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板支架模具及其底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79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板支架模具及其底板支架,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其中底板支架包括成型下料模具、下料成型模具、整形冲孔模具,成型下料模具包括成型下料下模具和成型下料上模具;成型下料下模具包括成型下料下码板、成型下料下模座、成型下料下垫板、成型下料下夹板、成型下料抬料板、成型下料下抬料板上有成型下料下模公;成型下料上模具包括成型下料上垫脚、位于成型下料上垫脚上的成型下料上模座、位于成型下料上模座中部的成型下料上垫板、位于成型下料上垫板上且与成型下料下模公匹配的成型下料上模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Base plate support mould and base plate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板支架模具及其底板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底板支架模具。本技术还涉及这种底板支架模具加工而成的底板支架。
技术介绍
汽车工业中模具是非常重要的,汽车模具是指应用于汽车领域的模具,被誉为“汽车工业之母”,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零部件需要依靠模具成形。我国贵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保有量也有望全球第一,但却始终无法生产出自己的高档车,这与汽车模具工业发展滞后有莫大关系。目前,现有的底板支架模具工序复杂,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残次品率较高。因此,研发一种生产效率较高、成本较低,产品合格率较高的底板支架模具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底板支架模具。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这种底板支架模具加工而成的底板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底板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下料模具、下料成型模具、整形冲孔模具,所述成型下料模具包括成型下料下模具和成型下料上模具;所述成型下料下模具包括成型下料下码板、通过成型下料下垫脚与成型下料下码板连接的成型下料下模座、位于成型下料下模座中部的成型下料下垫板、位于成型下料下垫板上的成型下料下夹板、位于成型下料下夹板上的成型下料抬料板、成型下料抬料板上有成型下料下模公;所述成型下料下模公包括两个凸起的成型下料下侧模公、位于两个成型下料下侧模公之间且凸起的成型下料下中模公、两个位于成型下料下侧模公左侧的成型下料下刺破公;所述成型下料上模具包括成型下料上垫脚、位于成型下料上垫脚上的成型下料上模座、位于成型下料上模座中部的成型下料上垫板、位于成型下料上垫板上且与成型下料下模公匹配的成型下料上模公。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料成型模具包括下料成型下模具和下料成型上模具;所述下料成型下模具包括下料成型下码板、通过下料成型下垫脚与下料成型下码板连接的下料成型下模座、位于下料成型下模座上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料成型下垫板、第二下料成型下垫板、第三下料成型下垫板;所述第一下料成型下垫板上有凸起的第一下料成型下模芯,第二下料成型下垫板上有内凹的第二下料成型下模芯,第三下料成型下垫板上有内凹第三下料成型下模芯;所述第二下料成型下模芯包括两个凸起的第二下料成型侧模公、位于两个第二下料成型侧模公之间且凸起的第二下料成型中模公;所述第三下料成型下模芯包括两个凸起的第三下料成型侧模公、位于第三下料成型侧模公之间且内凹的第三下料成型中模公、位于第三下料成型中模公右侧且内凹的第三下料成型右模公;所述下料成型上模具包括下料成型上码板、位于下料成型上码板中部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与第一下料成型下模芯匹配的第一下料成型上模芯、与第二下料成型下模芯匹配的第二下料成型上模芯、与第三下料成型下模芯匹配的第三下料成型上模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整形冲孔模具包括整形冲孔下模具和整形冲孔上模具;所述整形冲孔下模具包括整形冲孔下码板、通过整形冲孔下垫脚与整形冲孔下码板连接的整形冲孔下模座、位于整形冲孔下模座上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第二整形冲孔下模芯、第三整形冲孔下模芯、第四整形冲孔下模芯;所述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为工字型,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的前端有第一整形冲孔前模公,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的后端有第一整形冲孔后模公,第一整形冲孔前模公和第一整形冲孔后模公之间有第一整形冲孔中模公;所述第二整形冲孔下模芯为凸起结构,第二整形冲孔下模芯的顶部有三个第一冲孔口;所述第三整形冲孔下模芯为凸起结构,第三整形冲孔下模芯的顶部有两个第二冲孔口,第三整形冲孔下模芯的右侧有第三冲孔口;所述第四整形冲孔下模芯包括与整形冲孔下模座连接的滑轨和位于滑轨上可左右滑动的滑块,滑块的左侧有与第三冲孔口匹配的侧冲子,滑块右侧为斜面;所述整形冲孔上模具包括整形冲孔上码板,整形冲孔上码板中部从有向左依次设置有与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匹配的第一整形冲孔上模芯、与第二整形冲孔下模芯匹配的第二整形冲孔上模芯、与第三整形冲孔下模芯匹配的第三整形冲孔上模芯、与第四整形冲孔下模芯中滑块右侧的斜面匹配的插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成型下料下模座的四端均有成型下料外导柱,成型下料下模座的前后两端均有两个成型下料下外限位;所述下料上模座的四端均有与成型下料外导柱匹配的下料外导套,下料上模座的前后两端均有两个成型下料上外限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料成型下模座的四端均有下料成型下外限位,下料成型下模座的前后两端均有两个下料成型外导套,第一下料成型下垫板的四端均有下料成型内导柱;所述下料成型上码板的四端均有下料成型上外限位,下料成型上码板的前后两端均有两个下料成型外导柱。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整形冲孔下模座的四端均有整形冲孔外导套,整形冲孔下模座的前后两端均有两个整形冲孔下外限位,整形冲孔下模座位于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的四端上均有第一整形冲孔下内限位,整形冲孔下模座位于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的左侧有靠块,整形冲孔下模座位于第二整形冲孔下模芯四端上均有第二整形冲孔下内限位,整形冲孔下模座位于第三整形冲孔下模芯四端上均有第三整形冲孔下内限位;所述整形冲孔上码板的四端均有与整形冲孔外导套匹配的整形冲孔外导柱,整形冲孔上码板的前后两端均有与整形冲孔下外限位匹配的整形冲孔上外限位。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底板支架包括底板、与底板后端连接的后板、与底板左侧和后板左侧连接的左侧板、与底板右侧和后板右侧连接的右侧板;所述底板中部有两个底板孔,后板中部有三个后板孔,右侧板中部有两个右侧板孔。