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构柱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636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格构柱固定件,包括格构柱固定块(1)和井圈固定块(2),格构柱固定块(1)与井圈固定块(2)垂直连成L形固定件主体;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1)固定设置在与格构柱(3)的顶部,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1)关于格构柱(3)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井圈固定块(2)上设有第一标记线(21),井圈(4)上设有第二标记线(41),第一标记线为“1”字形,第二标记线为“十”字形,使第一标记线与第二标记线垂直且对准第二标记线的中心,使格构柱(3)通过井圈固定块(2)与井圈(4)轴线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吊装定位格构柱,并能严格控制格构柱轴线的定位,辅助格构柱的定位施工。

Lattice column fix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格构柱固定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固定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格构柱固定件。
技术介绍
逆作法是一种超常规的施工方法,一般是在深基础、地质复杂、地下水位高等特殊情况下采用。当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时,常使用格构柱作为上层结构承重构件,故先要施工格构柱,待格构柱底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施工格构柱顶部结构板,之后再施工下层结构。格构柱一般长度较长且重量较大,因此控制格构柱轴线定位是格构柱吊装的关键,目前,现有的施工过程中常采用搭设钢架并与格构柱焊接的方式固定格构柱,这就需要在吊装过程中进行焊接,操作难度大且不便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格构柱固定件,能快速吊装定位格构柱,并能严格控制格构柱轴线的定位,辅助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格构柱固定件,包括格构柱固定块和井圈固定块,格构柱固定块与井圈固定块垂直连接成L形的固定件主体;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格构柱的顶部,且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关于格构柱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井圈固定块上设有第一标记线,井圈上设有第二标记线,第一标记线对准第二标记线,使格构柱通过井圈固定块与井圈轴线定位。所述的第一标记线为“1”字形,第二标记线为“十”字形,使第一标记线与第二标记线垂直且对准第二标记线的中心。所述的第二标记线的中心设有定位钉,定位钉平行井圈的轴向设置并与第一标记线重合。所述的定位钉与井圈的桩心轴线的距离为(D/2+40,d/2-m),其中,D为桩径,d为格构柱的宽度,m为固定件主体的厚度。<br>所述的格构柱固定块的外壁与格构柱的外壁齐平,格构柱固定块的高度与井圈的高度相当。本技术能快速吊装定位格构柱,并能严格控制格构柱轴线的定位,大大简化了格构柱吊装定位和固定的操作,替代常规的钢架来辅助格构柱的定位施工,满足施工要求,加快吊装进度,节约工期;具有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轴线定位易于控制且便于复核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格构柱固定件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格构柱固定件与格构柱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格构柱固定件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格构柱固定件的安装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格构柱固定件的安装定位示意图。图中,1格构柱固定块,2井圈固定块,21第一标记线,3格构柱,4井圈,41第二标记线,42定位钉,5垫层,6待开挖土石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见附图3,一种格构柱固定件,包括格构柱固定块1和井圈固定块2,格构柱固定块1与井圈固定块2垂直连接成L形的固定件主体;请参见附图1和附图2,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1的底部与格构柱3的顶部边角处焊接固定,且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1关于格构柱3的中轴线对称布置;请参见附图3至附图5,井圈固定块2上设有第一标记线21,井圈4上设有第二标记线41,第一标记线21对准第二标记线41,使格构柱3通过井圈固定块2与井圈4实现轴线定位。请参见附图3和附图5,所述的第一标记线21为“1”字形,第二标记线41为“十”字形,使第一标记线21与第二标记线41垂直且对准第二标记线41的中心,由于格构柱3的截面大多为正方形的中心对称结构,井圈4大多为圆形的中心对称结构,格构柱3在吊装下方时转动90°或180°或270°均能方便的使第一标记线21与第二标记线41对齐,便于格构柱3的快速吊装到位。所述的第二标记线41的中心设有定位钉42,定位钉42平行井圈4的轴向设置并与第一标记线21重合,定位更方便。所述的定位钉42与井圈4的桩心轴线的距离为(D/2+40,d/2-m),其中,D为桩径(即待开挖土石方6的内径),d为格构柱3的宽度,m为固定件主体的厚度,单位为mm。所述的固定件主体的厚度与格构柱3的侧板厚度相当。所述的格构柱固定块1的外壁与格构柱3的外壁齐平,格构柱固定块1的高度与井圈4的高度相当,确保了吊装的准确性。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5,本技术格构柱固定件的安装步骤如下:将格构柱固定块1的底部与格构柱3顶部采用满焊的方式焊接固定,格构柱固定块1和井圈固定块2构成的固定件主体的厚度与格构柱3的侧板厚度相当,格构柱固定块1与格构柱3的满焊长度为200mm,采用4个定位块主体并关于桩心轴线对称设置。井圈固定块2的高度为100mm,固定件主体的长度为800mm,格构柱固定块1的高度可根据格构柱的标高进行调整,格构柱固定块1的宽度为200mm,井圈4的宽度为200mm,格构柱固定块1的外壁与井圈4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D-d)/2。在井圈4上端面上,以桩心轴线为中心线,距离桩心分别为(D/2+40,d/2-m)的坐标位置处用墨线弹出4条十字形的第二标记线41,并在第二标记线41的中心钉定位钉42,定位钉42可采用小铁钉。在4个定位块主体的井圈固定块2上均设有第一标记线21,第一标记线21与井圈固定块2外端的距离为360mm。第一标记线21竖直向下设置并对准第二标记线41中心的,即与定位钉42重合,定位更方便。井圈4通过垫层5固定在待开挖土石方6顶部,待格构柱3下放后,采用吊车或塔吊进行格构柱3的吊装,调整格构柱3的位置,使焊接于格构柱3上的L型的固定件主体上的第一标记线21与定位钉42重合。浇筑桩底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用切割机切除L型的固定件主体即可,便于上层结构施工。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格构柱固定件,其特征是:包括格构柱固定块(1)和井圈固定块(2),格构柱固定块(1)与井圈固定块(2)垂直连接成L形的固定件主体;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1)固定设置在格构柱(3)的顶部,且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1)关于格构柱(3)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井圈固定块(2)上设有第一标记线(21),井圈(4)上设有第二标记线(41),第一标记线(21)对准第二标记线(41),使格构柱(3)通过井圈固定块(2)与井圈(4)轴线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格构柱固定件,其特征是:包括格构柱固定块(1)和井圈固定块(2),格构柱固定块(1)与井圈固定块(2)垂直连接成L形的固定件主体;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1)固定设置在格构柱(3)的顶部,且若干块格构柱固定块(1)关于格构柱(3)的中轴线对称布置;井圈固定块(2)上设有第一标记线(21),井圈(4)上设有第二标记线(41),第一标记线(21)对准第二标记线(41),使格构柱(3)通过井圈固定块(2)与井圈(4)轴线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构柱固定件,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标记线(21)为“1”字形,第二标记线(41)为“十”字形,使第一标记线(21)与第二标记线(41)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园谭建国李晶谢强王景祥张建波刘少武刘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