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57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包括滴液件本体和滴液件本体下侧设置的滴液孔,滴液件本体内至少设置有相互隔绝的A液腔和B液腔,滴液孔包括A滴液孔和B滴液孔,A滴液孔与A液腔相连通连接,B滴液孔与B液腔相连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通过在滴液件本体内至少设置相互隔绝的A液腔和B液腔,并通过A滴液孔与A液腔相连通连接,B滴液孔与B液腔相连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至少两种不同组分的溶液同时滴液,进而提高全滴法生产微乳液的效率。

Drop parts of multi-component simultaneous dr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乳液制备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及多组份滴液反应系统。
技术介绍
微乳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按一定比例,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形成的热力学稳定、各相同性、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系,但该体系并不保持永久稳定。影响微乳液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界面张力、油水界面膜强度、胶束粒子的大小、分子排列构型以及液滴带电等因素。而微乳液在制备时的加料方式会对乳液(乳胶)粒径、胶膜的性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全滴法制备的乳液粒径远远小于全混法制备的乳液粒径,胶膜性能远优于全混法的胶膜性能。但是全滴法的生产速率低,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及多组份滴液反应系统,其能够实现多组分同时滴液的全滴法。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本专利技术首先提出了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包括滴液件本体和滴液件本体下侧设置的滴液孔,滴液件本体内至少设置有相互隔绝的A液腔和B液腔,滴液孔包括A滴液孔和B滴液孔,A滴液孔与A液腔相连通连接,B滴液孔与B液腔相连通连接。优选地,A液腔和B液腔在滴液件本体上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优选地,滴液件本体的外轮廓为圆环形。优选地,滴液孔呈同心圆状/类同心圆状排列分布,A滴液孔、B滴液孔沿滴液件本体的周向或径向间隔布置。优选地,同一圆周上滴液孔由A滴液孔、B滴液孔间隔交错布置组成,同一圆周上的A滴液孔、B滴液孔的高度一致。优选地,A液腔、B液腔分别为水平布置的A、B螺旋盘管的管腔构成。优选地,还包括滴液针,滴液针包括立状布置的滴液针本体,滴液针本体位于螺旋盘管的外侧,滴液针本体的上端通过向外侧弯曲延伸设置的弯管段与A、B螺旋盘管相连接,与A螺旋盘管连通连接的滴液针本体下端的出液孔构成A滴液孔,与B螺旋盘管连通连接的滴液针本体下端的出液孔构成B滴液孔。优选地,滴液针本体上设置有过渡储液腔,滴液件本体上还设置有平衡气腔,A液腔、B液腔、平衡气腔均相互隔绝状布置,过渡储液腔的上部通过气管与平衡气腔相连通连接。优选地,滴液件本体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滴液件本体沿高度方向间隔安装在立状布置的安装柱上,安装柱上设置有A进液管、B进液管和进气管,A进液管的出液端分别与各滴液件本体上A液腔连通连接,B进液管的出液端分别与各滴液件本体上B液腔连通连接,进气管的出气端分别与各滴液件本体上的平衡气腔连通连接,A进液管的进液端与B1滴液泵相连接,B进液管的进液端与B2滴液泵相连接,进气管的进气端与气压调节器相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多组份滴液反应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通过在滴液件本体内至少设置相互隔绝的A液腔和B液腔,并通过A滴液孔与A液腔相连通连接,B滴液孔与B液腔相连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至少两种不同组分的溶液同时滴液,进而提高全滴法生产微乳液的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组份滴液反应系统,其通过应用上述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进而能够提高全滴法生产微乳液的效率,并有利于保证微乳液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种子法制备丙烯酸酯微乳液的系统的系统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滴液反应釜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滴液件的一个视角的轴测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滴液件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滴液件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100-滴液反应釜,110-A反应液进口,120-B反应液进口,121-B1反应液进口,122-B2反应液进口,130-反应液出口,140--滴液件,141-A螺旋盘管,141a-A液腔,142-B螺旋盘管,142a-B液腔,143-平衡气腔,144-滴液针,144a-滴液孔,144a1-A滴液孔,144a2-B滴液孔,145-弯管段,146-过渡储液腔,147-气管,150-布液件,160-安装柱,170-A进液管,180-B进液管,190-进气管,200-A搅拌反应釜,210-A出液口,300-B搅拌反应釜,310-B出液口,400-C搅拌反应釜,410-C进液口,420-C出液口,500-D搅拌反应釜,510-D出液口,600-E搅拌反应釜,610-E出液口,710-A三通调节阀,720-B1三通调节阀,730-B2三通调节阀,810-A1管道,820-A2管道,830-A3管道,835-C管道,840-B1管道,850-B2管道,860-B3管道,870-B4管道,880-B5管道,890-B6管道,910-A输送泵,920-C输送泵,930-B1滴液泵,940-B2滴液泵,100-螺旋加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首先提供了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140,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实施全滴法时,不能满足同时滴加不同组分溶液的需求,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140包括滴液件140本体和滴液件140本体下侧设置的滴液孔144a,滴液件140本体内至少设置有相互隔绝的A液腔141a和B液腔142a,滴液孔144a包括A滴液孔144a1和B滴液孔144a2,A滴液孔144a1与A液腔141a相连通连接,B滴液孔144a2与B液腔142a相连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140,通过在滴液件140本体内至少设置相互隔绝的A液腔141a和B液腔142a,并通过A滴液孔144a1与A液腔141a相连通连接,B滴液孔144a2与B液腔142a相连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至少两种不同组分的溶液同时滴液,进而提高全滴法生产微乳液的效率。由于要实现不同溶液的同时滴加,作为A液腔141a和B液腔142a的一种布置形式:A液腔141a和B液腔142a在滴液件140本体上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这样有利于节约反应釜的横向空间,进而有利于减小反应釜的横向空间占用。因为反应釜的釜体截面通常为圆环形,为了充分利用反应釜内的空间,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滴液件140本体的外轮廓为圆环形。滴液件140的外环边部的轮廓与反应釜的内壁相适配,滴液件140环内空缺区域可用于布设加液柱,加液柱用于分别为A液腔141a、B液腔142a提供不同的溶液。由于滴液件140设置成圆环形,为了使滴液孔144a的布置形式能够与滴液件140的形状相适应,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为:滴液孔144a呈同心圆状排列分布,A滴液孔144a1、B滴液孔144a2沿滴液件140本体的周向或径向间隔布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滴液件本体和滴液件本体下侧设置的滴液孔,滴液件本体内至少设置有相互隔绝的A液腔和B液腔,滴液孔包括A滴液孔和B滴液孔,A滴液孔与A液腔相连通连接,B滴液孔与B液腔相连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滴液件本体和滴液件本体下侧设置的滴液孔,滴液件本体内至少设置有相互隔绝的A液腔和B液腔,滴液孔包括A滴液孔和B滴液孔,A滴液孔与A液腔相连通连接,B滴液孔与B液腔相连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其特征在于:A液腔和B液腔在滴液件本体上沿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其特征在于:滴液件本体的外轮廓为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其特征在于:滴液孔呈同心圆状排列分布,A滴液孔、B1滴液孔沿滴液件本体的周向或径向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其特征在于:同一圆周上滴液孔由A滴液孔、B滴液孔间隔交错布置组成,同一圆周上的A滴液孔、B滴液孔的高度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其特征在于:A液腔、B液腔分别为水平布置的A、B螺旋盘管的管腔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组分同时滴液的滴液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滴液针,滴液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畏陆铭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克米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