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22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移动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筒形安装座,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泡沫层,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弹簧,所诉第一弹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筒形安装座,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各边角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各边角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圆球与第二滑动圆球,所述第一滑动圆球上设置有贯穿球心的第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大大增强车门的防撞击性能,并且在安装后并不会占用车内空间。

An anti-collision device for car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撞装置相关
,具体为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的安全设计成为汽车生产制造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收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而现有的汽车安全设计中,对车门的安全设计相对较少,并且大多数的设计防撞击性能较差,并且占用车内空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对于大多数的设计防撞击性能较差,并且占用车内空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移动板与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与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筒形安装座,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泡沫层,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弹簧,所诉第一弹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筒形安装座。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各边角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各边角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圆球与第二滑动圆球,所述第一滑动圆球上设置有贯穿球心的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弹簧,且第三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圆球上设置有贯穿球心的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外侧设置有第四弹簧,且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结构设置与第一连接杆一致,但第二连接杆的放置方向与第一连接杆相反。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筒形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二限位块与移动板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筒形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一限位块与移动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防撞击结构,即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防撞击设计,再加上斜板式,能够大大降低车门受到撞击时的冲击,并且设置了多个筒形安装座与弹簧的小结构,辅助整体增强对撞击产生的冲击力进行减弱,降震效果良好。2.通过斜板式设计,降低了整体的使用空间,可将此结构直接安置在车门内部,不会占用车内的空间,并且第二固定板上方设置有泡沫层,能够很好地进行设计,以贴合车门内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连接杆部分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连接杆部分的剖视图。图中:1、第一固定板;2、移动板;3、第二固定板;4、泡沫层;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7、第一筒形安装座;8、第一弹簧;9、第二筒形安装座;10、第二弹簧;11、第一固定螺孔;12、第二固定螺孔;13、第一限位块;14、第三弹簧;15、第三连接杆;16、第一滑动圆球;17、第二滑动圆球;18、第四弹簧;19、第四连接杆;20、第二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大多数的设计防撞击性能较差,并且占用车内空间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移动板2与第二固定板3,第一固定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与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筒形安装座9,第二固定板3的上端设置有泡沫层4,第二固定板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与第一弹簧8,所诉第一弹簧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筒形安装座7。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直接将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3直接安装固定在车门内部,移动板2无需固定,车门受到撞击时,可通过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6的防撞结构进行保护,并通过第一弹簧8与第二弹簧10进行辅助,降低车门所受到的冲击力,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3受到冲击压合时,第一筒形安装座7与第二筒形安装座9收缩,不会影响结构的减震效果。实施例2请参阅图1-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第一固定板1的内部各边角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11,第二固定板3的内部各边角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12;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圆球16与第二滑动圆球17,所述第一滑动圆球16上设置有贯穿球心的第三连接杆15,所述第三连接杆15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弹簧14,且第三连接杆15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3,所述第一限位块13与第二固定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圆球17上设置有贯穿球心的第四连接杆19,所述第四连接杆19的外侧设置有第四弹簧18,且第四连接杆19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限位块20,所述第二限位块20与移动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的结构设置与第一连接杆5一致,但第二连接杆6的放置方向与第一连接杆5相反;移动板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筒形安装座9与第一连接杆5,且第二筒形安装座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0,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圆球17,所述移动板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筒形安装座9,所述第二连接杆6上的第二限位块20与移动板2上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筒形安装座7,所述第一连接杆5上的第一限位块13与移动板2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螺孔11与第二固定螺孔12来对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3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的第一滑动圆球16与第二滑动圆球17,以及相匹配的第一限位块13、第三弹簧14、第三连接杆15、第四弹簧18、第四连接杆19与第二限位块20,实现减震效果,受到撞击时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3压合,第一连接杆5与第二连接杆6开始倾斜,由于第一限位块13与第二限位块20的固定作用,第一滑动圆球16与第二滑动圆球17开始位移并挤压第三弹簧14与第四弹簧18,以此降低所受到的冲击,并且在第一固定板1与第二固定板3闭合至一定程度时,接触到第一弹簧8与第二弹簧10,进一步降低车门所受到的冲击力。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移动板(2)与第二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与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筒形安装座(9),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上端设置有泡沫层(4),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与第一弹簧(8),所诉第一弹簧(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筒形安装座(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1)、移动板(2)与第二固定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与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筒形安装座(9),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上端设置有泡沫层(4),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与第一弹簧(8),所诉第一弹簧(8)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筒形安装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的内部各边角均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11),所述第二固定板(3)的内部各边角均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门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圆球(16)与第二滑动圆球(17),所述第一滑动圆球(16)上设置有贯穿球心的第三连接杆(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嵇存岗嵇瑞海嵇存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瑞工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