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26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初级光学元件;所述初级光学元件、安装支架各自固定,且,所述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作为更优的方案,初级光学元件前部的两侧各伸出一限位筋,安装支架两侧各设有一与所述限位筋匹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防止初级光学元件前部发生上下摆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上下摆动,确保初级光学元件的截止线始终处于理论位置,从而可确保光形的稳定性;只需将限位筋卡入限位孔即可将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固定,安装步骤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灯模组,尤其涉及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车灯初级光学元件是车灯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的稳固性直接影响车灯模组的使用性能。例如,有些车灯模组的初级光学元件在车灯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很长,其后端固定于散热器上,而前端悬空,导致该初级光学元件形成悬臂梁,造成在汽车运行过程中,该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容易上下摆动,从而使近光截止线偏离理论位置,影响车灯光形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的安装结构,其可以避免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上下摆动,确保近光截止线始终在理论位置上,从而确保车灯光形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初级光学元件;所述初级光学元件、安装支架的后端各自固定,且,所述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与所述安装支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初级光学元件前端的两侧各伸出一限位筋,所述安装支架两侧各设有一与所述限位筋匹配的限位孔。更进一步的,所述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还包括散热器,所述初级光学元件的后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安装支架也固定在所述散热器上。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的两侧开设有开孔。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筋前部小,后部大,在装配时,所述限位筋的前部更容易首先进入所述限位孔内。再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筋的后部的上下两侧与所述限位孔的内侧接触;所述限位筋的后部截面边界呈圆弧形,以使限位筋更加顺利地卡入限位孔内。<br>更进一步的,所述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还包括线路板,所述初级光学元件与散热器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初级光学元件、线路板和散热器以将三者固定连接。再进一步的,所述初级光学元件的后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销,所述线路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定位销穿过的第一定位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孔,则另一个所述第一定位孔为腰形孔;所述散热器上开设有两个供第一定位销插入的第二定位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为圆形孔,则另一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为腰形孔;所述第一定位销依次穿入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以将所述初级光学元件定位。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散热器通过第二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的后端设有两个第二定位销,所述散热器上设有两个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以将所述安装支架定位;其中一个所述第三定位孔为圆形孔,则另一个所述第三定位孔为腰形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初级光学元件前端的两侧设置限位筋,同时在安装支架上开设供限位筋卡入的限位孔,可将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固定,可避免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上下摆动,确保初级光学元件的近光截止线始终处于理论位置,从而可确保光形的稳定性;2)只需将限位筋卡入限位孔即可将初级光学元件的前端固定,安装步骤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其中,安装支架未示出;图3是图2的前视图;图4是图1的后视图。其中,1.散热器,101.腰形孔,102.腰形孔,2.线路板,3.初级光学元件,301.限位筋,302.第一定位销,4.安装支架,401.限位孔,402.第二定位销,403.开孔,5.第一螺纹连接件,6.第二螺纹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固定在所述散热器1上,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的后端与所述散热器1固定连接,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的前端与所述安装支架4连接,该安装支架4可直接采用用于固定次级光学元件的支架。具体地,上述初级光学元件3的前端两侧均设有限位筋301,相应地,安装支架4的两侧均开设有供上述限位筋301卡入的限位孔401,当将安装支架4由初级光学元件3的前方套入时,限位筋301能够卡入限位孔401,以将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的前端固定,防止该初级光学元件3的前端上下摆动,确保近光截止线位于理论位置,从而确保光形的稳定性。优选地,如图1所示,为了使限位筋301容易卡入限位孔401,在限位孔401的两侧开设开孔403,使限位筋301在卡入限位孔401时,限位孔401能够及时发生弹性形变以将限位筋301卡入限位孔401内。进一步地,参见图2并结合图1,在将安装支架4由初级光学元件3的前方套入的过程中,为了使限位筋301更容易卡入限位孔401,限位筋301前部的截面呈梯形,即限位筋301前部小,后部大,这样,在装配时,限位筋301的前部更容易首先进入限位孔401内,以减小装配难度,限位筋301的后部随之卡入限位孔401,后部的上下两侧与限位孔401的内侧接触。优选地,限位筋301的后部截面边界可呈圆弧形,以使限位筋301更加顺利地卡入限位孔401内。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与散热器1通过第一螺纹连接件5连接,具体地,第一螺纹连接件5依次穿过初级光学元件3、线路板2和散热器1以将三者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初级光学元件3的安装,提高其与光源相对位置的安装精确性,初级光学元件3的后端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销302,该两个第一定位销30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相应地,线路板2上开设有两个供第一定位销302穿过的第一定位孔(图中未示出),为了避免发生过定位,其中一个第一定位孔为圆形孔,则另一个第一定位孔为腰形孔。散热器1上开设有两个供第一定位销302插入的第二定位孔,同样,为了避免发生过定位,其中一个第二定位孔为圆形孔,则另一个第二定位孔为腰形孔101。第一定位销302依次穿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以将初级光学元件3定位,再用第一螺纹连接件5将初级光学元件3、线路板2和散热器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安装支架4亦可采用上述同样的连接和定位方式。具体地,安装支架4的后端设有两个第二定位销402,相应地,散热器1上设有两个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销402能够穿过第三定位孔以将安装支架4定位,同样,为了避免发生过定位,其中一个第三定位孔为圆形孔,则另一个第三定位孔为腰形孔102。安装支架4定位好后,采用第二螺纹连接件6将安装支架4固定于散热器1上。以上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技术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n包括安装支架(4)、初级光学元件(3);/n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安装支架(4)的后端各自固定,且,/n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的前端与所述安装支架(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安装支架(4)、初级光学元件(3);
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安装支架(4)的后端各自固定,且,
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的前端与所述安装支架(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前端的两侧各伸出一限位筋(301),所述安装支架(4)两侧各设有一与所述限位筋(301)匹配的限位孔(40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还包括散热器(1),所述初级光学元件(3)的后端固定在所述散热器(1)上,所述安装支架(4)也固定在所述散热器(1)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401)的两侧开设有开孔(403)。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301)前部小,后部大,在装配时,所述限位筋(301)的前部更容易首先进入所述限位孔(401)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灯初级光学元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筋(301)的后部的上下两侧与所述限位孔(401)的内侧接触;所述限位筋(301)的后部截面边界呈圆弧形,以使限位筋(301)更加顺利地卡入限位孔(40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贺李聪仇智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