表面11暴露在外,受到恒星(如太阳)的辐射。自外表面11向星球的内部,依次包括有第一地质层10、第二地质层20和第三地质层30,第一地质层10为土壤层,第二地质层20为土壤与岩石混合的混合层,第三地质层30为岩石层。在星球上的不同位置,第一地质层10的厚度H1、第二地质层20的厚度H2和第三地质层30的厚度H3不同。在星球上的某些区域,地质状况按星球的径向均匀分布,第二地质层20的厚度为0,第一地质层10的厚度均匀,原第二地质层20的位置的被第一地质层10和/或第三地质层30填充。又由于在不同的纬度,星球的变温层、恒温层40和增温层的厚度不同。使得恒温层40与第一地质层10、第二地质层20和第三地质层30的对应关系存在多种可能。例如,恒温层40位于第一地质层10之靠近第二地质层20的位置;恒温层40位于第一地质层10和部分第二地质层20;恒温层40位于第一地质层10和全部第二地质层20;恒温层40位于第一地质层10、第二地质层20和第三地质层30。以月球为例,月球包括月陆和月海,第一地质层10在月海一般10-20米深,第一地质层10在月陆一般为5-10米深,月球的恒温层40位于月球表面1米深度以下的区域,也就是恒温层40至少包括了第一地质层10的1米深度以下的区域。月球的月表的微重力、近真空、极大温差(-183℃—127℃)及超低热导等极端环境,使得在月表建设交通系统的技术难度极大,难以实现。请参阅图2,在月球上,月壤由于其较低的导热系数,使得月表1米深度以下存在一个恒温层40,温度保持在250K(-20℃)左右,可以为人类活动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因此,在月球上的人类活动基地基本建设于恒温层40中。基于对于恒温层40的研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月基恒温层地下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设于月球的恒温层40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月基恒温层地下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设于月球的恒温层处,所述恒温层的温度保持恒定,所述恒温层距离所述月球的月表的距离不小于1米,所述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第一车站、第二车站、隧道、第一电磁装置、第二电磁装置、磁悬浮装置和车厢,所述隧道连接所述第一车站和所述第二车站,且所述隧道为真空环境,所述第一电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车站,所述第二电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车站,所述磁悬浮装置设于所述隧道的内壁,所述车厢用于承载乘客,并在所述隧道内移动,所述磁悬浮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克服重力的磁浮力,以使所述车厢处于悬浮状态;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所述车厢自所述第一车站向所述第二车站移动;所述第二电磁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所述车厢停在所述第二车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月基恒温层地下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设于月球的恒温层处,所述恒温层的温度保持恒定,所述恒温层距离所述月球的月表的距离不小于1米,所述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第一车站、第二车站、隧道、第一电磁装置、第二电磁装置、磁悬浮装置和车厢,所述隧道连接所述第一车站和所述第二车站,且所述隧道为真空环境,所述第一电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车站,所述第二电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车站,所述磁悬浮装置设于所述隧道的内壁,所述车厢用于承载乘客,并在所述隧道内移动,所述磁悬浮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克服重力的磁浮力,以使所述车厢处于悬浮状态;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所述车厢自所述第一车站向所述第二车站移动;所述第二电磁装置对所述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所述车厢停在所述第二车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还包括第三电磁装置,所述第三电磁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车站,所述第三电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磁装置与所述第一电磁装置之间,所述第三电磁装置与所述第二电磁装置间隔设置而形成第一间隔空间,所述车厢停止时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空间设有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对所述车厢施加电磁力,以使所述车厢加速或减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飞行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装置包括第一电磁挡板,所述第二电磁装置包括第二电磁挡板,所述隧道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电磁挡板和所述第二电磁挡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电磁挡板对所述车厢的第一端面施加电磁力而驱动所述车厢自所述第一车站向所述第二车站移动,当所述车厢移动至所述第二车站时,所述第二电磁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庆谢和平高明忠李存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