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63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单舱两侧的侧墙模板、连接于两侧墙模板上部的顶模板、分别连接于两侧墙模板内部并对称设置的两组支撑架,连接于两组支撑架间的一组横向内撑、以及连接于顶模板与底板垫层间的一组竖向内撑,单舱的外侧边与两侧固定架间连接有连接件;其中,侧墙模板与顶模板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侧墙模板与顶模板的可拆卸安装,可进行分批拆除和循环利用模板,进而节省材料和施工时间;通过支撑架底部设置的移动固定装置不仅可以使得支撑架和模板在管廊内自由移动,还可在特定位置进行固定并调整竖向安装高度,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

A movable formwork support system for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
本技术属于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其结构施工方法虽在不断的完善,但常规的还是采取传统的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或者整体式钢模板支撑体系。常规的满堂红脚手架支撑体系主要依靠人工逐步搭设模板,材料多为多层板,其劳动强度较大,材料周转低,机械化程度低;而采用的整体式钢模板支撑体系,需待顶板混凝土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整体拆除,相对施工周期长。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作其作为典型的线性工程,整线基本为同一断面仅节点存在局部调整,传统的施工工艺不能充分匹配管廊工程的特点实现成本节省、工期缩短,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可移动式且可分段拆除的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用以解决标准断面变化小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模板不同位置的拆除循环利用、支撑架的可移动使用以及模板体系的固定安装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单舱两侧的侧墙模板、连接于两侧墙模板上部的顶模板、分别连接于两侧墙模板内部并对称设置的两组支撑架;所述侧墙模板包括竖向侧模板、连接于竖向侧模板上部的转接模板、以及转接模板外端部设置的转接板;其中,侧墙模板与顶模板可拆卸连接并在转接板处留有豁口。所述两组支撑架之间对应连接有一组横向内撑,所述顶模板与底板垫层间的一组竖向内撑,所述横向内撑和竖向内撑为杆件。所述竖向侧模板一体制作,在竖向侧模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一组背楞,一组背楞在侧墙模板竖向上平行间隔设置、且每根背楞沿竖向侧模板长向通长设置。所述转接板位于转接模板与顶模板连接一端底部,转接板包括转接固定板和转接固定板插件,所述转接固定板沿顶模板长向通长布置,转接固定板横向长度适应顶模板的搭接长度和预留拆模板的豁口长度;转接固定板通过转接固定板插件与顶模板连接。所述顶模板包括外部的多层板和连接于多层板内侧的龙骨,所述多层板与转接模板的外端部顶接连接,龙骨与转接模板端部留有豁口且龙骨底部与转接板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与侧墙模板并排连接的侧向支撑、垂直连接于侧向支撑底部内侧的水平底杆、垂直连接于侧向支撑内侧中上部的水平顶杆、垂直连接于水平顶杆与水平底杆间的竖杆、以及垂直连接于水平顶杆与转接模板间的竖顶杆;其中,侧向支撑在侧墙模板长向上间隔分布,相邻的竖杆间垂直连接有横杆,横杆在侧墙模板长向上通长布置。所述水平顶杆远离侧向支撑的一端连接竖杆上端部,水平底杆远离侧向支撑的一端连接竖杆下端部,水平底杆长度大于水平顶杆,水平底杆伸长部分适应安装移动固定装置。所述移动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于水平底杆两端部的升降丝杆、连接于升降丝杆下端部的升降底座、以及间隔连接于侧墙模板底边上的万向轮;其中升降丝杆和万向轮均可调节高度;所述移动固定装置还间隔设置在侧墙模板底部长向上。单舱或多舱侧墙模板的两外侧还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包括固定立架、连接于固定立架底部的调节杆、以及连接于调节杆下端部的固定底座;所述固定立架由横向杆和纵向杆组成的框架体,其中纵向杆适应支撑架垂向高度,横向杆长度与支撑架横向宽度一致,且在底部横向杆上设置有调节杆。