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600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13
一种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包括喷头外壳和进气管,进气管下段连接进水分流器,进气管下段与进水分流器位于喷头外壳内,喷头外壳上部设有进水口,进气管下段依次设置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和第二旋流出气口组,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的第一旋流出气口,第一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偏斜;第二旋流出气口组位于第一旋流出气口组下部,第二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的第二旋流出气口,第二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偏斜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入喷头的水和气体多次混合,使水和气经过七次碰撞破碎后,水雾颗粒达到10μm以下,此时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大小相近,可以更好的融合,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

An ultra-fine ultrasonic atomizing nozz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部件,特别是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
技术介绍
常温下的粉尘排放以及高温烟气携带粉尘排放,一直是环境治理的难点,特别是无组织粉尘的排放更是难以治理。传统的静电除尘、布袋除尘治理的效果有限,且投资非常大。随着除尘技术的发展,微米级喷雾抑尘技术对这些无组织粉尘的治理有着明显的效果,作为微米级喷雾抑尘技术主要部件之一的喷头是影响此项技术的关键部件。目前,针对10μm以下的呼吸性粉尘颗粒很难治理。根据空气动力学、云物理学、斯蒂芬流的输送等多种机理的研究理论:当“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大小相近时,它们吸附、过滤、凝结的机率最大”,所以喷头所喷出的水雾颗粒的大小成为抑制10μm以下呼吸性粉尘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所述喷头能够喷出超细的水雾颗粒,从而有效抑制10μm以下呼吸性粉尘。本技术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包括喷头外壳和进气管,进气管下段连接进水分流器,进气管下段与进水分流器位于喷头外壳内,喷头外壳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气管下段依次设置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和第二旋流出气口组,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的第一旋流出气口,第一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偏斜;第二旋流出气口组位于第一旋流出气口组下部,第二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的第二旋流出气口,第二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偏斜角度。上述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所述进水分流器上设有数个旋流入水口,各旋流入水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水分流器的径向构成偏斜角度,各旋流入水口相对进水分流器径向的偏斜角度与第一旋流出气口、第二旋流出气口相对进气管径向的偏斜角度方向相反。上述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进气管内孔由直管段连接直径收缩段,直径收缩段下部连接小直径的射流出气口,射流出气口下部连接直径递增的喇叭形出气口,第一旋流出气口组设置在直管段,第二旋流出气口组设置在直径收缩段,旋流入水口的高度位置对应在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和第二旋流出气口组之间。上述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所述喷头外壳底部设置水气混合出口,喷头外壳外部固接振荡器固定杆,振荡器固定杆底部设有振荡头,振荡头设有圆锥形的振荡腔,水气混合出口与振荡腔上下对应。上述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所述进水口设有滤网挡圈。本技术依据空气动力学、云物理学、等有关理论:“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大小相近时,它们吸附、过滤、凝结的机率最大”,对所述喷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进入喷头内的水与气体多次混合,水和气经过七次碰撞破碎后,水雾颗粒可以达到10μm以下,此时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大小相近,可以更好的融合,有效抑制10μm以下呼吸性粉尘,从而达到降尘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一旋流出气口及旋流入水口的配置示意图。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进气管,2、密封圈,3、进水口,4、滤网挡圈,5、喷头外壳,6、进水分流器,7、旋流入水口,8、第一旋流出气口,9、第二旋流出气口,10、振荡器固定杆,11、射流出气口,12、喇叭形出气口,13、水气混合出口,14、振荡头,15、振荡腔,16、混合室。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本技术包括喷头外壳5和进气管1,进气管通入压缩空气,进气管上端设有密封圈2,用来跟喷头以外的设备密封连接。喷头外壳上部设有外螺纹,用来跟喷头以外的设备连接。