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66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包括锁体、锁芯、轴套、固定套、钢球、第一弹簧、手柄总成、O型密封圈,所述锁芯一端依次套接有锁体、轴套和固定套,另一端套接有第一弹簧并与手柄总成连接,所述轴套与锁体之间设置有钢球和O型密封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机械结构,实现了在车内外锁紧时,车内都能锁死,解决了载员门锁失效问题,提高了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结构的安全性、密封性、可靠性。

A new type of lock structure for specia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锁紧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成熟应用的载员门锁结构只能在车内锁死,人在车外操作门锁时,仅仅靠密封橡胶条的弹力及锁舌与斜切面的摩擦力锁紧,当特种车辆行驶时遇到剧烈震动时,载员门锁结构锁舌与斜切面摩擦力作用失效,使载员门容易自动弹开(扭力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采用机械结构,实现了在车内外锁紧时,车内都能锁死,解决了载员门锁失效问题,提高了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结构的安全性、密封性、可靠性。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包括锁体、锁芯、轴套、固定套、钢球、第一弹簧、手柄总成、O型密封圈,所述锁芯一端依次套接有锁体、轴套和固定套,另一端套接有第一弹簧并与手柄总成连接,所述轴套与锁体之间设置有钢球和O型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拽动手柄套脱离固定套上的卡槽后旋转手柄总成,利用转动杆与锁芯之间的四方结构带动锁芯旋转,利用锁芯与锁体之间的六点凸凹结构传递扭矩,通过旋转锁体,使锁体上的斜切面旋压门盖上的锁舌压紧门盖及密封橡胶条,最后松开手柄套使其通过弹簧力卡入固定套上的卡槽。车外开锁及原理:将钥匙套入锁体上的钥匙孔上,同时将锁芯往下压,使锁芯与锁体之间的六点凸凹结构脱离,转动钥匙带动锁体解锁;反之亦然。进一步地,所述手柄总成包括转动杆、第二弹簧、手柄套、调节螺母、锁紧螺母,所述转动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和手柄套,该转动杆一端与锁芯垂直连接,另一端依次与调节螺母、锁紧螺母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手柄套的端部内壁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螺母连接;第二弹簧的设置可以手柄总成在使用完之后,自动复位卡死。进一步地,所述锁芯中部设置有六点凸部,一端部设置有四方部,所述四方部与转动杆连接,所述六点凸部与转动杆之间的锁芯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在车内锁死的情况下,通过压下锁芯,使之与车内卡死结构脱开,达到在车外开关锁,车内锁死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锁体一端设有斜切部,另一端设有六点凹部,所述锁芯穿入锁体,通过六点凸部与六点凹部卡接,该斜切部上设置有钥匙孔,通过钥匙按压锁芯使六点凸部与六点凹部脱离,从而锁体上的斜切部可旋动,压门盖上的锁舌,锁芯与锁体脱离,钥匙只转动锁体来开关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是压力弹簧,达到使用完后复位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的端部设有用于手柄总成活动或固定的卡槽,用于手柄总成车内锁死或打开的活动路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门锁结构采用机械结构,其结构可靠;手柄总成可通过弹簧卡入固定套槽内实现卡死;手柄总成可通过四方结构、六点凸凹结构、斜切结构传递力矩至门盖;通过钥匙解脱六点凸凹结构,在车外能实现关开门;在外锁紧时,能通过闭合六点凸凹结构实现车内卡死。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门锁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A-A视图;图3是是本专利技术B-B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C-C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锁体、锁芯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锁体,2-锁芯,3-轴套,4-固定套,5-钢球,6-第一弹簧,7-手柄总成,8-O型密封圈,9-转动杆,10-第二弹簧,11-手柄套,12-调节螺母,13-锁紧螺母,14-锁舌,15-密封橡胶条,16-钥匙,17-四方部,18-六点凸部,19-斜切部,20-六点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包括锁体1、锁芯2、轴套3、固定套4、钢球5、第一弹簧6、手柄总成7、O型密封圈8,所述锁芯2一端依次套接有锁体1、轴套3和固定套4,另一端套接有第一弹簧6并与手柄总成7连接,所述轴套3与锁体1之间设置有钢球5和O型密封圈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拽动手柄套11脱离固定套4上的卡槽后旋转手柄总成7,利用转动杆9与锁芯2之间的四方结构带动锁芯2旋转,利用锁芯2与锁体1之间的六点凸凹结构传递扭矩,通过旋转锁体1,使锁体1上的斜切面旋压门盖上的锁舌14压紧门盖及密封橡胶条15,最后松开手柄套11使其通过弹簧力卡入固定套4上的卡槽。车外开锁及原理:将钥匙16套入锁体1上的钥匙16孔上,同时将锁芯2往下压,使锁芯2与锁体1之间的六点凸凹结构脱离,转动钥匙16带动锁体1解锁;反之亦然。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手柄总成7包括转动杆9、第二弹簧10、手柄套11、调节螺母12、锁紧螺母13,所述转动杆9上套接有第二弹簧10和手柄套11,该转动杆9一端与锁芯2垂直连接,另一端依次与调节螺母12、锁紧螺母13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0一端与手柄套11的端部内壁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螺母12连接;第二弹簧10的设置可以手柄总成7在使用完之后,自动复位卡死。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锁芯2中部设置有六点凸部18,一端部设置有四方部17,所述四方部17与转动杆9连接,所述六点凸部18与转动杆9之间的锁芯2部分套接有第一弹簧6;在车内锁死的情况下,通过压下锁芯2,使之与车内卡死结构脱开,达到在车外开关锁,车内锁死的目的。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锁体1一端设有斜切部19,另一端设有六点凹部20,所述锁芯2穿入锁体1,通过六点凸部18与六点凹部20卡接,该斜切部19上设置有钥匙孔,通过钥匙16按压锁芯2使六点凸部18与六点凹部20脱离,从而锁体1上的斜切部19可旋动,压门盖上的锁舌14,锁芯2与锁体1脱离,钥匙16只转动锁体1来开关锁。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弹簧6和第二弹簧10均是压力弹簧,达到使用完后复位的效果。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固定套4的端部设有用于手柄总成7活动或固定的卡槽,用于手柄总成7车内锁死或打开的活动路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包括锁体(1)、锁芯(2)、轴套(3)、固定套(4)、钢球(5)、第一弹簧(6)、手柄总成(7)、O型密封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2)一端依次套接有锁体(1)、轴套(3)和固定套(4),另一端套接有第一弹簧(6)并与手柄总成(7)连接,所述轴套(3)与锁体(1)之间设置有钢球(5)和O型密封圈(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包括锁体(1)、锁芯(2)、轴套(3)、固定套(4)、钢球(5)、第一弹簧(6)、手柄总成(7)、O型密封圈(8),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2)一端依次套接有锁体(1)、轴套(3)和固定套(4),另一端套接有第一弹簧(6)并与手柄总成(7)连接,所述轴套(3)与锁体(1)之间设置有钢球(5)和O型密封圈(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总成(7)包括转动杆(9)、第二弹簧(10)、手柄套(11)、调节螺母(12)、锁紧螺母(13),所述转动杆(9)上套接有第二弹簧(10)和手柄套(11),该转动杆(9)一端与锁芯(2)端部垂直连接,另一端依次与调节螺母(12)、锁紧螺母(13)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0)一端与手柄套(11)的端部内壁连接,另一端与调节螺母(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特种车辆载员门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中锋李晖军高勋武黄聪吴丁汀张涵谢龙林彭足运
申请(专利权)人: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