相邻支撑架间以及支撑架与固定架均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杆件,在固定架和支撑架垂向上间隔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通过侧墙模板与顶模板的可拆卸安装,可最大程度的利用管廊分段浇筑时,侧向混凝土和顶板混凝土养护时间的不同,进行分批拆除和循环利用模板,进而节省材料和施工时间;2)本技术中转接模板与顶模板连接处设置有转接板和豁口,其中转接板可保证顶模板的安装空间,而豁口的设置则可以方便拆除转接模板与顶模板的连接,便于施工操作;3)本技术中在模板内部设置有竖向内撑和横向内撑,可增加单舱内整体模板的稳固性且利于分段拆除模板时的局部固定,且连接件的设置可进一步加强单舱或多舱情况下整体模板的稳定性;4)本技术在支撑架底部设置的移动固定装置不仅可以使得支撑架和模板在管廊内自由移动,还可在特定位置进行固定并调整竖向安装高度,而支撑架间横杆的设置,可增强支撑架在管廊长向的一体性;综上,本技术通过模板的可分部拆卸结束,既缩短了墙体拆模时间又满足顶板砼强度要求,通过支撑架设置的移动固定装置可避免二次吊装,减少工程机械台班使用量,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是地下综合管廊多舱移动式模板体系示意图;图2是地下综合管廊单舱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标准模板与支撑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转接模板与顶模板连接示意图;图5是转接模板结构图;图6是异形模板连接示意图;图7是支撑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支撑架连接结构平面图;图9是固定架结构图。附图标记:1-侧墙模板、11-竖向侧模板、12-转接模板、13-转接板、14-异形模板、15-木模板、131-转接固定板、132-转接固定板插件、2-支撑架、21-侧向支撑、22-水平底杆、23-水平顶杆、24-竖杆、25-竖顶杆、26-横杆、3-横向内撑、4-连接件、5-顶模板、51-多层板、52-龙骨、53-豁口、6-竖向内撑、7-固定架、71-固定立架、72-固定底座、73-调节杆、8-移动固定装置、81-升降丝杆、82-升降底座、83-万向轮、9-底板垫层、10-底板导墙。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以某地区地下综合管廊为例,工程全长2694m,其中综合管廊标准断面结构外尺寸为14.0米×3.8米,共有五舱组成,分为电力舱2舱,水信舱2舱,燃气1舱;地下综合管廊的隔墙模板采用3000×2500mm的标准板,外墙模板采用3000×3200mm的标准版,加腋部分墙体采用200mm×350mm的异型模板,隔墙模板、外墙模板和异型模板均可根据空间位置归分为侧墙模板1和顶模板5,由此,提供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单舱两侧的侧墙模板1、连接于两侧墙模板1上部的顶模板5、分别连接于两侧墙模板1内部并对称设置的两组支撑架2,连接于两组支撑架2间的一组横向内撑3、以及连接于顶模板5与底板垫层9间的一组竖向内撑6,单舱的外侧边与两侧固定架7间连接有连接件4;其中,侧墙模板1与顶模板5可拆卸连接,其中,横向内撑3和竖向内撑6采用钢管或型钢制成,在综合管廊安装长向上间隔布置,也可根据不同受力状况进行局部的加密布置。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侧墙模板1包括竖向侧模板11、连接于竖向侧模板11上部的转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单舱两侧的侧墙模板(1)、连接于两侧墙模板(1)上部的顶模板(5)、分别连接于两侧墙模板(1)内部并对称设置的两组支撑架(2);所述侧墙模板(1)包括竖向侧模板(11)、连接于竖向侧模板(11)上部的转接模板(12)、以及转接模板(12)外端部设置的转接板(13);其中,侧墙模板(1)与顶模板(5)可拆卸连接并在转接板(13)处留有豁口(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单舱两侧的侧墙模板(1)、连接于两侧墙模板(1)上部的顶模板(5)、分别连接于两侧墙模板(1)内部并对称设置的两组支撑架(2);所述侧墙模板(1)包括竖向侧模板(11)、连接于竖向侧模板(11)上部的转接模板(12)、以及转接模板(12)外端部设置的转接板(13);其中,侧墙模板(1)与顶模板(5)可拆卸连接并在转接板(13)处留有豁口(5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支撑架(2)之间对应连接有一组横向内撑(3),所述顶模板(5)与底板垫层(9)间的一组竖向内撑(6),所述横向内撑(3)和竖向内撑(6)为杆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侧模板(11)一体制作,在竖向侧模板(11)的内侧面设置有一组背楞,一组背楞在侧墙模板(1)竖向上平行间隔设置、且每根背楞沿竖向侧模板(11)长向通长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13)位于转接模板(12)与顶模板(5)连接一端底部,转接板(13)包括转接固定板(131)和转接固定板插件(132),所述转接固定板(131)沿顶模板(5)长向通长布置,转接固定板(131)横向长度适应顶模板(5)的搭接长度和预留拆模板的豁口(53)长度;转接固定板(131)通过转接固定板插件(132)与顶模板(5)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板(5)包括外部的多层板(51)和连接于多层板(51)内侧的龙骨(52),所述多层板(51)与转接模板(12)的外端部顶接连接,龙骨(52)与转接模板(12)端部留有豁口(53)且龙骨(52)底部与转接板(13)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移动式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包括与侧墙模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谭敏卢意路长来赵波赵希望赵前程韩瑞峰徐云龙贺跃宾杨国利马立文王鹏王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