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80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包括底座,底座上铰接有臂体,且臂体与底座间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臂体的端部铰接有夹头,且夹头与臂体间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臂体包括若干节臂段,且若干节臂段间通过铰接方式并依次串联成型,在臂段的摆动方向侧安装有第三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三驱动机构位于所述臂段的摆动方向侧,且两者所在平面与第一驱动机构所在平面呈竖直状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新颖、多方位角度调节、使用灵活的优点。

A kind of side arm for arch frame cl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拱架装夹用的侧臂
本技术属于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拱架装夹用的侧臂。
技术介绍
现有的隧道开凿中,需要沿隧道的长度方向设多个钢拱架以防止隧道塌方,为了满足要求,每个钢拱架的长度也相应较大,因此,通常在施工过程中,会把钢拱架拆分为多个拱架段,但位于整个钢拱架侧边的拱架段,其安装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装夹夹具机构来实现,而现有的装夹夹具机构都是伸缩臂结构,其在施工现场上,存在多角度调节上还是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拱架装夹用的侧臂,适用于隧道中安装钢拱架,为钢拱架在隧道中的安装及夹持上提供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铰接有臂体,且所述臂体与所述底座间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并实现臂体的前后摆动;所述臂体的端部铰接有夹头,且所述夹头与所述臂体间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并实现夹头的上下摆动;所述臂体包括若干节臂段,且所述若干节臂段间通过铰接方式并依次串联成型,在所述臂段的摆动方向侧安装有第三驱动机构并实现整个臂体的左右摆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器、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固定在所述臂段上,所述第三驱动器两端与所述第三支座铰接。作为优选,两所述臂段间通过第三支座安装有第三驱动器。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驱动器分别位于两所述臂段的摆动方向侧。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驱动器分别位于相邻所述臂段的摆动方向侧,并分别依次交替呈臂体的两侧分布。作为优选,所述夹头包括主夹头、托架,所述托架的一端与所述主夹头铰接,并一起铰接在所述臂体的端部,所述托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臂体间通过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托架的主体与所述主夹头的主体间呈活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固定在所述托架上,所述第二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固定所述臂体上,所述第一驱动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位于所述臂段的摆动方向侧,且两者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在平面呈竖直状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臂体通过多节的臂段铰接成型,并通过各驱动机构来实现臂体的左右范围的角度调节,且夹头上的托架用来调节夹在主夹头上的拱架的上下位置关系;具有结构新颖、多方位角度调节、使用灵活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底座;2、臂体;3、第一驱动机构;4、夹头;5、第二驱动机构;6、第三驱动机构;21、臂段;31、第一驱动器;32、第一支座;41、主夹头;42、托架;51、第二驱动器;52、第二支座;61、第三驱动器;62、第三支座;21-1、第一臂段;21-2、第二臂段;21-3、第三臂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本技术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铰接有臂体2,且所述臂体2与所述底座1间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3并实现臂体2的前后摆动;所述臂体2的端部铰接有夹头4,且所述夹头4与所述臂体2间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5并实现夹头4的上下摆动;所述臂体2包括若干节臂段21,且所述若干节臂段21间通过铰接方式并依次串联成型,该臂段21的数量优选为三个,并分为第一臂段21-1、第二臂段21-2、第三臂段21-3,在所述臂段21的摆动方向侧安装有第三驱动机构6并实现整个臂体2的左右摆动;将臂体通过多节的臂段铰接成型,并通过各驱动机构来实现臂体的左右范围的角度调节,且夹头上的托架用来调节夹在主夹头上的拱架的上下位置关系;具有结构新颖、多方位角度调节、使用灵活的优点。