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82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熔化炉、第一输送管、热补偿炉以及第二输送管,所述熔化炉、第一输送管、热补偿炉以及第二输送管从左至右依次固设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熔化炉底部的右侧固设有第一导料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第二输送管的左侧均开设有导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加工技术领域,该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通过设置隐藏式防尘机构,能够阻止灰尘等杂质与输送管内的金属液接触,提高了金属液的品质,并且不使用时可将其隐藏在输送管内,一举两得,通过设置辅热机构,能够分段对金属液加热,防止长距离输送造成金属液失温严重造成局部凝结的现象,从而提高了铝合金溶体输送效率。

An aluminum alloy melt conve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铝合金加工
,具体为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铝合金在融化后,需要通过输送管道将熔融状态的铝合金液体输送到压膜机或铸造机内。由于铝合金液体温度较高,一般达到660度左右,当长距离输送液体铝合金时,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外界的灰尘等杂质容易溶于液体内,影响铝合金的品质,其二,长距离输送液体铝合金,热能损耗严重,液体铝合金温度势必会降低,严重时,液体铝合金会发生局部凝结现象,降低输送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解决了现有铝合金溶体长距离输送存在掺杂灰尘、局部凝结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熔化炉、第一输送管、热补偿炉以及第二输送管,所述熔化炉、第一输送管、热补偿炉以及第二输送管从左至右依次固设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熔化炉底部的右侧固设有第一导料管,所述第一输送管以及第二输送管的左侧均开设有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料管的底部贯穿第一输送管左侧的导流孔并延伸至第一输送管的内腔。所述第一输送管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分别活动连接有前挡尘板与后挡尘板,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右侧固设有第二导料管,所述热补偿炉的内腔对称固设有固定卡座,所述固定卡座之间卡接有热补偿管,所述第二导料管的底部贯穿热补偿炉并与热补偿管的顶部相互卡接,所述热补偿炉的内腔等距离固设有电加热管,所述热补偿管的底部卡接有第三导料管,所述第三导料管的底部依次贯穿热补偿炉与导流孔并延伸至第二输送管的内腔。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管包括防锈层、中空层以及保温层。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顶部开设有卡孔,所述前挡尘板以及后挡尘板的顶部均固设有卡头。优选的,所述前挡尘板的顶部嵌接有磁石,所述后挡尘板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卡接磁石的卡槽。优选的,所述热补偿管呈回形设置,且电加热管均匀分布在热补偿管的凹型处。(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通过设置隐藏式防尘机构,能够阻止灰尘等杂质与输送管内的金属液接触,提高了金属液的品质,并且不使用时可将其隐藏在输送管内,一举两得,通过设置辅热机构,能够分段对金属液加热,防止长距离输送造成金属液失温严重造成局部凝结的现象,从而提高了铝合金溶体输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输送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输送管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热补偿炉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输送管结构断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输送管结构正剖图。图中:1、支架;2、熔化炉;3、第一输送管;301、防锈层;302、中空层;303、保温层;4、热补偿炉;5、第二输送管;6、第一导料管;7、导流孔;8、凹槽;9、前挡尘板;10、后挡尘板;11、第二导料管;12、固定卡座;13、热补偿管;14、电加热管;15、第三导料管;16、卡孔;17、卡头;18、磁石;19、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包括支架1、熔化炉2、第一输送管3、热补偿炉4以及第二输送管5,第一输送管3包括防锈层301、中空层302以及保温层303,防锈层301、中空层302以及保温层303可分别采用沥青涂层、高硼硅材料与陶瓷材料,熔化炉2、第一输送管3、热补偿炉4以及第二输送管5从左至右依次固设在支架1的顶部,熔化炉2底部的右侧固设有第一导料管6,第一输送管3以及第二输送管5的左侧均开设有导流孔7,第一导料管6的底部贯穿第一输送管3左侧的导流孔7并延伸至第一输送管3的内腔。