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77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一种卡爪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滑动设置有卡爪导轨和驱动卡爪导轨直线移动的驱动件,卡爪导轨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上设置有驱动气缸和第一卡爪,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卡爪,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二滑块或第二卡爪连接,以驱动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相对移动以实现卡紧工件,第一卡爪具有卡接工件的第一卡接面,第二卡爪具有卡接工件的第二卡接面,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上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卡爪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夹取不同尺寸和高度的工件,通用性高,且占用面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爪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卡爪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通常由底板总成、侧围总成和车顶总成等焊接而成。在汽车车身的装配焊接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轻劳动强度,经常使用一些工装夹具,这些工装夹具用来夹持和定位汽车车身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完成汽车车身的装配和焊接工作。随着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汽车整车厂受到车型不断增加的冲击,一条生产线往往需要满足多个车型混线生产的功能。目前为了克服多个车型混线生产,有的厂家采用一个车型设置一套工装夹具,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还会占用车间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爪装置,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成本低,占用面积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卡爪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滑动设置有卡爪导轨和驱动所述卡爪导轨直线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卡爪导轨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驱动气缸和第一卡爪,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卡爪,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块或所述第二卡爪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相对移动以实现卡紧工件,所述第一卡爪具有卡接所述工件的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二卡爪具有卡接所述工件的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上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铰接;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二连接臂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铰接。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臂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铰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可沿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两端的第一卡接板,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板沿水平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卡齿。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一卡接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设置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二铰接座上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铰接轴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将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臂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铰接,所述第二卡接部可沿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连接板和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两端的第二卡接板,两个所述第二卡接板沿水平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接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卡齿。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上开设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背离所述第二卡接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部设置第四铰接座,所述第四铰接座上设置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铰接轴穿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将所述第三铰接座和所述第四铰接座连接。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个第一卡齿之间形成第一卡槽,相邻两个第二卡齿之间形成第二卡槽,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卡槽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卡槽组成一组卡接工件的卡接位。作为卡爪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上均设置有到位检测组件,所述到位检测组件、所述驱动件和所述驱动气缸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滑动的卡爪导轨,可以调整卡爪导轨的位置以调整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形成的组件的位置,且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可独立进行调整,使得卡爪可在不同位置卡紧外形大小不同的工件,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多车型的高度共用性;通过设置沿竖直方向排布的卡齿,可以利用卡齿夹取不同高度的工件,进一步提升整个装置的共用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卡爪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第一卡爪抓取第一车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第一卡爪抓取第二车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第一卡爪抓取第三车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卡爪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卡爪装置的仰视示意图。图中:1、到位检测组件;2、卡爪导轨;3、驱动件;31、驱动电机;32、滚珠丝杆模组;4、第一滑块;5、第二滑块;6、驱动气缸;61、活塞杆;7、第一卡爪;71、第一卡齿;72、第一连接臂;721、第一臂;722、第二臂;723、第三臂;73、第一卡接部;731、第一连接板;732、第一卡接板;74、第一铰接轴;75、第一铰接座;76、第二铰接座;77、第一卡槽;8、第二卡爪;81、第二卡齿;82、第二连接臂;821、第四臂;822、第五臂;823、第六臂;83、第二卡接部;831、第二连接板;832、第二卡接板;84、第二铰接轴;85、第三铰接座;86、第四铰接座;87、第二卡槽;9、导轨锁;10、第一车型;11、第二车型;12、第三车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至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卡爪装置,包括安装座(图上未示出),所述安装座上滑动设置有卡爪导轨2和驱动所述卡爪导轨2直线移动的驱动件3,所述卡爪导轨2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4上设置有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滑动设置有卡爪导轨和驱动所述卡爪导轨直线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卡爪导轨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驱动气缸和第一卡爪,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卡爪,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块或所述第二卡爪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相对移动以实现卡紧工件,所述第一卡爪具有卡接所述工件的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二卡爪具有卡接所述工件的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上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滑动设置有卡爪导轨和驱动所述卡爪导轨直线移动的驱动件,所述卡爪导轨上滑动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驱动气缸和第一卡爪,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卡爪,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二滑块或所述第二卡爪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相对移动以实现卡紧工件,所述第一卡爪具有卡接所述工件的第一卡接面,所述第二卡爪具有卡接所述工件的第二卡接面,所述第一卡接面和所述第二卡接面上沿竖直方向分别设置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包括第一连接臂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铰接;
所述第二卡爪包括第二连接臂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铰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可沿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两端的第一卡接板,两个所述第一卡接板沿水平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卡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铰接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飞张俊赖素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瑞松北斗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