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793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包括:钢立柱(1)、多个预埋工字钢(2)、四个凑合梁(3)、多个主梁工字钢(4)、多个竹跳板、多个槽钢(5)以及承重排架(6),钢立柱(1)支立于异型隧洞的基础面上,多个预埋工字钢(2)间隔垂直预埋于异型隧洞的两个边墙上部,两个凑合梁(3)平铺于预埋工字钢(2)的上方,另两个凑合梁(3)平铺于钢立柱(1)的上端端面,多个主梁工字钢(4)搭设在凑合梁(3)的上方,多个竹跳板满铺于主梁工字钢(4)的上方,多个槽钢(5)分别铺设于施工平台上,承重排架(6)搭设于槽钢(5)的上方;该支撑装置具有搭建速度快、施工成本低以及可循环使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
本技术公开涉及土建施工的
,尤其涉及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支撑装置是十分重要的施工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隧道顶部结构进行支撑,以便顶拱衬砌工作顺利进行。由于隧道顶部多采用异型,对支撑装置质量要求很高,所以支撑装置的质量直接影响隧道顶部顶拱衬砌质量。目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通常采用满堂红施工排架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方法是利用排架为施工材料,从隧道底部逐层由下至上搭建,直至到达隧道顶部,并根据隧道顶部形状调整顶部排架的分布和高矮,进而起到对隧道顶部进行支撑作用,以便顶拱衬砌顺利进行。该方法需要大量的排架、人工和吊装设备,施工成本较高,同时排架的安装工程量巨大,所需的施工时间长,进度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如何解决异型隧洞顶拱衬砌中支撑装置搭建时间长、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等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异型隧洞顶拱衬砌中支撑装置搭建时间长、进度慢、施工成本高等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为,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立柱1、多个预埋工字钢2、四个凑合梁3、多个主梁工字钢4、多个竹跳板、多个槽钢5以及承重排架6;所述钢立柱1支立于异型隧洞的基础面上;多个所述预埋工字钢2分别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预埋于所述异型隧洞的两个边墙侧壁上部,每个所述预埋工字钢2的端部均相对所述边墙侧壁水平向外伸出;两个所述凑合梁3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分别平铺于两个所述边墙侧壁中预埋工字钢2的上方,另两个所述凑合梁3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平铺于所述钢立柱1的上端端面;多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分别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两端分别搭设在所述预埋工字钢2上的两个凑合梁3的上方,每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中部均搭设在所述钢立柱1上端端面的两个凑合梁3的上方;多个所述竹跳板满铺于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上方,形成施工平台;多个所述槽钢5分别依据所述承重排架6中排架的间距间隔铺设于所述施工平台上;所述承重排架6搭设于所述槽钢5的上方,且所述承重排架6的顶部与所述异型隧洞的顶拱相抵。优选,所述钢立柱1由多个钢立柱单元11依次首尾固定连接构成;每个所述钢立柱单元11均包括:多个方形框架、多个连杆以及多个斜向支撑;多个所述方形框架间隔平行设置;多个所述连杆分别将相邻两个所述方形框架的四个顶点对应连接;所述斜向支撑分别与所述方形框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斜向支撑均设置于对应的方形框架内,所述斜向支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方形框架中两个顶点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多个所述钢立柱单元1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所述承重排架6中还设置有多个斜向拉杆61。进一步优选,所述预埋工字钢2为I36b工字钢。本技术提供的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通过在异型隧洞两个边墙侧壁上部沿长度方向铺设预埋工字钢,形成固定的支点,同时在异型隧洞的基础面上放置钢立柱,并在预埋工字钢和钢立柱上通过铺设凑合梁、主梁工字钢和竹跳板,形成了承载平台,随后在此承载平台上搭设槽钢和承重排架,完成对异性隧洞拱顶的支撑。与以往的满堂红施工排架搭设方法相比,该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通过预埋工字钢和钢立柱,在异型隧洞上部快速搭建形成承载平台,无需像满堂红形式以异性隧洞基础面为承载平台逐层搭设槽钢和承重排架,直至异性隧洞顶拱,在大量节省施工材料的同时,也大大的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该支撑装置通过钢立柱以及预埋工字钢配合使其形成半空支撑,占地面积小,不影响隧洞中的地面通车。与此同时,完工后拆除该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时,与满堂红形式相比,工程量小,拆卸速度快,施工成本低,可循环使用。