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约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305706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5:33
一种用于约束车辆的车辆乘员(104)的约束系统(200),该系统包括:用于支撑乘员的乘员支撑装置(102;202),该乘员支撑装置具有乘员旨在沿着其定位的纵向方向;包括至少一个约束带(302,304)的毯子(106;204),每个约束带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可附接到布置在乘员支撑装置的任一侧上的附接构件使得每个约束带在横向方向上跨越乘员支撑装置延伸,附接构件可移动,使得每个约束带的位置在纵向方向上可调节;激活控制单元(206),其被配置成接收指示车辆碰撞的信号,并且响应于所接收到的信号控制预张紧装置(208)以增加所述至少一个约束带中的张力。

A restraint system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约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在碰撞的事件中约束车辆的乘员的约束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工业中的安全性高度重要。当今大多数现代车辆具有先进的约束系统,包括用于各种冲击情况的气囊以及用于车辆乘员的保护的具有预张紧装置和负载限制器功能的先进安全带。另外,车辆配备有用于在潜在撞击的情况下提供碰撞警告或者甚至自动制动或转向的内部和外部传感器,帮助避免撞击或减轻撞击的后果。US2015084315公开了一种气囊系统的示例,在该气囊系统中,气囊包括用于在气囊的展开状态下覆盖乘员的不同部位的若干区域。未来的完全自主汽车将可能用于在较长的行程中运输一个或若干乘员——在某种程度上取代火车和飞机。在这种和其它情况下,有可能乘员想要平躺休息或睡觉。然而,这些汽车可能遭受撞击,因此当平躺时,乘员需要对于任何撞击情况受到保护。诸如安全带和气囊的常规约束(例如US2015084315中描述的气囊系统)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传统的安全带也将不允许最佳的舒适性。撞击中人的总体保护原则将不会改变,但是需要适应乘员的水平姿势。另外,同样重要的是确保每次使用。因此,存在对于一种用于车辆的允许针对乘员的水平姿势的改进的约束系统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改进的约束系统,该约束系统允许乘员的水平姿势而不损害对于乘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碰撞的事件中约束车辆的乘员的约束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在行驶时在车辆中支撑乘员的乘员支撑装置,该乘员支撑装置具有当在使用中时乘员旨在沿着其定位的纵向方向;包括至少一个约束带的毯子,每个约束带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可附接到布置在乘员支撑装置的任一侧上的附接构件,使得每个约束带在横向方向上跨越乘员支撑装置延伸,其中该附接构件可移动使得每个约束带的位置在纵向方向上可调节;以及激活控制单元,其被配置成接收指示车辆碰撞的信号,并且响应于所接收到的信号控制预紧装置以增加所述至少一个约束带中的张力。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认识:毯子可以设置有在乘员支撑装置的任一侧上附接的约束带。在通过约束带提供安全性的同时,毯子为乘员提供舒适性。此外,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认识:可以在纵向方向上调节约束带的位置,使得可以适应于不同的乘员尺寸和姿势。以这种方式,约束带确保当预张紧装置收紧约束带时乘员可以跨越强壮的身体部位被紧密地保持。乘员支撑装置适用于在就座位置和/或躺下位置中支撑乘员。乘员支撑装置可以例如是可调节的,使得其允许乘员的就座位置和躺下位置二者。可替代地,乘员支撑装置仅允许躺下位置。躺下位置提供乘员的水平姿势。乘员支撑装置具有纵向方向,乘员(即人类乘员)意在沿着该纵向方向以躺下的水平姿势放置。约束带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在横向方向上跨越乘员就座装置延伸。由此,当乘员如预期地定位在乘员支撑装置中时,约束带在侧向/横向方向上跨越乘员(即在左右/右左方向上)而不是在乘员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纵向方向沿着乘员支撑装置的细长延伸范围,与乘员支撑装置的横向延伸范围相对。乘员支撑装置可以包括柔软表面以为乘员提供舒适的感觉。毯子可以被提供为一片或若干片织物并且适于为乘员提供舒适性。例如,毯子可以为在车辆中睡觉或休息提供舒适的感觉。毯子可以配备有气候控制,例如为乘员提供额外的热量。激活控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指示车辆碰撞的信号。该指示可以是预测到的车辆碰撞,使得可以寻求预防性动作,例如为了撞击减轻或避免的自动制动、自动转向,或用于约束激活的感测等。预张紧装置增加所述至少一个约束带中的张力。可以通过在相应约束带的至少一侧上拉动来造成张力的增加。预张紧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允许约束带响应于车辆碰撞的快速张紧的常规的烟火装料(pyrotechnicalcharges)。此外,预张紧装置可以替代地或另外地被构造成例如借助于烟火装料而响应于检测到的碰撞向下拉动附接构件,以便张紧约束带。可能能够提供用于预测或检测碰撞的传感数据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激光雷达、雷达、摄像机等。