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桩基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的混凝土构件,上下节桩的连接主要通过对端板进行电焊连接。这种焊接的连接方式受天气和现场桩基施工人员的水平差异影响较大,造成桩与桩焊接的质量差异较大,由于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的使用,这会给工程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这种焊接方式所需时间较长,尤其是对于大直径的混凝土构件(直径800mm以上),桩头与桩头焊接时间需要30分钟以上,同时还需要8-10分钟左右的冷却时间,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同时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构件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简单、可实现机械连接或机械连接与焊接的组合式连接,通过该连接结构使连接处的抗拔和抗水平承载力与构件自身等强度,具有连接高效、简单方便、综合效益好、施工效率高等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为空心状,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内钢圈和肋板,其中,内钢圈和肋板设置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肋板位于内钢圈的外侧,所述肋板包括Ⅰ型肋板与Ⅱ型肋板,Ⅰ型肋板与Ⅱ型肋板间隔布置,且Ⅰ型肋板的厚度小于Ⅱ型肋板的厚度;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连接结构通过安装孔和螺丝将上节混凝土构件和下节混凝土构件固定在一起,上节混凝土构件和下节混凝土构件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螺丝孔。/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为空心状,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内钢圈和肋板,其中,内钢圈和肋板设置在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肋板位于内钢圈的外侧,所述肋板包括Ⅰ型肋板与Ⅱ型肋板,Ⅰ型肋板与Ⅱ型肋板间隔布置,且Ⅰ型肋板的厚度小于Ⅱ型肋板的厚度;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均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连接结构通过安装孔和螺丝将上节混凝土构件和下节混凝土构件固定在一起,上节混凝土构件和下节混凝土构件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螺丝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尺寸分别小于上节混凝土构件和下节混凝土构件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在Ⅰ型肋板与Ⅱ型肋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椭圆形,并均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圆周均匀分布。
技术研发人员:陈巧,郭建湖,姚洪锡,卢石望,赵伟华,李巍,孟祥龙,李晟源,李水平,
申请(专利权)人: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