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89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内面层、强化层、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钢丝圈、三角胶、防擦布和胎面层,所述胎面层的陆海比为56.9%~60%,整个轮胎呈扁平型,所述胎面层上周向设置有若干重复排布的花纹块单元,每一所述花纹块单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花纹块链和第二花纹块链,所述第一花纹块链包括第一中央花纹块、第二胎肩花纹块和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花纹块链包括第三中央花纹块、四胎肩花纹块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和第三中央花纹块为长方形设计。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同类型路面上均具有较大抓地力和优异的耐磨性,符合全路面轮胎要求。

A kind of all road motorcycle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
技术介绍
摩托车作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具有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等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现今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摩托车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使用要求同步提高。人们希望摩托车能够在不管是城市平缓街道、乡村小路,还是越野路段,都能够适应和驾驭,确保在不牺牲抓地力、安全的操控性、行驶里程长的前提下,在各个骑行条件下具有稳定性和舒适性,而且具有抓人眼球的外观,能够实现说走就走的长途旅行。目前,多数轮胎难以同时满足在不同类型路面保持上述优越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符合现今对摩托车的多样化要求,在不同类型路面上具有较大的抓地力、稳定性、优异的耐磨性和耐屈曲性,而且外观的美观性较好,符合全路面摩托车轮胎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面层、强化层、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钢丝圈、三角胶、防擦布和胎面层,所述内面层依次环绕形成一周,所述强化层设置于内面层的外周,且包过三角胶和钢丝圈卷上,所述三角胶黏在所述钢丝圈上环绕形成一周,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在所述强化层的外周,所述第二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层的外周,所述胎面层设置在第二缓冲层的外周,所述胎面层的陆海比为56.9%~60%,所述胎面层的两侧设置有胎边,整个轮胎呈扁平型;所述胎面层上周向设置有若干重复排布的花纹块单元,相邻花纹块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沟槽,每一所述花纹块单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花纹块链和第二花纹块链,所述第一花纹块链和第二花纹块链均以轴中心线相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花纹块链和第二花纹块链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沟槽,所述第一花纹块链包括第一中央花纹块,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胎肩花纹块,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和第二胎肩花纹块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花纹块链包括第三中央花纹块,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四胎肩花纹块,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和第四胎肩花纹块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为长方形设计,其高宽比为55%,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同样为长方形设计,其高宽比为47%;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和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宽高度比为89.3%,所述第四胎肩花纹块的宽高比为94.0%;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宽度大于第四胎肩花纹块的宽度,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高度大于第四胎肩花纹块的高度。优选的,所述第二花纹块链采用缩进设计。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的宽度比第三中央花纹块的宽度小6.0mm,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宽度比第四胎肩花纹块的宽度大3.0mm,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高度比第四胎肩花纹块的高度大12.0mm。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的宽度占花纹块单元总宽度的38%,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的宽度占花纹块单元总宽度的45%。优选的,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的宽度占花纹块单元总宽度的18.9%,所述第四胎肩花纹块的宽度占花纹块单元总宽度的23.7%。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第二胎肩花纹块、第三中央花纹块、第四胎肩花纹块上均设置有沟槽,所有沟槽的横截面均设计成斜坡结构。优选的,所述强化层为尼龙斜交帘纱层,且为两层交叉重叠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层为尼龙斜交帘纱层,且仅设置在轮胎胎冠区域。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层比所述第一缓冲层单边少10mm。优选的,所述胎面层采用热熔胎胶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采用加宽加高的块状花纹设计,通过中央花纹块和胎肩花纹块由底部加强筋结合,按照两种形式周向均匀分布,其中胎肩花纹块组合采用缩进设计,与另一形式花纹块组合形成胎肩纵向的交替分布形态,每个花纹块上均设置有沟槽,提供良好的越野牵引力,高速行驶产生的热量会分布在花纹块表面,防止沟底撕裂,胎面花纹搭配低扁平轮胎轮廓,接地面积增加,稳定性更好,骑行舒适;胎面花纹搭配热熔胎胶料,在干燥和潮湿的地面上具有更大的抓地力、稳定性、优异的耐磨性和耐屈曲性,街车和越野均可使用,符合全路面摩托车轮胎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各结构层之间的位置关系;图3是胎面层上的花纹块单元,用于体现第一连通沟槽、第一花纹块链和第二花纹块链的结构;图4是胎面层上的花纹块单元,用于体现第一中央花纹块、第二胎肩花纹块、第三中央花纹块、第四胎肩花纹块上的沟槽在胎面上的分布;图5是图4中对应的第一中央花纹块、第二胎肩花纹块、第三中央花纹块、第四胎肩花纹块上的沟槽横截面图,用于体现斜坡结构;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内面层;2、强化层;3、第一缓冲层;4、第二缓冲层;5、钢丝圈;6、三角胶;7、防擦布;8、胎面层;9、胎边;10、第一连通沟槽;11、第一花纹块链;111、第一中央花纹块;111a、第一沟槽;112、第二胎肩花纹块;112a、第二沟槽;113、第一加强筋;12、第二花纹块链;121、第三中央花纹块;121a、第三沟槽;122、第四胎肩花纹块;122a、第四沟槽;123、第二加强筋;13、第二连通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内面层1、强化层2、第一缓冲层3、第二缓冲层4、钢丝圈5、三角胶6、防擦布7和胎面层8,其中:内面层1依次环绕形成一周,强化层2设置在内面层1的外周,且包过三角胶6和钢丝圈5卷上,三角胶6黏在钢丝圈5上环绕形成一周,防擦布7包过强化层2,胎边刚性增强与轮圈长时间的磨合不会有磨损,且不易变形。