在各实施例中,约束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约束带。由此,在碰撞或预测到的碰撞的事件中,乘员在至少两个身体定位中受到约束,由此为乘员提供增加的安全性。在各实施例中,附接构件可以通过使附接构件在导轨中滑动而可移动。利用导轨,附接构件可以沿着导轨移动到任意位置并且由此为定位附接构件以及由此还为约束带的定位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在各实施例中,附接构件可以是可移动的,使得一个约束带可以定位在乘员的上躯干水平处并且一个约束带可以定位在乘员的骨盆水平处,该乘员位于乘员支撑装置中的中立位置中。上躯干水平和骨盆水平是强壮的身体部位,其是如果需要则可以使乘员受到约束的适合的身体部位。从而,有利的是能够将约束带的位置调节到乘员的上躯干水平位以及调节到骨盆水平的定位。在各实施例中,附接构件可以基于检测到的乘员的身体特征自动地移动到预定位置。例如,可以使用例如乘员支撑装置中的重量或压力传感器、包括RGB摄像机和/或IR摄像机的图像捕获装置和/或车辆内部空间中的激光雷达或者传感器和图像捕获装置或激光雷达的组合来检测身体姿势和/或身体尺寸和形状。基于检测到的身体姿势和/或身体尺寸和身体形状,附接构件可以通过车辆控制单元调节,该车辆控制单元被配置成调节附接构件沿着纵向方向的位置,使得约束带位于乘员的优选身体部位之上。此外,在乘员移动的情况下,附接构件可以基于检测到的乘员支撑装置中乘员的身体姿势的变化而在纵向方向上移动以将约束带维持在优选的身体位置处。附接构件可以被可移动地附接到乘员支撑装置下面的车辆结构,或者被直接附接到乘员支撑装置。以这种方式,约束带可以相对于乘员紧密地布置。优选地,附接构件被可移动地附接到车辆的地板结构,例如乘员支撑装置下面的下方梁结构。在各实施例中,约束带可以被集成在毯子中。这为乘员提供增加的舒适性。约束带被集成应被解释为它们被放置在毯子中的口袋中并且约束带是可替换的。换句话说,约束带可以从毯子移除并由新的约束带替换。可替代地,可以从毯子移除约束带,由此用新毯子替换该毯子。在各实施例中,乘员支撑装置可以是车辆座椅或车辆床。车辆座椅优选地是可完全倾斜的,使得乘员可以采取水平姿势。在各实施例中,约束系统可以包括配置成可逆地张紧约束带的电动的可逆约束装置。可逆张紧可以响应于接收到的指示预测的车辆碰撞的信号来执行。该信号可以由控制电动的可逆约束装置的激活控制单元接收。因此,可以基于例如检测到的可能被考虑为对车辆有危险的交通状况来连续地调节约束带中的张力。如果对车辆碰撞的预测增加到阈值以上,则约束带中的张力可以稍微增加。如果随后对车辆碰撞的预测减小,则约束带中的张力可以减小。另外,激活控制单元可以接收指示约束带的张力的个人设定的信号。例如,一个乘员可能比其他乘员更喜欢使约束带更紧。然后,个人设定信号可以由激活控制单元接收,该激活控制单元控制电动的可逆约束装置以调节约束带中的张力。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在碰撞的事件中约束车辆的乘员(104)的约束系统(200),所述系统包括:/n-乘员支撑装置(102;202),其用于在行驶时在所述车辆中支撑所述乘员,所述乘员支撑装置具有在使用中时乘员旨在沿着其定位的纵向方向;/n-毯子(106;204),其包括至少一个约束带(302,304),每个约束带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可附接到布置在所述乘员支撑装置的任一侧上的附接构件(402,404,406,408)使得每个约束带在横向方向(307)上跨越所述乘员支撑装置延伸,/n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可移动,使得每个约束带的位置在所述纵向方向(312)上可调节,/n-激活控制单元(206),其被配置成接收指示车辆碰撞的信号,并且响应于所接收到的信号控制预张紧装置(208)以增加所述至少一个约束带中的张力。/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7 EP 18185957.01.一种用于在碰撞的事件中约束车辆的乘员(104)的约束系统(200),所述系统包括:
-乘员支撑装置(102;202),其用于在行驶时在所述车辆中支撑所述乘员,所述乘员支撑装置具有在使用中时乘员旨在沿着其定位的纵向方向;
-毯子(106;204),其包括至少一个约束带(302,304),每个约束带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可附接到布置在所述乘员支撑装置的任一侧上的附接构件(402,404,406,408)使得每个约束带在横向方向(307)上跨越所述乘员支撑装置延伸,
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可移动,使得每个约束带的位置在所述纵向方向(312)上可调节,
-激活控制单元(206),其被配置成接收指示车辆碰撞的信号,并且响应于所接收到的信号控制预张紧装置(208)以增加所述至少一个约束带中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约束系统,其包括至少两个约束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约束系统,其中所述附接构件通过使所述附接构件在导轨(412)中滑动而可移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约束系统,其中所述附接构件可移动,使得一个约束带能定位在乘员的上躯干水平面(306)处并且一个约束带能定位在乘员的骨盆水平面(308)处,所述乘员位于所述乘员支撑装置中的中立位置中。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约束系统,其中基于检测到的所述乘员的身体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斯万贝里L·雅格布松K·博曼
申请(专利权)人:沃尔沃汽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瑞典;S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