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30021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由包括如下原料制备得到:农业废弃物,一次发酵特定菌种,二次发酵复合发酵菌,矿物盐,电解锰渣,尿素,磷酸钾,活性炭,蛭石,火山石粉,云母,草炭,腐殖酸,褐煤粉,葡萄糖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由农业有机废弃物与特定菌种经过两次复合发酵制成,发酵产物富含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包括代谢产物、菌体碎片、多糖、核酸、蛋白、短肽等,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能力,抵抗病原体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减轻虫媒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保障人体健康。

A plant immunomodulator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尤其是涉及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是威胁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学防治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增强了病原体的抗药性;而且这些化学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植物在与病原体长期的协同进化中,逐步形成了抵抗病原体入侵的机制。综合植物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植物免疫系统对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有两个层次的免疫反应。第一层次为广谱性识别微生物激发因子的天然免疫,第二层次专性识别病原的特异性免疫。植物病原菌和非致病性微生物普遍具有一类广谱性激发子,称为病原模式分子(PAMP)或微生物模式分子(MAMP),它可被植物的模式识别受体(PRR)所侦测和识别,激发第一层次的广谱性天然免疫反应,如果植物不能做出相应的天然免疫激活反应的则表现为易感性。模式识别受体(PRR)定位于细胞膜外,可以激活植物细胞的识别效应激活因子。病原模式分子种类甚多,包括细菌鞭毛蛋白、脂多糖、细菌和病毒的核酸变异体、肽聚糖、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脂磷壁酸、脂蛋白和真菌细胞壁的β-D-葡聚糖等。特定致病病原体也具有一些特异性的免疫激活因子,可以是一些特异的蛋白、核酸和多糖、激活植物的专性识别效应。若能够基于植物免疫的原理提出免疫调节剂,增强植物广谱性天然免疫,同时也增强对特定菌种的识别和免疫,有效减少化学防治对环境和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特定菌种包括可能有生物防治效果的菌种和致病病原菌一起发酵生物质废弃物,发酵会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诱导植物抗性,提高植物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对抗多种病原体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减轻虫媒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保障人体健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农业废弃物20-90份,一次发酵特定菌种0.01-0.1份,二次发酵复合发酵菌0.01-0.1份,矿物盐1-10份,电解锰渣0-20份,尿素1-5份,磷酸钾1-3份,活性炭1-30份,蛭石0-3份,火山石粉0-5份,云母0-3份,草炭0-10份,腐殖酸1-15份,褐煤粉0-5份,葡萄糖溶液1-5份。优选的,所述农业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落叶、树枝、藤蔓、杂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的,所述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高粱秸秆、小米秸秆、花生秧、豆秧、瓜秧、辣椒秧、红薯秧、山药秧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农业废弃物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所述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为稻糠、麦糠、甘蔗渣、糖渣、豆粕、棉粕、茶饼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的,所述一次发酵特定菌种为木霉菌、曲霉菌、镰刀霉菌、青霉菌、交链孢霉菌、链格孢霉菌、烟曲霉、拟盘多毛孢菌、头孢菌、侧耳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的,所述二次发酵复合发酵菌为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芽孢杆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酵母菌、放线菌、双歧杆菌、哈茨木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的,所述矿物盐为钙、铁、镁、锰、铵的硫酸盐和/或硝酸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一次发酵将一次发酵特定菌种与部分的农业废弃物、矿物盐、尿素、磷酸钾、电解锰渣充分混合,混合均匀,进行发酵;B、二次发酵(1)向一次发酵得到的产物中继续加入剩余的农业废弃物、矿物盐、尿素、磷酸钾和电解锰渣,翻拌均匀;之后再加入活性炭、蛭石、火山石粉、云母、草炭、腐殖酸和二次复合发酵菌,翻拌均匀,进行发酵;(2)当发酵堆中心温度达到60℃,每隔1-3天,翻堆并继续发酵;直至发酵堆中心温度大于60℃的时间大于7天,根据需要向发酵堆喷洒葡萄糖溶液,并翻堆;(3)当发酵堆物料湿度低于10%,发酵终止。