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50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如通式I所示。将采用Si‑APP、硅氧烷、芳香族席夫碱基硅氧烷及有机溶剂进行脱水缩合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改性聚磷酸铵与纯APP相比,其具有残炭率高、耐水性良好等优点。

An Aromatic Schiff base hyperbranched polysiloxane coated modifie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
本专利技术属于改性聚磷酸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
技术介绍
聚磷酸铵(APP)是以磷、氮为主要成分的一种无卤、低毒的膨胀型无机阻燃剂,其在膨胀阻燃体系中可同时承担气源及酸源的作用,并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聚酯及聚酰胺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改性工作。然而,LevchikS等人发现,只有当APP的添加量达到30wt%,PA6才可获得较好的阻燃效果。因此,为了赋予高分子材料更为优异的阻燃性能,APP常与其它阻燃剂复配使用。专利CN201910376678.2公开了一种超分子组装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超分子组装方法对APP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所得的超分子组装改性APP呈微观片层状结构,将改性APP应用于聚合物后,其界面相容性明显提高,此外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也明显增强。专利CN201810069765.9公开了一种具有交联反应活性基团的APP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硅溶胶对APP进行表面包覆,制备所得改性APP具有疏水、耐水性好、初始分解温度高的特点。此外,将改性APP应用于聚烯烃后,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复合物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均得到大幅提高。然而,APP是一种极易水解的材料,这一缺陷极大地制约了其后期加工及使用条件。CN101235221A公开了一种氨基硅烷偶联剂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分两步进行:(1)将氨基硅烷偶联剂与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例混合水解;(2)采用水解氨基硅烷偶联剂对聚磷酸铵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处理。CN107163292A公开了一种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磷酸铵分散在低级醇和水的混合液中得到聚磷酸铵分散液,后加入N-型含羟基有机胺,得到聚磷酸铵-有机胺混合溶液;(2)在低级醇和水的混合液中加入硅氧烷偶联剂形成硅氧烷偶联剂分散液,在聚磷酸铵-有机胺混合溶液中加入硅氧烷偶联剂分散液,进行固液分离后即得改性聚磷酸铵。以上专利技术一定程度的解决了APP易水解的特性,但以上两种制备方法均引入两种及以上溶剂,工艺复杂,不易大量生产。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简单的一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无多余助剂引入,且溶剂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可进行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有效解决了聚磷酸铵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极易水解的缺陷,克服了现有改性聚磷酸铵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不易产业化等难题,本专利技术通过硅氧烷修饰的聚磷酸铵、硅氧烷、芳香族席夫碱基硅氧烷进行脱水缩合反应获得。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改性聚磷酸铵,其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2独立地选自氨乙基丙基或丙基;R4独立地选自甲基、乙氧基或苯基,R5独立地选自甲基、乙氧基或苯基,其中x=5-20,波浪线代表重复的支化Si-O-Si链段。所述改性聚磷酸铵选自:其中x=10-20,波浪线代表重复的支化Si-O-Si链段、其中x=10-15,波浪线代表重复的支化Si-O-Si链段、其中x=5-15,波浪线代表重复的支化Si-O-Si链段、其中x=5-10,波浪线代表重复的支化Si-O-Si链段、其中x=10-20,波浪线代表重复的支化Si-O-Si链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包括:按摩尔重量份数,将包括10~20份的硅氧烷修饰的聚磷酸铵Si-APP、5~10份的硅氧烷、10~20份的芳香族席夫碱基硅氧烷、50~75份的有机溶剂,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制得。具体包括:利用脱水缩合反应原理制备:按摩尔重量份数计,将10~20份的硅氧烷修饰的聚磷酸铵Si-APP、5~10份的硅氧烷、10~20份的芳香族席夫碱基硅氧烷及50~75份的有机溶剂置于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条件下充分搅拌后,冷凝回流,随后,洗涤、过滤、干燥后,即得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进一步所述冷凝回流90~110℃下冷凝回流4~8h。所述硅氧烷修饰的聚磷酸铵Si-APP的结构式为硅氧烷的结构式为芳香族席夫碱基硅氧烷结构式为:其中R1独自选自甲氧基或乙氧基,R2独自选自氨乙基丙基或丙基;R3选自甲氧基、乙氧基或羟基,R4选自甲基、乙氧基或苯基,R5选自乙氧基或苯基。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甲苯和丙酮中的任意一种。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制备硅氧烷修饰的APP(Si-APP)的制备:所述硅氧烷修饰的聚磷酸铵Si-APP由下列方法制备:按摩尔重量份数计,将10~20份的聚磷酸铵、10~20份的端氨基硅氧烷及60~80份的有机溶剂加入三口烧瓶中,在氮气条件下,对混合溶液进行充分搅拌,待混合均匀后,冷凝回流,洗涤、过滤、干燥,即得硅氧烷修饰的聚磷酸铵Si-APP,其中所述冷凝回流为50~90℃冷凝回流5~8h。所述端氨基硅氧烷结构式为:其中R1选自甲氧基或乙氧基,R2选自氨乙基丙基或丙基。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甲苯和丙酮中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所述方法制备的改性聚磷酸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含所述改性聚磷酸铵的阻燃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述改性聚磷酸铵的应用。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一步脱水缩合技术,制备出一种兼具高效成碳及疏水性能的芳香族席夫碱基聚硅氧烷包覆改性APP(SP@APP),进而构建完整的膨胀型阻燃体系;(2)在膨胀阻燃研究领域,材料的残炭率是预测其后期阻燃性能的重要指标,本专利技术所得材料具有较高的残炭率可提供给基底材料更好的保护作用,进而赋予基底材料更为优异的阻燃性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较高残炭率的改性APP为APP阻燃剂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SP@APP)的合成路线图;图2为实施例1中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Ⅰ(SP@APP-Ⅰ)的合成路线图;图3为实施例2中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Ⅱ(SP@APP-Ⅱ)的合成路线图;图4为实施例3中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Ⅲ(SP@APP-Ⅲ)的合成路线图;图5为实施例4中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Ⅳ(SP@APP-Ⅳ)的合成路线图;图6为实施例5中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Ⅴ(SP@APP-Ⅴ)的合成路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原料来源及其参数:聚磷酸铵(APP),苯甲醛(98%)均购买于安耐吉化学(上海)有限公司。无水乙醇(AR、99.5%),甲苯(AR、98%),丙酮(A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改性聚磷酸铵,其结构通式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改性聚磷酸铵,其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2独立地选自氨乙基丙基或丙基;R4独立地选自甲基、乙氧基或苯基,R5独立地选自甲基、乙氧基或苯基,其中x=5-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性聚磷酸铵,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聚磷酸铵选自:




其中x=5-20。


3.一种改性聚磷酸铵的制备方法,包括:按摩尔重量份数,将包括10~20份的硅氧烷修饰的聚磷酸铵Si-APP、5~10份的硅氧烷、10~20份的芳香族席夫碱基硅氧烷、50~75份的有机溶剂,进行脱水缩合反应,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将原料置于反应容器中,在氮气条件下充分搅拌后,冷凝回流,随后,洗涤、过滤、干燥后,即得芳香族席夫碱基超支化聚硅氧烷包覆改性聚磷酸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回流90~110℃下冷凝回流4~8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发学范硕孙妍璐吴德群王学利俞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