本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成型下料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成型下料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成型下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料成型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料成型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料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二下料成型下模芯和第三下料成型下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整形冲孔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1。图9为整形冲孔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整形冲孔下模具的俯视图。图11为整形冲孔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2。图12为整形冲孔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底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料条的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成型下料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第一下料成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第二下料成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第三下料成型条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第一整形冲孔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第二整形冲孔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第三整形冲孔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底板支架模具,包括成型下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底板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下料模具(1)、下料成型模具(2)、整形冲孔模具(3),所述成型下料模具(1)包括成型下料下模具(11)和成型下料上模具(12);所述成型下料下模具(11)包括成型下料下码板(111)、通过成型下料下垫脚(112)与成型下料下码板(111)连接的成型下料下模座(113)、位于成型下料下模座(113)中部的成型下料下垫板(114)、位于成型下料下垫板(114)上的成型下料下夹板(115)、位于成型下料下夹板(115)上的成型下料抬料板(116)、成型下料抬料板(116)上有成型下料下模公(117);所述成型下料下模公(117)包括两个凸起的成型下料下侧模公(1171)、位于两个成型下料下侧模公(1171)之间且凸起的成型下料下中模公(1172)、两个位于成型下料下侧模公(1171)左侧的成型下料下刺破公(118);/n所述成型下料上模具(12)包括成型下料上垫脚(121)、位于成型下料上垫脚(121)上的成型下料上模座(122)、位于成型下料上模座(122)中部的成型下料上垫板(123)、位于成型下料上垫板(123)上且与成型下料下模公(117)匹配的成型下料上模公(124)。/n...

【技术特征摘要】
1.底板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下料模具(1)、下料成型模具(2)、整形冲孔模具(3),所述成型下料模具(1)包括成型下料下模具(11)和成型下料上模具(12);所述成型下料下模具(11)包括成型下料下码板(111)、通过成型下料下垫脚(112)与成型下料下码板(111)连接的成型下料下模座(113)、位于成型下料下模座(113)中部的成型下料下垫板(114)、位于成型下料下垫板(114)上的成型下料下夹板(115)、位于成型下料下夹板(115)上的成型下料抬料板(116)、成型下料抬料板(116)上有成型下料下模公(117);所述成型下料下模公(117)包括两个凸起的成型下料下侧模公(1171)、位于两个成型下料下侧模公(1171)之间且凸起的成型下料下中模公(1172)、两个位于成型下料下侧模公(1171)左侧的成型下料下刺破公(118);
所述成型下料上模具(12)包括成型下料上垫脚(121)、位于成型下料上垫脚(121)上的成型下料上模座(122)、位于成型下料上模座(122)中部的成型下料上垫板(123)、位于成型下料上垫板(123)上且与成型下料下模公(117)匹配的成型下料上模公(1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成型模具(2)包括下料成型下模具(21)和下料成型上模具(22);所述下料成型下模具(21)包括下料成型下码板(211)、通过下料成型下垫脚(212)与下料成型下码板(211)连接的下料成型下模座(213)、位于下料成型下模座(213)上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下料成型下垫板(2131)、第二下料成型下垫板(2132)、第三下料成型下垫板(2133);所述第一下料成型下垫板(2131)上有凸起的第一下料成型下模芯(2141),第二下料成型下垫板(2132)上有内凹的第二下料成型下模芯(2142),第三下料成型下垫板(2133)上有内凹第三下料成型下模芯(2143);所述第二下料成型下模芯(2142)包括两个凸起的第二下料成型侧模公(21421)、位于两个第二下料成型侧模公(21421)之间且凸起的第二下料成型中模公(21422);所述第三下料成型下模芯(2143)包括两个凸起的第三下料成型侧模公(21431)、位于第三下料成型侧模公(21431)之间且内凹的第三下料成型中模公(21432)、位于第三下料成型中模公(21432)右侧且内凹的第三下料成型右模公(21433);
所述下料成型上模具(22)包括下料成型上码板(221)、位于下料成型上码板(221)中部从右向左依次设置有与第一下料成型下模芯(2141)匹配的第一下料成型上模芯(2221)、与第二下料成型下模芯(2142)匹配的第二下料成型上模芯(2222)、与第三下料成型下模芯(2143)匹配的第三下料成型上模芯(222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板支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冲孔模具(3)包括整形冲孔下模具(31)和整形冲孔上模具(32);所述整形冲孔下模具(31)包括整形冲孔下码板(311)、通过整形冲孔下垫脚(312)与整形冲孔下码板(311)连接的整形冲孔下模座(313)、位于整形冲孔下模座(313)上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3141)、第二整形冲孔下模芯(3142)、第三整形冲孔下模芯(3143)、第四整形冲孔下模芯(3144);所述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3141)为工字型,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3141)的前端有第一整形冲孔前模公(31411),第一整形冲孔下模芯(3141)的后端有第一整形冲孔后模公(31412),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光喜田业杨金刚罗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神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