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前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93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前副车架,属于汽车悬架零部件技术领域,所述副车架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及后横梁;所述左纵梁、右纵梁通过前横梁、后横梁焊接连接;连接车身、控制臂、动力总成、转向机、稳定杆等总成。安装点主要包括:前车身安装点、后车身安装点、前控制臂安装点、后控制臂安装点、转向机安装点、动力总成悬置安装点、稳定杆安装点。前横梁在左右前控制安装点之间,后横梁在左右后车身安装点之间,碰撞薄弱点设置在左右铸造纵梁上转向机安装点处。解决了大型铝副车架整体铸造困难、变形大问题。满足车辆前悬架系统对副车架的布置、功能及碰撞安全性的要求的同时,还具有高强度、高刚度及轻量化等优点。

A front subframe welded with hollow cast aluminum and aluminum prof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前副车架
本技术属于汽车悬架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前副车架。
技术介绍
副车架作为悬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连接车身、动力总成、转向机、稳定杆、控制臂等汽车重要部件,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乘用车领域。现阶段使用较多的副车架有以下几类:1、钢板冲焊副车架,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但重量较大,不利于整车的轻量化。2、钢管焊接副车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其承载能力较低,小型新能源车上有使用。3、整体铸铝的副车架,此类副车架现行的尺寸较小。大尺寸的整体铸铝副车架易产生变形,且对设备需求较高,目前国内具备制造能力的供应商还比较少。4、铝型材拼焊的副车架,此类副车架焊接工艺不易控制,焊接变形与焊缝强度是需解决的问题。5、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此类副车架解决了整体铸铝件较大的问题,适用于尺寸较大的车型。在保证整车性能的前提下,铸铝,特别是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副车架,如何在通过合理的结构及工艺设计,来实现较高强度、高刚度条件下的轻量化是该类型副车架结构设计的难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铸件呈“口”字型结构,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前横梁(3)及后横梁(4);所述左纵梁(1)、右纵梁(2)通过前横梁(3)、后横梁(4)焊接连接;/n所述左纵梁(1)前端左侧伸出支架,支架上开有左前控制臂安装孔(7a),左前控制臂安装螺栓穿过左前控制臂安装孔(7a),通过左前控制臂安装内螺纹(7b)与左纵梁(1)连接;所述右纵梁(2)对称位置上伸出支架,支架上开有右前控制臂安装孔(7c),右前控制臂安装螺栓穿过右前控制臂安装孔(7c)与右纵梁(2)连接;/n所述左纵梁(1)前端,铸件上向左后方伸出空心铸造悬臂,左纵梁(1)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铸铝与铝型材焊接的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副车架铸件呈“口”字型结构,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前横梁(3)及后横梁(4);所述左纵梁(1)、右纵梁(2)通过前横梁(3)、后横梁(4)焊接连接;
所述左纵梁(1)前端左侧伸出支架,支架上开有左前控制臂安装孔(7a),左前控制臂安装螺栓穿过左前控制臂安装孔(7a),通过左前控制臂安装内螺纹(7b)与左纵梁(1)连接;所述右纵梁(2)对称位置上伸出支架,支架上开有右前控制臂安装孔(7c),右前控制臂安装螺栓穿过右前控制臂安装孔(7c)与右纵梁(2)连接;
所述左纵梁(1)前端,铸件上向左后方伸出空心铸造悬臂,左纵梁(1)后端,向左前方伸出一空心铸造悬臂,悬臂端部均为实心圆柱结构,左纵梁(1)前端向左后方伸出的空心铸造悬臂的端部设有车身左前安装孔(8a),左纵梁(1)后端向左前伸出的空心铸造悬臂的端部设有车身左后安装孔(8c);右纵梁(2)前端,铸件上向右后方伸出一空心铸造悬臂,右纵梁(2)后端,向右前方伸出一空心铸造悬臂,悬臂端部均为实心圆柱结构,右纵梁(2)前端向右后方伸出的空心悬臂上,设有车身右前安装孔(8b),右纵梁(2)后端向右前方伸出的空心铸造悬臂的端部设有车身右后安装孔(8d);
所述左纵梁(1)上,车身左前安装孔(8a)对应内侧部位,布置有前后两个铸造凸台,凸台中央有连通铸造空腔的第一内螺纹孔(9a)及第二内螺纹孔(9b);右纵梁上,车身右前安装孔(8b)对应纵梁内侧部位,布置有铸造凸台,凸台中央有连通铸造空腔的第三内螺纹孔(9c);转向机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孔(9a)、第二内螺纹孔(9b)及第三内螺纹孔(9c)与副车架连接;
所述左纵梁(1)和右纵梁(2)上两个空心铸造悬臂中间设有类梭形凸起结构,所述左纵梁(1)上的类梭形凸起结构的前后两端设有第四内螺纹孔(10a)及第五内螺纹孔(10b),左悬置支架通过第四内螺纹孔(10a)及第五内螺纹孔(10b)与左纵梁(1)连接;所述右纵梁(2)上的类梭形凸起结构的前后两端设有第六内螺纹孔(10c)及第七内螺纹孔(10d),右悬置支架通过第六内螺纹孔(10c)及第七内螺纹孔(10d)与右纵梁(2)连接;
所述左纵梁(1)的类梭形凸起结构的外侧向左伸出两个支架,分别为第一支架(11a)及第二支架(11b),用于安装左后控制臂;所述右纵梁(2)的类梭形凸起结构的外侧向右伸出两个支架,分别为第三支架(11c)及第四支架(11d),用于安装右后控制臂;所述第一支架(11a)及第三支架(11c)上分别设有供后控制安装螺栓通过的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11b)及第四支架(11d)上分别设有机加大孔,所述大孔内分别压装第一钢套(12a)及第二钢套(12b),钢套内均为通孔;左后控制臂通过第一支架(11a)和第一钢套(12a)上的通孔与副车架螺接;右后控制臂通过第三支架(11c)和第二钢套(12b)上的通孔与副车架螺接;
所述左纵梁(1)后端向左前方伸出铸造悬臂结构部位对应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机加面,所述机加面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台阶面结构,两端高的台阶面上分别设置与左纵梁(1)的内腔连通的第一内螺纹安装孔(14a)及第二内螺纹安装孔(14b);与左纵梁(1)对称位置的右纵梁(2)的下方设置有机加面,所述机加面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台阶面结构,两端高的台阶面上分别设置与右纵梁(2)的内腔连通的第三内螺纹安装孔(14c)及第四内螺纹安装孔(14d);稳定杆通过这四个内螺纹安装孔与副车架螺接;
所述左纵梁(1)上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大祥陈磊潘迪贾彦光王仕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