优选的,在所述一次发酵中,环境温度0-50度,物料湿度在10-70%,一次发酵时间1-30天;在所述二次发酵中,环境温度0-50度,物料湿度在10-70%,二次发酵过程需要14-60天。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中添加了一些常见的特定菌种,这些菌种有的具有生防作用,有的具有致病性,首先在农业废弃物中培养扩增这些特定菌种,然后添加了复合发酵菌。复合发酵菌与特定菌种在发酵堆内协同共生,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竞争和拮抗。复合发酵菌的有氧发酵过程产生大量的热,绝大部分致病真菌被高温或发酵代谢物灭活,而且,一次发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机毒素如黄曲霉素、呕吐毒素(DON)也在复合高温有氧发酵过程中被充分降解(大于98%),避免这些毒素对人畜作物和环境产生危害。此发酵过程持续高温除了可以有效的杀灭一些可能对作物产生病害的杂菌,包括真菌和细菌,还可以杀灭杂草种子和虫卵。而且,发酵产物富含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包括代谢产物、菌体碎片、多糖、核酸、蛋白、短肽等,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同时,细菌、真菌死亡后菌体被裂解,生物裂解出的一些大分子作为抗原被保留在调节剂内,可以作为植物免疫诱导剂,诱导植株对于特定病原菌的抗性增强,提高植物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能力,抵抗病原体对作物造成的危害,减轻虫媒病害,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保障人体健康。(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中添加了活性炭和/或蛭石,能够作为吸附载体吸附菌体裂解后的分子,延长生物分子的存续时间,发挥免疫助剂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农业废弃物80份:玉米秸秆、水稻秸秆、花生秧、豆秧、树枝、藤蔓、稻糠、甘蔗渣、棉粕,一次发酵特定菌种0.01份:木霉菌、曲霉菌、镰刀霉菌、青霉菌,二次发酵复合发酵菌0.01份: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菌、嗜热链球菌、酵母菌,矿物盐1份:硫酸钙、硫酸镁、硝酸铵,尿素2份,磷酸钾1份,电解锰渣50份,活性炭30份,云母2份,腐殖酸15份,葡萄糖溶液5份。上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一次发酵将一次发酵特定菌种与一半的农业废弃物、尿素、磷酸钾充分混合,然后加入10重量份的电解锰渣,混合均匀,进行发酵,发酵环境温度25度左右,物料湿度在60-70%,一次发酵时间14天;B、二次发酵(1)向一次发酵得到的产物中继续剩余的农业废弃物、尿素、磷酸钾、电解锰渣翻拌均匀;之后再加入活性炭、云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农业废弃物20-90份,一次发酵特定菌种0.01-0.1份,二次发酵复合发酵菌0.01-0.1份,矿物盐1-10份,电解锰渣0-20份,尿素1-5份,磷酸钾1-3份,活性炭1-30份,蛭石0-3份,火山石粉0-5份,云母0-3份,草炭0-10份,腐殖酸1-15份,褐煤粉0-5份,葡萄糖溶液1-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免疫调节剂,其特征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得到:农业废弃物20-90份,一次发酵特定菌种0.01-0.1份,二次发酵复合发酵菌0.01-0.1份,矿物盐1-10份,电解锰渣0-20份,尿素1-5份,磷酸钾1-3份,活性炭1-30份,蛭石0-3份,火山石粉0-5份,云母0-3份,草炭0-10份,腐殖酸1-15份,褐煤粉0-5份,葡萄糖溶液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废弃物包括作物秸秆、落叶、树枝、藤蔓、杂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高粱秸秆、小米秸秆、花生秧、豆秧、瓜秧、辣椒秧、红薯秧、山药秧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业废弃物还包括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所述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为稻糠、麦糠、甘蔗渣、糖渣、豆粕、棉粕、茶饼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发酵特定菌种为木霉菌、曲霉菌、镰刀霉菌、青霉菌、交链孢霉菌、链格孢霉菌、烟曲霉、拟盘多毛孢菌、头孢菌、侧耳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免疫调节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茜夏培森顾沉宾项铁丽高原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梦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