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0757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属于冶金行业高速线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冷却管设置在套管(1)内,冷却管和套管(1)的中心线重合在一起,冷却管和套管(1)的两端均设有端盖(2);所述冷却管包含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首段管和末端管之间设置多节首尾相连的中间管,所述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均为厚壁管,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孔为轧件通道(5),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管壁中均设有与轧件通道(5)相连通的冷却介质喷入孔(1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组合式结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够有效控制吐丝温度,满足钢材工艺控冷的要求。

A cooling control device for high speed wire rod after ro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属于冶金行业高速线材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钢铁产业的日趋规模化,产品多元化,钢铁企业逐步从粗钢、普钢向优质钢材转化,因此,对产品质量的最终精准控制成为钢企综合竞争力的体现。在高速线材生产过程中,吐丝机的吐丝温度是控制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所以,精准控制吐丝温度在高速线材生产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传统的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结构复杂,轧件的运行阻力大,吐丝温度的控制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采用组合式结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够有效控制吐丝温度,满足钢材工艺控冷的要求,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包含套管、端盖、冷却介质接入口和冷却管,冷却管设置在套管内,冷却管和套管的中心线重合在一起,冷却管和套管的两端均设有端盖;所述冷却管包含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首段管和末端管之间设置多节首尾相连的中间管,所述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均为厚壁管,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孔为轧件通道,所述轧件通道呈锥形,轧件通道内径较大的一端为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轧件通道内径较小的一端为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出口端,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管壁中均设有与轧件通道相连通的冷却介质喷入孔,所述冷却介质喷入孔为以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线为中心的环状结构;首段管和套管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冷却管介质接入口和套管介质接入口,冷却管介质接入口与首段管内的冷却介质喷入孔连通;首段管出口端的轴向、中间管进口端和出口端的轴向以及末端管进口端的轴向均设有与冷却介质喷入孔相连通的管内介质通道。所述冷却介质喷入孔的喷出方向顺着轧件运行的方向。所述首段管出口端轴向、中间管进口端和出口端轴向以及末端管进口端轴向的管内介质通道均为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六个。所述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出口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形的定位凸台,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分别设有与定位凸台(6)相配合的定位孔(7)。所述首段管和中间管的出口端端面上设有多个尖状定位凸起,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的进口端端面上设有与尖状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在冷却管和套管的两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冷却介质可以根据所生产工艺的要求灵活选择,可以是蒸汽、水或气雾,而且可以通过控制冷却介质的流量来控制吐丝温度。②冷却管采用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组合的方式,可以跟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组合、布置。③轧件通道采用锥形,方便轧件的运行,而且环状结构的冷却介质喷入孔的喷出方向顺着轧件运行的方向,能够有效降低轧件运行的阻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首段管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首段管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间管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间管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末端管主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末端管侧视图;图中:1、套管;2、端盖;3、螺钉;4、冷却介质接入口;5、轧件通道;6、定位凸台;7、定位孔;8、冷却管介质接入口;9、定位凸起;10、管内介质通道;11、冷却介质喷入孔;12、定位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7,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包含套管1、端盖2、冷却介质接入口4和冷却管,冷却管设置在套管1内,冷却管和套管1的中心线重合在一起,冷却管和套管1的两端均设有端盖2;所述冷却管包含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首段管和末端管之间设置多节首尾相连的中间管,所述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均为厚壁管,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孔为轧件通道5,所述轧件通道5呈锥形,轧件通道5内径较大的一端为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轧件通道5内径较小的一端为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出口端,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管壁中均设有与轧件通道5相连通的冷却介质喷入孔11,所述冷却介质喷入孔11为以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线为中心的环状结构;首段管和套管1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冷却管介质接入口8和套管介质接入口4,冷却管介质接入口8与首段管内的冷却介质喷入孔11连通;首段管出口端的轴向、中间管进口端和出口端的轴向以及末端管进口端的轴向均设有与冷却介质喷入孔4相连通的管内介质通道10。所述冷却介质喷入孔11的喷出方向顺着轧件运行的方向。所述首段管出口端轴向、中间管进口端和出口端轴向以及末端管进口端轴向的管内介质通道10均为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的六个。所述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出口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形的定位凸台6,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分别设有与定位凸台6相配合的定位孔7。所述首段管和中间管的出口端端面上设有多个尖状定位凸起9,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的进口端端面上设有与尖状定位凸起9相配合的定位凹槽12。所述端盖2通过螺钉3固定在冷却管和套管1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7,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出口端分别设有一个圆形的定位凸台6,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分别设有与定位凸台6相配合的定位孔7;首段管和中间管的出口端端面上设有多个尖状定位凸起9,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的进口端端面上设有与尖状定位凸起9相配合的定位凹槽12。通过圆柱形定位凸台6和定位孔7以及尖状定位凸起9和定位凹槽12的相互配合,使首段管和中间管之间,中间管和中间管之间,以及中间管和末端管之间连接的更加牢靠,冷却介质喷入孔11的喷出方向顺着轧件运行的方向。具体安装过程:(1)先根据现场实际空间定制套管1的长度,然后进行预装冷却管,安装冷却介质接入管。(2)组装好的冷却管和套管1上线找正安装;(3)根据工艺要求接入所需要的冷却介质,冷却介质的流量采用调节截门控制,以适应不同工艺要求的流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套管(1)、端盖(2)、冷却介质接入口(4)和冷却管,冷却管设置在套管(1)内,冷却管和套管(1)的中心线重合在一起,冷却管和套管(1)的两端均设有端盖(2);/n所述冷却管包含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首段管和末端管之间设置多节首尾相连的中间管,所述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均为厚壁管,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孔为轧件通道(5),所述轧件通道(5)呈锥形,轧件通道(5)内径较大的一端为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轧件通道(5)内径较小的一端为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出口端,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管壁中均设有与轧件通道(5)相连通的冷却介质喷入孔(11),所述冷却介质喷入孔(11)为以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线为中心的环状结构;/n首段管和套管(1)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冷却管介质接入口(8)和套管介质接入口(4),冷却管介质接入口(8)与首段管内的冷却介质喷入孔(11)连通;首段管出口端的轴向、中间管进口端和出口端的轴向以及末端管进口端的轴向均设有与冷却介质喷入孔(4)相连通的管内介质通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线材轧后控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套管(1)、端盖(2)、冷却介质接入口(4)和冷却管,冷却管设置在套管(1)内,冷却管和套管(1)的中心线重合在一起,冷却管和套管(1)的两端均设有端盖(2);
所述冷却管包含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首段管和末端管之间设置多节首尾相连的中间管,所述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均为厚壁管,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孔为轧件通道(5),所述轧件通道(5)呈锥形,轧件通道(5)内径较大的一端为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进口端,轧件通道(5)内径较小的一端为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出口端,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管壁中均设有与轧件通道(5)相连通的冷却介质喷入孔(11),所述冷却介质喷入孔(11)为以首段管、中间管和末端管的中心线为中心的环状结构;
首段管和套管(1)上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冷却管介质接入口(8)和套管介质接入口(4),冷却管介质接入口(8)与首段管内的冷却介质喷入孔(11)连通;首段管出口端的轴向、中间管进口端和出口端的轴向以及末端管进口端的轴向均设有与冷却介质喷入孔(4)相连通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永忠张明海李进海冯向工刘文通李芳方旭芳李维花樊宏媛任云婵
申请(专利权)人:宣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