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14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包括:后座架和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尾部与所述后座架的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叉的上设有防转槽,在所述后座架上设有与所述防转槽对应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有与所述防转槽配合的防转滑块,在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防转滑块接触、另一端裸露在后座架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防转槽、防转滑块和升降螺杆等零件有机结合,通过升降螺杆带动防转滑块的升降来实现折叠结构的锁止,防转滑块的大小可在前叉横杆的宽度范围内任意设置,确保锁止稳固;且取消了传统的外置折叠盒结构,结构简单、更加美观。

A fold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
本专利技术设计折叠自行车
,尤其一种折叠自行车或折叠式电动助力自行车用车架折叠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折叠自行车已是现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作了,由于电动折叠自行车可以折叠,减少存放的占用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是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动折叠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近年来,各种新型电动折叠自行车应运而生,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如一篇公开号为CN20511359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一种内置电池一体式旋转折叠人电混合动力自行车车架,如图1所示,包括中管01、上管02、头管03和后叉0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紧螺母05和旋转轴套06,所述中管01由上中管和下中管组成,所述上中管和下中管的连接端上分别设置螺纹,所述夹紧螺母05旋套在上中管和下中管的螺纹端上;所述上管02的一端与头管03固定连接,所述上管02的另一端与上中管固定连接;所述上管02的底部设置一轴07,所述旋转轴套06套在轴07的下部并与轴07转动配合;所述后叉04固定连接在下中管上,后叉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旋转轴套06上。当需要折叠时,松开夹紧螺母05,后叉04及下中管通过上管02下方的轴07进行旋转折叠。该专利虽然能够实现自行车车架的快速折叠,但车架展开使用时,上中管和下中管的固定力主要来自夹紧螺母05,而夹紧螺母05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意外松开,存在安全隐患。因而,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大都采用在中管上增加折叠盒的方式。如一篇公开号为CN10692695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揭示一种自发电式折叠电动自行车,如图2、图3所示,其车架包括前叉11、后叉12,所述前叉11与后叉12之间共同接有折叠件13,所述折叠件13包括相铰接的第一折叠头131和第二折叠头132,该第一折叠头131上铰接有锁柄133,该第二折叠接头132上开有与锁柄133相应的锁槽134,所述锁槽134内设有锁紧件135和锁栓件,在锁柄133上设有相应的锁紧孔136和锁孔137。需要将车体折叠时,先通过锁栓开关138将锁栓件从锁孔137中退出,再将锁柄133从锁槽134中取出,通过车把将前叉11与后叉12对折折叠。当需要骑车时,将前叉11转回原位,然后将锁柄133推进锁槽134,通过锁紧件1355固定后,在通过锁栓开关138将锁栓件推进锁孔137,达到多重锁定。然而,采用折叠盒的方式不仅结构复杂,不够美观;而且,前叉11和后叉12之间的反转动力完全作用在锁柄133上,而锁柄133大都为板件形式,其强度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导致需要增加一些额外的保险机构,如公开号为CN209700850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述,进而导致结构更加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锁止稳固且美观的自行车车架折叠机构。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包括:后座架和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尾部与所述后座架的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叉的上设有防转槽,在所述后座架上设有与所述防转槽对应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有与所述防转槽配合的防转滑块,在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防转滑块接触、另一端裸露在后座架外侧。更为优选的是,所述防转槽的深度低于所述防转滑块的高度。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升降螺杆的裸露端上固定有手柄。更为优选的是,所述防转槽设置在所述前叉的底部,所述升降螺杆的顶部与所述防转滑块的底部顶靠接触。更为优选的是,所述升降螺杆与所述防转滑块之间构成可相互转动的嵌套连接,使所述防转滑块跟随所述升降螺杆的轴向移动。更为优选的是,所述防转槽和所述防转滑块的形状为长条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防转槽的中部设有条形凸起,在所述防转滑块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条形凸起配合的条形槽。更为优选的是,所述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用在电动助力的自行车上,在所述前叉的横杆内设置电池放置腔。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电池放置腔的上下侧臂分别设有转轴安装槽,所述前叉和所述后座架之间通过穿插在所述转轴安装槽内的转轴连接。更为优选的是,在所述前叉和所述后座架上分别设有轴承,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轴承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将防转槽、防转滑块和升降螺杆等零件有机结合,通过升降螺杆带动防转滑块的升降来实现折叠结构的锁止,防转滑块的大小可在前叉横杆的宽度范围内任意设置,确保锁止稳固;且取消了传统的外置折叠盒结构,结构简单、更加美观。二、通过在电池放置腔的上下侧臂分别设置转轴安装槽,前叉和后座架之间通过穿插在所述转轴安装槽内的转轴连接;这样,既能实现前叉和所述后座架之间的转动连接,又避免转轴穿插到横杆内占用电池放置腔的空间,从而使得电动助力自行车能够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三、通过在所述防转槽内设置条形凸起,在所述防转滑块的顶部设置与所述条形凸起配合的条形槽;这样,防转滑块与防转槽之间可形成三个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能进一步提高防转性能,使得后座架和前叉之间的锁止更加稳固。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的自行车车架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另一种现有的自行车车架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的折叠件结构分解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的剖视图。图6所示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所示为升降螺杆与滑块的一种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01:中管,02:上管,03:头管,04:后叉,05:夹紧螺母,06:旋转轴套,07轴。11:前叉,12:后叉,13:折叠件,131:第一折叠头,132:第二折叠头,133:锁柄,134:锁槽,135:锁紧件,136:锁紧孔,137:锁孔,138:锁栓开关。201:后座架,202:前叉,203:防转槽,204:滑槽,205:防转滑块,206:升降螺杆,207:手柄,208:条形凸起,209:条形槽,210:电池放置腔,211:转轴安装槽,212:转轴,213: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至少”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包括:后座架和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尾部与所述后座架的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叉的上设有防转槽,在所述后座架上设有与所述防转槽对应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有与所述防转槽配合的防转滑块,在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防转滑块接触、另一端裸露在后座架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包括:后座架和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的尾部与所述后座架的前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前叉的上设有防转槽,在所述后座架上设有与所述防转槽对应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设有与所述防转槽配合的防转滑块,在所述滑槽的底部设有升降螺杆,所述升降螺杆的一端与所述防转滑块接触、另一端裸露在后座架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槽的深度低于所述防转滑块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螺杆的裸露端上固定有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槽设置在所述前叉的底部,所述升降螺杆的顶部与所述防转滑块的底部顶靠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架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螺杆与所述防转滑块之间构成可相互转动的嵌套连接,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雅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正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