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沿A-A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参见图1为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主要由钢立柱1、多个预埋工字钢2、四个凑合梁3、多个主梁工字钢4、多个竹跳板、多个槽钢5以及承重排架6构成,其中,钢立柱1支立于异型隧洞的基础面上,多个预埋工字钢2分别沿着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预埋于异型隧洞的两个边墙侧壁上部,每个预埋工字钢2的端部均相对边墙侧壁水平向外伸出,每个预埋工字钢2水平向外伸出的端部上表面与钢立柱1的上端端面处于同一水平。两个凑合梁3沿着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分别平铺于两个边墙侧壁中预埋工字钢2水平向外伸出的端部上方,另两个凑合梁3沿着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平铺于钢立柱1的上端端面。多个主梁工字钢4分别沿着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主梁工字钢4的两端分别搭设在预埋工字钢2上的两个凑合梁3的上方,每个主梁工字钢4的中部均搭设在钢立柱1上端端面的两个凑合梁3的上方。多个竹跳板满铺于主梁工字钢4的上方,形成施工平台。多个槽钢5间隔铺设于施工平台上,承重排架6搭设于槽钢5的上方,形成框架结构,且承重排架6的顶部与异型隧洞的顶拱相抵。上述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的具体使用步骤如下:首先在异型隧洞两个边墙侧壁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预埋工字钢,且端部均水平向外延伸,并在异型隧洞的基础面上放置钢立柱,其高度与预埋工字钢的高度一致。随后在预埋工字钢和钢立柱顶部沿异型隧洞长度方向铺设四根凑合梁,再在四根凑合梁上沿异型隧洞的宽度方向铺设主梁工字钢,将竹跳板铺设在主梁工字钢上,承载平台施工完成。然后在承载平台上搭设槽钢,并在槽钢顶部铺设承重排架,形成框架结构,与异型隧洞的顶拱相抵,完成异型隧洞顶拱衬砌支撑工作。该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的承载平台搭建在异型隧洞上部,利用预埋工字钢和钢立柱进行支撑,与以往满堂红形式相比,无需从异型隧洞基础面搭设槽钢和承重排架,直至异型隧洞顶拱,大大节省了施工材料,减少了工作量,大大节省了施工成本。而且该支撑装置通过钢立柱以及预埋工字钢配合使其形成半空支撑,占地面积小,不影响隧洞中的地面通车。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立柱(1)、多个预埋工字钢(2)、四个凑合梁(3)、多个主梁工字钢(4)、多个竹跳板、多个槽钢(5)以及承重排架(6);/n所述钢立柱(1)支立于异型隧洞的基础面上;/n多个所述预埋工字钢(2)分别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预埋于所述异型隧洞的两个边墙侧壁上部,每个所述预埋工字钢(2)的端部均相对所述边墙侧壁水平向外伸出;/n两个所述凑合梁(3)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分别平铺于两个所述边墙侧壁中预埋工字钢(2)的上方,另两个所述凑合梁(3)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平铺于所述钢立柱(1)的上端端面;/n多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分别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两端分别搭设在所述预埋工字钢(2)上的两个凑合梁(3)的上方,每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中部均搭设在所述钢立柱(1)上端端面的两个凑合梁(3)的上方;/n多个所述竹跳板满铺于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上方,形成施工平台;/n多个所述槽钢(5)分别依据所述承重排架(6)中排架的间距间隔铺设于所述施工平台上;/n所述承重排架(6)搭设于所述槽钢(5)的上方,且所述承重排架(6)的顶部与所述异型隧洞的顶拱相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型隧洞顶拱衬砌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立柱(1)、多个预埋工字钢(2)、四个凑合梁(3)、多个主梁工字钢(4)、多个竹跳板、多个槽钢(5)以及承重排架(6);
所述钢立柱(1)支立于异型隧洞的基础面上;
多个所述预埋工字钢(2)分别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垂直预埋于所述异型隧洞的两个边墙侧壁上部,每个所述预埋工字钢(2)的端部均相对所述边墙侧壁水平向外伸出;
两个所述凑合梁(3)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分别平铺于两个所述边墙侧壁中预埋工字钢(2)的上方,另两个所述凑合梁(3)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平铺于所述钢立柱(1)的上端端面;
多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分别沿着所述异型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两端分别搭设在所述预埋工字钢(2)上的两个凑合梁(3)的上方,每个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中部均搭设在所述钢立柱(1)上端端面的两个凑合梁(3)的上方;
多个所述竹跳板满铺于所述主梁工字钢(4)的上方,形成施工平台;
多个所述槽钢(5)分别依据所述承重排架(6)中排架的间距间隔铺设于所述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文俊米子阳邬雷波严群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