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包括第三驱动器61、第三支座62,所述第三支座62固定在所述臂段21上,所述第三驱动器61两端与所述第三支座62铰接;两所述臂段21间通过第三支座62安装有第三驱动器61;如第一臂段21-1与第二臂段21-2间安装第三驱动器61、第二臂段21-2与第三臂段21-3间安装有第三驱动器61,或者第一臂段21-1与第二臂段21-2间安装的第三驱动器61也可以是第一臂段21-1与第三臂段21-3间安装有第三驱动器61来替换(图中未示);通过第三驱动机构6来实现臂体的左右范围的角度调节。所述第三驱动器61分别位于两所述臂段21的摆动方向侧,即可以位于臂体的同一侧或位于臂体的两侧,上述提及的摆动方向侧即为臂体的左右摆动方向的该侧。所述第三驱动器61分别位于相邻所述臂段21的摆动方向侧,即为第一臂段21-1与第二臂段21-2间安装有第三驱动器61、第二臂段21-2与第三臂段21-3间安装有第三驱动器61,该两个第三驱动器61间分别依次交替呈臂体2的两侧分布;这样的位置排布结构使得整个臂体在运行过程中更为平稳、安全性能也更佳。所述夹头4包括主夹头41、托架42,所述托架42的一端与所述主夹头41铰接,并一起铰接在所述臂体2的顶部,即第一臂段21-1的上端部,所述托架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臂段21-1间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连接,所述托架42的主体与所述主夹头41的主体间呈活动连接;通过第二驱动机构5的第二驱动器51的驱动,使得托架42可围绕臂体2端部的铰接点作上下弧面运动,从而可使得拱架实现上下方向上的微调。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包括第二驱动器51、第二支座52,所述第二支座52固定在所述托架42下方上,所述第二驱动器5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5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的第三支座62铰接,即该第三支座62固定在第一臂段21-1上,并分别与第三驱动器61的一端铰接、第二驱动器51的另一端铰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上,实现所达到的功能一样。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驱动器31、第一支座32,所述第一支座32固定所述臂体2的第三臂段21-3上,所述第一驱动器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3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铰接,通过第一驱动器31来实现臂体2相对于底座1的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5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都位于所述臂段21的摆动方向侧,即左右摆动方向侧,且两者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所在平面呈竖直状分布,优选为垂直状分布;各驱动机构通过上述方位分布,能使得侧臂实现多角度调节。上述中所提及的第一驱动器31、第二驱动器51、第三驱动器61为液压油缸或气缸的其中一种。一种利用所述的拱架装夹用的侧臂的装夹方法,该装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拱架放置在主夹头41与托架42上,通过主夹头41将拱架夹紧;S2、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使得臂体2实现前后摆动,并将拱架实现前后角度调整;S3、通过第三驱动机构6使得各臂段21实现左右摆动,即第一臂段21-1、第二臂段21-2、第三臂段21-3之间可实现单方向的左右摆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铰接有臂体(2),且所述臂体(2)与所述底座(1)间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3)并实现臂体(2)的前后摆动;所述臂体(2)的端部铰接有夹头(4),且所述夹头(4)与所述臂体(2)间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5)并实现夹头(4)的上下摆动;所述臂体(2)包括若干节臂段(21),且所述若干节臂段(21)间通过铰接方式并依次串联成型,在所述臂段(21)的摆动方向侧安装有第三驱动机构(6)并实现整个臂体(2)的左右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铰接有臂体(2),且所述臂体(2)与所述底座(1)间安装有第一驱动机构(3)并实现臂体(2)的前后摆动;所述臂体(2)的端部铰接有夹头(4),且所述夹头(4)与所述臂体(2)间安装有第二驱动机构(5)并实现夹头(4)的上下摆动;所述臂体(2)包括若干节臂段(21),且所述若干节臂段(21)间通过铰接方式并依次串联成型,在所述臂段(21)的摆动方向侧安装有第三驱动机构(6)并实现整个臂体(2)的左右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包括第三驱动器(61)、第三支座(62),所述第三支座(62)固定在所述臂段(21)上,所述第三驱动器(61)两端与所述第三支座(6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臂段(21)间通过第三支座(62)安装有第三驱动器(6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器(61)分别位于两所述臂段(21)的摆动方向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拱架装夹用的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器(61)分别位于相邻所述臂段(21)的摆动方向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海波刘建春张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鑫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