进气管下段螺纹连接进水分流器6,进气管下段与进水分流器位于喷头外壳内。喷头外壳上部设有进水口3,进水口设有用于过滤进水的滤网挡圈4。在进气管下段依次设置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和第二旋流出气口组,其中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沿进气管圆周均布的第一旋流出气口8,第一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构成偏斜角度。第二旋流出气口组位于第一旋流出气口组下部,第二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沿进气管圆周均布的第二旋流出气口9,第二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构成偏斜角度。进水分流器上设有数个旋流入水口7,各旋流入水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水分流器的径向构成偏斜角度,各旋流入水口相对进水分流器径向的偏斜角度与第一旋流出气口、第二旋流出气口相对进气管径向的偏斜角度方向相反。即,第一、第二旋流出气口导出的气体旋流相同,第一、第二旋流出气口导出的气体旋流与旋流入水口导出的水流方向相反。第二旋流出气口进气管内孔由直管段连接直径收缩段,直径收缩段下部连接小直径的射流出气口11,射流出气口下部连接直径递增的喇叭形出气口12,第一旋流出气口组设置在直管段,第二旋流出气口组设置在直径收缩段,旋流入水口的高度位置对应在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和第二旋流出气口组之间。喷头外壳底部设置水气混合出口13,喷头外壳外部固接振荡器固定杆10,振荡器固定杆底部设有振荡头14,振荡头设有圆锥形的振荡腔15,水气混合出口与振荡腔上下对应。仍参看图1、图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一定压力的水由进水口进入喷头内,经滤网挡圈过滤后由进水分流器上的旋流入水口到达由进水分流器、喷头外壳和进气管间构成的混合室16,水在混合室内按旋流入水口的方向旋转流动。压缩气体进入进气管,第一部分压缩气体经由第一旋流出气口8进入混合室,压缩空气在混合室内的按第一旋流出气口的方向进行旋转,第一旋流出气口的方向与旋流入水口方向相反,压缩空气与水在高速旋转状态下进行碰撞混合,对水进行第一次破碎。仍参看图1、图2,第二部分压缩气体经由第二旋流出气口进入混合室,压缩空气在混合室内的按第二旋流出气口的方向进行旋转,第二旋流出气口的方向与第一旋流出气口的方向相同,第二部分压缩空气与第一部分压缩空气和水的混合物进行混合,同时将第一部分压缩空气和水的混合物进行旋转加速。高速旋转的气水混合物经气水混合出口喷出。仍参看图1、图2,第三部分压缩空气沿着压缩空气进气管继续向前,通过射流出气口由喇叭形出气口喷出。压缩空气进气管到射流出气口气道直径变小,空气进一步压缩,提高经过此处的空气流速,当气流经过喇叭形出气口时,射流气流外围部分瞬间膨胀,与经过气水混合出口的气水混合物撞击,将水滴第二次破碎;射流气流中间部分继续前冲,撞击在振荡头的振荡腔内,振荡腔采用锥形设计,气流被反向沿着椎体外沿回冲,与经过气水混合出口的气水混合物再次撞击,将水滴第三次破碎;射流气流中间部分与振荡腔返回的气流碰撞,产生能量,同时向外爆破,与经过气水混合出口的气水混合物第三次撞击,将水滴第四次破碎;气水混合物从气水混合出口喷出后,压缩空气将没有约束,压缩空气瞬间释放,同时将水第五次破碎。由于气水混合物从气水混合出口是高速旋转喷出的,水滴受离心力作用,自行破碎,形成第六次破碎,高速气体携带着经过六次破碎的水喷出,与外界空气接触撞击,从而形成第七次破碎。经过上述七次破碎后,水雾颗粒已经达到10μm以下,超细的水雾颗粒与粉尘颗粒将更好的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包括喷头外壳(5)和进气管(1),进气管下段连接进水分流器(6),进气管下段与进水分流器位于喷头外壳内,喷头外壳上部设有进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下段依次设置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和第二旋流出气口组,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的第一旋流出气口(8),第一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偏斜;第二旋流出气口组位于第一旋流出气口组下部,第二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的第二旋流出气口(9),第二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偏斜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包括喷头外壳(5)和进气管(1),进气管下段连接进水分流器(6),进气管下段与进水分流器位于喷头外壳内,喷头外壳上部设有进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下段依次设置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和第二旋流出气口组,第一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的第一旋流出气口(8),第一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偏斜;第二旋流出气口组位于第一旋流出气口组下部,第二旋流出气口组包括数目不少于两个的第二旋流出气口(9),第二旋流出气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气管的径向偏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波超细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分流器上设有数个旋流入水口(7),各旋流入水口的轴线向下倾斜且相对进水分流器的径向构成偏斜角度,各旋流入水口相对进水分流器径向的偏斜角度与第一旋流出气口、第二旋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树春刘国明陆斌李博文董京波李贵强马海明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北方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