强化层2为尼龙斜交帘纱层,且两层交叉重叠设置。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缓冲层3设置在强化层2的外周,第二缓冲层4设置在第一缓冲层3的外周,第一缓冲层3和第二缓冲层4也为尼龙斜交帘纱层,相同材质可以贴合性更好,第一缓冲层3和第二缓冲层4仅设置在轮胎胎冠区域,且第二缓冲层4比第一缓冲层3单边少10mm,胎面刚性加强,不易变形,耐载重,耐力好,胎面层8设置在第二缓冲层4的外周,胎面层8的两侧设置有胎边9,胎边9上可以设置轮胎文字说明、装饰纹或者方向性标志,增加美感。整个轮胎呈扁平型,接触地面面积更大,稳定性更好,骑行舒适。如图3和图4所示,胎面层8上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重复排布的花纹块单元,即,花纹块单元沿着车胎的周向最终形成一圈,相邻花纹块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沟槽10。每一个花纹块单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花纹块链11和第二花纹块连接12,第一花纹块链11和第二花纹块链12均以轴中心线相对称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面层(1)、强化层(2)、第一缓冲层(3)、第二缓冲层(4)、钢丝圈(5)、三角胶(6)、防擦布(7)和胎面层(8),所述内面层(1)依次环绕形成一周,所述强化层(2)设置于内面层(1)的外周,且包过三角胶(6)和钢丝圈(5)卷上,所述三角胶(6)黏在所述钢丝圈(5)上环绕形成一周,所述第一缓冲层(3)设置在所述强化层(2)的外周,所述第二缓冲层(4)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层(3)的外周,所述胎面层(8)设置在第二缓冲层(4)的外周,所述胎面层(8)的陆海比为56.9%~60%,所述胎面层(8)的两侧设置有胎边(9),整个轮胎呈扁平型;/n所述胎面层(8)上周向设置有若干重复排布的花纹块单元,相邻花纹块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沟槽(10),每一所述花纹块单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花纹块链(11)和第二花纹块链(12),所述第一花纹块链(11)和第二花纹块链(12)均以轴中心线相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花纹块链(11)和第二花纹块链(1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沟槽(13),所述第一花纹块链(11)包括第一中央花纹块(111),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1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胎肩花纹块(112),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111)和第二胎肩花纹块(112)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113)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花纹块链(12)包括第三中央花纹块(121),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1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四胎肩花纹块(122),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121)和第四胎肩花纹块(122)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123)连接为一体;/n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111)为长方形设计,其高宽比为55%,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121)同样为长方形设计,其高宽比为47%;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111)和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121)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112)的宽高度比为89.3%,所述第四胎肩花纹块(122)的宽高比为94.0%;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112)的宽度大于第四胎肩花纹块(122)的宽度,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112)的高度大于第四胎肩花纹块(122)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路面摩托车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内面层(1)、强化层(2)、第一缓冲层(3)、第二缓冲层(4)、钢丝圈(5)、三角胶(6)、防擦布(7)和胎面层(8),所述内面层(1)依次环绕形成一周,所述强化层(2)设置于内面层(1)的外周,且包过三角胶(6)和钢丝圈(5)卷上,所述三角胶(6)黏在所述钢丝圈(5)上环绕形成一周,所述第一缓冲层(3)设置在所述强化层(2)的外周,所述第二缓冲层(4)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层(3)的外周,所述胎面层(8)设置在第二缓冲层(4)的外周,所述胎面层(8)的陆海比为56.9%~60%,所述胎面层(8)的两侧设置有胎边(9),整个轮胎呈扁平型;
所述胎面层(8)上周向设置有若干重复排布的花纹块单元,相邻花纹块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一连通沟槽(10),每一所述花纹块单元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花纹块链(11)和第二花纹块链(12),所述第一花纹块链(11)和第二花纹块链(12)均以轴中心线相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花纹块链(11)和第二花纹块链(1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通沟槽(13),所述第一花纹块链(11)包括第一中央花纹块(111),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1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胎肩花纹块(112),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111)和第二胎肩花纹块(112)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113)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花纹块链(12)包括第三中央花纹块(121),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1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四胎肩花纹块(122),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121)和第四胎肩花纹块(122)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123)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111)为长方形设计,其高宽比为55%,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121)同样为长方形设计,其高宽比为47%;所述第一中央花纹块(111)和所述第三中央花纹块(121)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112)的宽高度比为89.3%,所述第四胎肩花纹块(122)的宽高比为94.0%;所述第二胎肩花纹块(112)的宽度大于第四胎肩花纹块(1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海燕杨启仁
申请(专利权)人: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