第一输送管3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凹槽8,凹槽8内分别活动连接有前挡尘板9与后挡尘板10,铝合金金属液从熔化炉2底部的第一导料管6流进第一输送管3内,在输送金属液之前,通过手动扣动前挡尘板9以及后挡尘板10(为了方便扣动前挡尘板9或后挡尘板10,可在其正面设置一推手,图中未示出),然后转动至如图3所示状态,使前挡尘板9与后挡尘板10相互扣合,从而将第一输送管3的顶部遮挡,从而防止灰尘与第一输送管3内的金属液接触,起到了防尘的目的,凹槽8的顶部开设有卡孔16,前挡尘板9以及后挡尘板10的顶部均固设有卡头17,不使用时,将前挡尘板9以及后挡尘板10分别转动至凹槽8内,将其隐藏在凹槽8内,并通过卡头17卡进卡孔16内进行固定,前挡尘板9的顶部嵌接有磁石18,后挡尘板10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卡接磁石18的卡槽19,当前挡尘板9以及后挡尘板10贴合时,磁石18可卡进卡槽19内,防止意外分离。第一输送管3的右侧固设有第二导料管11,热补偿炉4的内腔对称固设有固定卡座12,固定卡座12之间卡接有热补偿管13,第二导料管11的底部贯穿热补偿炉4并与热补偿管13的顶部相互卡接,热补偿管13呈回形设置,且电加热管14均匀分布在热补偿管13的凹型处,热补偿炉4的内腔等距离固设有电加热管14,热补偿管13的底部卡接有第三导料管15,第三导料管15的底部依次贯穿热补偿炉4与导流孔7并延伸至第二输送管5的内腔,金属液依次从第一输送管3流进热补偿炉4内腔的热补偿管13内,通过启动电加热管14,电加热管14直接与380V工业电连接,电加热管14可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工业级大功率法兰电热管,管材选用SL3316不锈钢,通过电加热管14发热,对流进热补偿管13内的金属液进行加热,弥补其在输送过程中损失的热能,由于热补偿管13采用回形设计,因此可充分受热,快速补偿金属液损失的热量。使用时,铝合金金属液从熔化炉2底部的第一导料管6流进第一输送管3内,在输送金属液之前,通过手动扣动前挡尘板9以及后挡尘板10(为了方便扣动前挡尘板9或后挡尘板10,可在其正面设置一推手,图中未示出),然后转动至如图3所示状态,使前挡尘板9与后挡尘板10相互扣合,从而将第一输送管3的顶部遮挡,从而防止灰尘与第一输送管3内的金属液接触,起到了防尘的目的,金属液依次从第一输送管3流进热补偿炉4内腔的热补偿管13内,通过启动电加热管14,电加热管14直接与380V工业电连接,电加热管14可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工业级大功率法兰电热管,管材选用SL3316不锈钢,通过电加热管14发热,对流进热补偿管13内的金属液进行加热,弥补其在输送过程中损失的热能,由于热补偿管13采用回形设计,因此可充分受热,快速补偿金属液损失的热量,之后金属液流进第二输送管5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输送管5采用同样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熔化炉(2)、第一输送管(3)、热补偿炉(4)以及第二输送管(5),所述熔化炉(2)、第一输送管(3)、热补偿炉(4)以及第二输送管(5)从左至右依次固设在所述支架(1)的顶部,所述熔化炉(2)底部的右侧固设有第一导料管(6),所述第一输送管(3)以及第二输送管(5)的左侧均开设有导流孔(7),所述第一导料管(6)的底部贯穿第一输送管(3)左侧的导流孔(7)并延伸至第一输送管(3)的内腔;/n所述第一输送管(3)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内分别活动连接有前挡尘板(9)与后挡尘板(10),所述第一输送管(3)的右侧固设有第二导料管(11),所述热补偿炉(4)的内腔对称固设有固定卡座(12),所述固定卡座(12)之间卡接有热补偿管(13),所述第二导料管(11)的底部贯穿热补偿炉(4)并与热补偿管(13)的顶部相互卡接,所述热补偿炉(4)的内腔等距离固设有电加热管(14),所述热补偿管(13)的底部卡接有第三导料管(15),所述第三导料管(15)的底部依次贯穿热补偿炉(4)与导流孔(7)并延伸至第二输送管(5)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熔体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熔化炉(2)、第一输送管(3)、热补偿炉(4)以及第二输送管(5),所述熔化炉(2)、第一输送管(3)、热补偿炉(4)以及第二输送管(5)从左至右依次固设在所述支架(1)的顶部,所述熔化炉(2)底部的右侧固设有第一导料管(6),所述第一输送管(3)以及第二输送管(5)的左侧均开设有导流孔(7),所述第一导料管(6)的底部贯穿第一输送管(3)左侧的导流孔(7)并延伸至第一输送管(3)的内腔;
所述第一输送管(3)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内分别活动连接有前挡尘板(9)与后挡尘板(10),所述第一输送管(3)的右侧固设有第二导料管(11),所述热补偿炉(4)的内腔对称固设有固定卡座(12),所述固定卡座(12)之间卡接有热补偿管(13),所述第二导料管(11)的底部贯穿热补偿炉(4)并与热补偿管(13)的顶部相互卡接,所述热补偿炉(4)的内腔等距离固设有电加热管(1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良王新波祝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郧西县合力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