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764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包括:车体、安装在车体底部的多个转向架,所述车体长度为34.5m,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体模块、第二车体模块和第三车体模块,所述转向架有3个,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一车体模块、第二车体模块、第三车体模块的底部,并且相邻两个所述转向架的中心距为13.45m。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个车体模块、三个转向架相互配合的编组型式,并且相邻两个转向架的中心距为13.45m,使转向架轴重在超员载荷状态下轴重比较均衡,满足车辆具有较好的曲线通过能力(最小曲线半径R50m)、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合理的车间自由度配置以及满足的车辆长度34.5米的要求。

Marshalling structure of three module high floor tr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
技术介绍
高地板有轨电车是指车辆地板面等于或小于1130mm的轨道车辆,目前国内现有的车辆编组型式都为铰接转向架的编组型式(如2模块3转向架),转向架设置在2模块之间,该编组型式的优点为轴重小(不超过10t)、轴重偏差小、对车辆自重要求不高,由于转向架设置在模块间从而增大了车内载客空间,缺点为转向架数量多、铰接转向架结构复杂、车内模块间的通过能力差。该编组的铰接转向架受铰接装置安装空间的限制,无法布置牵引电机,为非动力型转向架;由于车辆之间布置铰接转向架,该编组型式的动力性能不佳。有轨电车另外一种编组型式为单车体型(转向架位于车体中心),单车型有轨电车会发生折弯运动。单车型车辆通过铰接连接前后车体,可以看做为传统的轨道车辆的车体进行了拆分,拆分后的车体通过铰来进行连接,车体拥有了额外的转动自由度,通过曲线能力得到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车体的冗余自由度会导致车体间发生折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行驶于直线、曲线及驶入和驶出曲线时,车体会产生不必要且不确定的位移和运动。在发生紧急制动时,或车辆被推送救援时,折弯现象更加明显。严重影响动力学性能。有轨电车还有一种编组型式是浮车型(如5模块3转向架2悬浮模块),该编组型式的优点为转向架数量少、客室内部空间大、客室内部通过性能好;但不适用于车体模块长度大于10米的编组型式。对于车辆长度为大于34米的高地板有轨电车,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的编组型式,使车辆具有较好的曲线通过能力、较好的动力性能、合理的车间自由度等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满足车辆具有较好的曲线通过能力(最小曲线半径R50m)、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合理的车间自由度配置以及满足的车辆长度大于34米的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包括:车体、安装在车体底部的多个转向架,所述车体长度为34.5m,所述车体包括第一车体模块、第二车体模块和第三车体模块,所述转向架有3个,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一车体模块、第二车体模块、第三车体模块的底部,并且其中一个转向架安装在所述第二车体模块的底面中部,相邻两个所述转向架的中心距为13.45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模块与第二车体模块通过转动铰接贯通道连接,所述第二车体模块与第三车体模块通过自由铰接贯通道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模块与第三车体模块长度相等,均为13.85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铰接贯通道、自由铰接贯通道的宽度均为0.8m。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模块的车头部、第三车体模块的车头部均安装有车钩。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模块和第三车体模块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空调机组,所述第二车体模块的顶部安装有受电弓。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模块、第二车体模块和第三车体模块的底部均设置有车辆电气设备安装接口。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车体地板面高度在350~1130m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车体配置有8个车门,每侧4个对称布置。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包括配置在第一车体模块上的4个车门、配置在第三车体模块上的4个车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三个车体模块、三个转向架相互配合的编组型式,并且相邻两个转向架的中心距为13.45m,使转向架轴重在超员载荷状态下轴重比较均衡,满足车辆具有较好的曲线通过能力(最小曲线半径R50m)、具有较好的动力性能、合理的车间自由度配置以及满足的车辆长度34.5米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车体,11、第一车体模块,12、第二车体模块,13、第三车体模块,2、转向架,3、转动铰接贯通道,4、自由铰接贯通道,5、车钩,6、空调机组,7、受电弓,8、车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包括: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包括:车体1、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多个转向架2;所述转向架2有3个,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第二车体模块12、第三车体模块13的底部,并且其中一个转向架2安装在所述第二车体模块12的底面中部,相邻两个所述转向架2的中心距为13.45m,使转向架轴重在超员载荷状态下轴重比较均衡。具体地,所述车体1长度为34.5m,所述车体1包括第一车体模块11、第二车体模块12和第三车体模块13,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与第二车体模块12通过转动铰接贯通道3连接,所述第二车体模块12与第三车体模块13通过自由铰接贯通道连接4,其中,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与第三车体模块13长度相等,均为13.85m,所述转动铰接贯通道3、自由铰接贯通道4的宽度相等,均为0.8m,所述车体1地板面高度在350~1130mm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的车头部、第三车体模块13的车头部均安装有车钩5,满足车辆救援及碰撞吸能的要求。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和第三车体模块13的顶部分别安装有空调机组6,所述第二车体模块12的顶部安装有受电弓7。除了空调机组6、受电弓7以为的车辆电气设备均安装在车体1底部,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第二车体模块12和第三车体模块13的底部均配置有车辆电气设备安装接口。本实施例中,所述车体1配置有8个车门8,每侧4个对称布置。其中4个车门8配置在第一车体模块上11,另外4个车门配置在第三车体模块13上。本专利技术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采用三个车体模块+三个转向架编组型式,其中三个转向架结构相同,共提供6个转向轴承载车体重量,每个转向轴计为GX1、GX2、GX3、GX4、GX5、GX6;本专利技术通过模拟车体处于空载、满载、超员载荷三种不同状态,分别获得转向架轴重如下表所示:表一:整车空载状态下转向架各转向轴轴重空载AW1轴重(kg)转向轴GX18679.31转向轴GX28679.31转向轴GX38440.28转向轴GX48440.28转向轴GX58812.91转向轴GX68812.91表二:整车满载状态下转向架各转向轴轴重满载AW2轴重(kg)转向轴GX110764.9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包括:车体(1)、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多个转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长度为34.5m,所述车体(1)包括第一车体模块(11)、第二车体模块(12)和第三车体模块(13),所述转向架(2)有3个,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第二车体模块(12)、第三车体模块(13)的底部,并且其中一个转向架(2)安装在所述第二车体模块(12)的底面中部,相邻两个所述转向架(2)的中心距为13.45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包括:车体(1)、安装在车体(1)底部的多个转向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长度为34.5m,所述车体(1)包括第一车体模块(11)、第二车体模块(12)和第三车体模块(13),所述转向架(2)有3个,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第二车体模块(12)、第三车体模块(13)的底部,并且其中一个转向架(2)安装在所述第二车体模块(12)的底面中部,相邻两个所述转向架(2)的中心距为13.4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与第二车体模块(12)通过转动铰接贯通道(3)连接,所述第二车体模块(12)与第三车体模块(13)通过自由铰接贯通道(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模块(11)与第三车体模块(13)长度相等,均为13.85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模块高地板有轨电车编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铰接贯通道(3)、自由铰接贯通道(4)的宽度相等,均为0.8m。


5.根据权利要求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海涛王晶晶黄鹏李钦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